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钱包,先问需要

作者:周海滨   2013.12.10 17:56  浏览569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场“为决策者推荐,设计思维如何帮助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坊。该活动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和德国哈索•普拉特纳学院设计思维系等共同举办,具体训练如何在团队中推动合作,其也引发了我对目前残障就业倡导工作的思考。

如何给同伴设计一款钱包

我们30名参与者的首个任务是,在图纸上设计一款钱包。三分钟后,我们面前的白板空空如也。早有预料的主持人说:不知道“客户是谁?需求是什么?”,在没有原料、成本计算的情况下,你能完成这一设计吗?

再次开始,我们两两分组。首先,采访队友,包括他的身份等情况、对钱包的要求,以及对钱包的深层情感需求;第二步,用一句话概括出设计目标和有待满足的需求;随后,主持人提供了各种简单的制作材料……二十分钟后,30多个形态各异的钱包完工了。

哈索•普拉特纳学院的Weinberg教授总结道:一个团队通常在接到命令后,会直接考虑“解决方案”如何做;但好的设计,首先应回到服务对象,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内在情感需求。

为80后创业团队设计人力资源制度

第二天,我们进入到“决策设计”阶段。Weinberg教授问道:如何让一个团队凝聚起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实现创造性地工作?让一个团队实现“设计思维”,有几个条件:第一,有多元化的成员构成;第二,有观察、访谈、发掘、建模和实验的流程;第三,要有变化的空间氛围。三者合一共同促成团队通过设计思维制定产品和服务。

此后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领域,五人分做一个多样化背景的小组。身后布置好两块大白板,在氛围轻松的咖啡馆里的一个圆桌前,我们开始采访“声声”的CEO小陈。她刚大学毕业,带领的创业团队精心打造了一款同名声音分享APP客户端,但该团队年龄构成复杂,融合较难,并且急需扩大规模。了解需求以后,我们组将目标锁定为“为80后创业团队设计人力资源制度”。

首先,我们每个人提出各个人力资源流程中的改造建议;然后讨论,刚开始时,我对小组队员不了解,对他们提出的方案颇不以为然,觉得只有自己的最好。但后来我们采取投票方式对每个方案进行表决,其他队员阐述赞成或否定的原因,并对该方案提出完善性意见。如此,我们总结出了“人力资源四大模块改良对策”。

然后,我们通过描述和表演的形式,向其他组的一位队员介绍了这套制度,这也是“设计思维”里面的“建构模型”环节——用简明形象的方式让客户了解你的设计。该队员描述了她的感受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次修改方案。最后,我们用小品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整个产品,当然,我们收获了掌声。

Weinberg教授总结道:在一个具有儒家传统的组织里,其构成是一个能力极强的队长加其它队员,队长与队员是凌驾关系;而在一个德国团队,是队员中一个承担稍多一点协调职能的人的担任队长,他能力并不突出,但能推动队员形成观点的累积和完善。前者要求领导者成为“超人”、作裁断;后者则要求团队遵循制度和鼓励发言、试错。

我们中国的考试都是要求个人独立完成,但现实工作却很少有一件事是能够单独完成的,通常需要在团队中实现。我想,这正是我们不善于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应用于残障就业倡导的思考

我开始反思所执行的“残障就业项目”。此前我们成立了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残联、高校和民间残障团体。这里面,最为重要的是,有了我们的服务对象——残障人的参与。比起很多不问对象需求就制作出钱包还要硬塞给他们的做法,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开会的过程很呆板,总是先介绍背景,然后大家进行感悟式的发言,散乱、冗长。又如,项目合作内容从一开始就跳到了“我们应该怎么合作”,这正是Weinberg警告的“切勿直接进入解决方案”。下一回,我想我得从设计思维角度做一次尝试了!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