【残障人就业那些事儿】残保金与融合就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下)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周海滨   2015.08.18 17:08  浏览2073

带着对残保金与残障者融合就业的思索,我最近在湖南考察,有了更多的思路。

我听到这样一则故事:2010年,为贯彻执行《湖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位于长沙望城区的某知名台资食品加工企业制定了残障员工招用计划。首批2名听力障碍者被人力资源部安排在食品包装流水线上工作,上岗后不到一个月的某天,两名员工同时不见踪影。为此,公司派出数人四处寻找,最后在长沙火车站附近的金苹果市场发现他们。调查出走的原因,是感到在公司憋得难受,不想干了。最后,公司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未能为两人办理转正手续,残障员工招用计划也因此搁浅。


这和我们听到的其他企业的顾虑是一致的,一些用人单位反映他们有心招用残障者,但不会管理,担心反而增加人力资源成本;一些残障创业者不懂经营,面临诸多困难,举步维艰,更不用说带动就业。

另外一则故事,是通过用好残保金对企业支持,实际的效果大不一样。创建于1994年的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安邦制药)前身是一家福利企业,有残障员工30余名。2010年,公司被天宜投资全资收购,关于残障员工的去留问题,董事会有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全部留用。2011年,湖南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将安邦制药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先后提供了雇主培训、延伸服务、员工帮助计划等服务,公司被省残联定为省残疾大学生见习基地、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目前,公司有各类残疾员工近130名,分布于生产、销售、研发及管理等各部门。

湖南残联认识到,用人单位才是吸纳残障人就业的主体,如果不能通过用好残保金,帮助用人单位有效解决他们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残障人就业的门路就无法打开,扩大就业就难以落到实处。

在这五年来,湖南总结出了一套通过用好残保金,进而支持雇主留住残障者的经验。一方面,让残障者进得去,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请商学院和管理专家开展雇主培训,让用人单位正确认识残障,认识并自觉履行法律义务,掌握并运用相关技术开发合适残障者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让残障者留得住。通过使用残保金,给企业提供合理便利改造的资金,提供培训非残障员工和管理者,从多元化管理的角度,帮助、指导雇主建立支持残障者的人文环境、合理的薪酬制度等,最终实现融合用工。最后,就是让残障出彩,员工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外出学习等,也要纳入残保金的使用范围。

从湖南的例子,我们看到,从征收残保金到促进残障者实现融合就业,这之间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相互协作,为企业雇佣残障者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支持体系。否则,这残保金会越收越多,而与残障者就业的实际渐行渐远。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