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识】许老六:粗鲁的温柔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蔡聪   2021.02.22 22:13  浏览815


六哥真名许老六。据他说,村里人一般都叫他老六,而“六哥”之称,大抵起于近几年他当上村里的残疾人专职委,办上养猪厂之后。而很多年前,大家一般都叫他“陆掰掰”(注:当地方言,意思同六瘸子)。


初见

初次见到六哥,是在前往云南农村做残障人态度及生活调查前的培训上。当时的他,与来自师宗县及相邻的澄江县的其余14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坐在一起,显得有些沉默寡言。初见的印象是,他衣着非常整洁,精神抖擞。他走起路来,虽然有点慢,但动作并非非常不协调。起初我以为六哥的残障程度比较轻,因而外表上并不明显,更是觉得在农村地区,残障程度轻微,自然受到的影响不大,有此成就也是应该。直到后来和六哥细聊,得知内中原由后,不禁为自己那莫名其妙的“怀疑主义”思想惭愧。仔细反思,才惊觉,我这个生活在城市里的残障人,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残障人,也有着烙印在脑海里的刻板印象,甚至还带有优越感。


再见

再次见到六哥时,是在他家的楼房前,他依旧穿着整洁,干净,且精神抖擞。这一次,我们是跟随他一起,和市里派下来的两名康复专家到村里做筛查。而之所以会有两名专家前来,是因为六哥在村里走访时,发现有两户人家的孩子,可能是脑瘫。尽管之前有过康复知识培训,六哥对脑瘫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但他希望能够有专家进一步明确,这样才能说服孩子的家长,尽快让孩子接受康复训练。

顶着烈日,六哥和我们在屋外,一面等待专家的检查结果,一面聊起他的工作。谈及所在行政村辖区内九个寨子116名残障人的残障状况,家庭情况,六哥如数家珍。细聊之下,我们才得知,原来六哥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为每一位残障人建起了档案。档案完成之后,六哥每年仍然会到每个残障人家中走访两到三次,以了解他们的近况和需求。这样的工作,从2006年他开始从事残障人工作以来,已经坚持10年了。


坚持

听来这样的坚持似乎没有什么,毕竟这是六哥的工作。但六哥所在的村子,下面有九个寨子。有的寨子离六哥家近,有的却相距三十多公里。并且那里地处山区,许多寨子公路还无法修抵,大多泥路都崎岖难行。碰上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何况有的寨子里,人家与人家之间隔得非常远,对于腿脚不便的六哥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通常六哥去走访时,都会让妻子开车送。遇到路况不好的寨子,他就只能让妻子将他放在寨口,晚上再来接他。有时候,一天下来,也就只能走访两户人家。

除此之外,六哥还兼任着九个寨子的康复指导员,除了培训各寨子的指导员工作,他还有自己的视障人定向行走培训,聋人听力康复训练,还要指导脑瘫者、截瘫者还有自闭症人士的康复,这是一件非常占用时间的工作。

六哥家开着一间小卖部,现在主要靠他的妻子照看,到了农忙时节,还有农活要干。另外还有养猪厂需要管理。因此,六哥的妻子时常会抱怨丈夫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注在他的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上。

就此,我们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因为我们了解到,做为村里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每个月补贴只有一百五十元。这还是近两年县残联理事长努力争取的结果,以前只有每月五十块。

六哥的答案是:“如果我不是残障人,我肯定不会做这个。”


源起

六哥在六岁的时候,因为打针伤害到了坐骨神经,从而残障。之后的人生,似乎与“六”就没再搭腔。从小到大,村里的孩子,大人,都喜欢叫他“陆掰掰”,这是当地的方言,是类似于“六瘸子”的意思。这种称呼,就像视障人是被人叫“王瞎子”、听障人被人叫“张聋子”一样,充满了歧视与侮辱的意味。

这使得六哥觉得,残障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因为害怕被人笑话,他平日极少愿意走出家门,甚至到了十八九岁还是如此。

尤其在大专毕业之后,六哥需要找工作了。但所有人都告诉他,你这样的,就算考得上,人家也根本不会要。事实上,他找工作也是处处碰壁。这让六哥愈发沮丧。

当时的农村,二十岁已经算老大不小了。六哥的婚事,也成了家人的一块心病。尽管平时走路可以尽量掩藏起残障,但一但要上楼,或者挑水,就立马露馅。家人为之着急的同时六哥的情绪更是越来越焦躁。

终于在一次找工作未果后,六哥爆发了。他冲着母亲一顿咆哮:“为什么别人都是健健康康,我就要是个残疾?”

这样的问题,无数个把自己关在家里的残障人,曾经在心里对着自己,或者对着家人咆哮。有些人,永远被困在一声又一声质问的回声里,无法走出来。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得以在爆发后,打开新的局面。六哥的改变,源于他母亲的泪水。

面对儿子的突然爆发,六哥母亲无言以对。因为在她心中,也觉得残障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儿子都已经这样了,她又能怎么办呢。她只是替儿子难过,替自己难过,难过得只能哭泣。但是释放完的六哥,看到母亲的泪水,情绪却很快平静下来,并且陷入了反思之中。

“我当时想到,老娘养我这么多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自己不努力,有什么资格责怪她呢?”


转变

很多人喜欢用良心发现、浪子回头来诠释像六哥这样的“幡然醒悟”,也喜欢听到如无臂钢琴演奏者刘伟“要么成功要么死”的论调。似乎面对残障,永远是一道是非题。但在六哥看来,他的反思,只是多年积压的情绪释放后的一种水到渠成。

“我当时想了很久,要想别人瞧得起你,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自己瞧得起自己,就应该要靠自己挣钱,哪怕一天挣一块钱,也比就这样下去要强。同时我也在想,残障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手不厉害,可能嘴厉害,那就靠嘴吃饭。嘴不厉害,腿厉害,就靠腿吃饭。总会有一条适合你的路。我以前错就错在,没有去做事。”

六哥综合评估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觉得靠嘴先吃饭比较靠谱,遂决定开一家小卖部。

找亲戚借了点钱,几块砖一垒,两块木板一搭,去进了点货,六哥的小卖部就开张了。他记得,开张第一天,靠着卖一包挣个六七毛的香烟,他就挣了十多块钱,远远超出预期。这也让本是小马过河、心中惴惴的他,彻底吃到了定心丸,更对未来有了信心。

从一天十几块,到一天几十块,六哥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家里的房子、车子也都是靠他的小卖部挣出来的。但六哥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得出一个结论:残障人要找到自身的长处,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做一点事情,而不是成天无所事事。如果能够真正地做一点事情,哪怕是非常小的一点事,都会对他的自信心,带来莫大的鼓舞。

六哥的思考很朴素,确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所倡导的精神不谋而合。他知道残障人的能力,同时也在探索以经济赋能的方式,改变残障人在村里的生存状态与社会地位。最难得的是,六哥不止于思考,他还付诸了行动。

2008年,联合镇上几个村里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六哥办起了养猪厂,并且厂里雇佣的全是残障人。

“如果他嘴不行,可以买买菜。如果他腿不行,可以看看猪。总之,大家集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就没啥困难了。”

有意思的是,六哥的养猪厂,比起很多自许为社会企业的企业更像社会企业。对于雇来的残障人,六哥管吃管喝管工资,还管教技术。待其有了技术有了钱,可以不用继续在六哥的养猪厂打工,回家自己养养猪,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做点别的事情。像村里的某位残障人,从他这儿离开后,自己开了厂,盖了房,娶了媳妇,这是令六哥感到非常骄傲的事情。

而这些残障人们,也渐渐不再叫他“老六”,改称他为“六哥”。

六哥并没有因此就自满,或因为自己先富起来,就瞧不起村里其余的残障人。正是因为他从小饱经了被取笑,所以才深深地明白其余那些还没能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残障人的痛苦与无助。他希望能够帮到更多人,但不是接济他们点钱就可以改变的。六哥知道,最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能够想通,对待自己的态度发生改变,一如当初的六哥自己。


影响

这样的想法,在六哥还没开养猪厂之前,在六哥的小卖部生意越来越好时就有了,在他已经有钱,人们仍旧叫他“陆掰掰”时就有了。但六哥并不知道自己可以怎么做。直到2006年县里招考残疾人专职委员。

当时,六哥作为村里的先进残障人,被通知去参加考试的。说实话,一开始他也不太闹得清楚残疾人专职委员(又称“残疾人联络员”)是个啥玩意儿。但六哥一考就考了个全县第一,顺利走马上任,开始了一段兼职生涯。

当上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六哥接受了一系列培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于康复的知识。那个时候,六哥才闹清楚脑瘫、偏瘫与截瘫的区别,也学会了如何培训盲人定向行走等。让他意识到,很多还没像他般想通的残障人,有了这些技术的辅助,很快就能想通。

同时,他的第一项工作,是走村串户,对村里的残障人进行摸底建档。

只有了解了村里残障人的基本情况,才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才好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支持。六哥开始系统而科学地接触残障人工作,也在走村串户中,看到了更多以前他没能看到的情况。

“好多残障人,都是呆在家中,靠着家人养着。他们有些只能算是活着,根本不能叫生活。这里面有出门就会被很多人笑话的原因,也有家里人和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的原因。”

正是因为自己有类似的经历,六哥才更感觉到这样的现状必须得到改变。只是这种情况要想改变,并非一日之功。六哥一方面积极进行摸底建档,以方便有针对农村残障人的政策出台时,能够及时落实到户,给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另一方面六哥经常借用村里的喇叭进行喊话,告诉村民要尊重残障人,不要笑话他们,不要叫他们“掰掰”,“聋子”,“瞎子”。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办法建立起残障人的自信。

“农村残障人穷就穷在他们自己老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残障了就一无是处,这是最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心理不健康,需要康复治疗。”

六哥的“康复治疗”方法比较独特,按他的话说,就是“连说带吹牛,不行就肏”。

在当地方言里,“吹牛”是“聊天”的意思,“肏”则是“骂”的意思。听来似乎有些直白与粗俗,但非常之形象,能够表达出说话者的心情。

六哥在村里因为开着小卖部,在残障人中有一定的威望,加上他现在还是残疾人专职委员,他在为大家谋福利谋发展,大部分残障人还是愿意听取他的意见与指导。

“我让他们首先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残障得再严重,但也有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就算瘫在床上,比如吃饭,别人喂你,和你自己能吃,感觉上就完全不同了。”

另外六哥还根据自己所学,不仅自己干,还到九个寨子里培训残障人做为康复指导员,指导同寨子的残障人进行康复训练。见到六哥时,他手上还有五个盲人在接受他的定向行走训练,4个偏瘫、五个脑瘫、两个聋儿和一个低视力的康复训练。

据同村的残障人告诉我们,接受过六哥训练的六名盲人,他们现在都可以在熟悉的道路上依靠盲杖进行独立行走,同时六哥为每个人建立了一份盲人定向行走日记档案,他把每次的训练都详细的记录下来还配有照片,内容有整整两个大本。

而六哥自己呢,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压腿,使自己的腿脚稍微灵便些,也避免因为废用导致的进一步萎缩。这也是我们见到六哥时,并不觉得他的残障程度有多重的原因。

村子里所有的残障人都服六哥,服的不是他知识渊博,不是他乐善好施,也不是他自强不息。大家服的是,六哥在一条农村残障人以为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路,并且他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招呼更多残障人来走这条路。

从开始干残疾人专职委员,到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六哥已逐渐成为村里残障人的主心骨。如果谁家不听他的话,他“肏”一下也就听了。而六哥看到的最大变化就是:现在村里的残障人们,多多少少都愿意出门了。有了需求,也会提出来。比如也想办个低保,也想种点烟草,也想找份工作,也想跟他学养猪,自己养活自己,活得更有尊严等等。只是需求出来之后,六哥不一定全部都能满足。这点提出要求的残障人无法接受,让六哥很是无奈。

“他什么也不懂,全指望着你。不知道提的要求能不能行,反正硬要你去给他办。要办个残疾证,自己不去,硬要我给他办到。鉴定不合格,拿不到低保,他才不管你的解释。当然,也有明明符合的,但也拿不到,这就不是残不残的问题了。毕竟有很多事情,不是残疾人联络员能够解决的。”

这是六哥之前没有想到的,算是新形势下残疾人专职委员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不过,这些事情都无法消弭六哥坚持把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份工作做好的信心与决心。尤其是看到隔壁县虽然也有残疾人专职委员(非残障人),但残障人的生活改善并不大之后。

六哥明白,残障人的事情,尤其是在最基层,一定要有人管,最适合的人选,自然是残障人。

“我就老说,一个村里,计划生育有人管,育种有人管,妇女有人管,就是残障人没有人管。有了残疾人联络员,残障人有事,总算知道找谁了。”

尽管,残疾人联络员的待遇非常低,偏远山区的无障碍建设还有待加强,这样一份工作基本上是费力不讨好,有时候还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但六哥的答案背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正是因为我是残障人,所以我才要更好地做。”


再见

再见,可能是再次相见,也可以是挥手作别。

与六哥的第二次见面,满打满算不到三个小时。之后我们还和六哥一起,参加了他们寨子在村残疾人活动中心搞的座谈。看着满屋子残障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谈着自己的需求,看着六哥不管大家是指责还是质疑都永远耐心的样子,我们只能沉默。

六哥告诉我们,这是他们村的残疾人互助小组。在未来,他会琢磨给大家也搞搞残障意识的培训,社会性别的培训,接受再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六哥觉得,咱残障人,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呢?在回去的车里,我们还听到市里来的康复专家与六哥的这样一段对话:

“今天去的那户人家的孩子,肯定是脑瘫,需要早点做康复。不过我看他们家家人好像不太愿意,一个劲地说孩子就是不会说话,不用管了。”

“回头我再劝劝,不行就肏。”很粗鲁,又很温柔。

让人忍俊不禁,又唏嘘不已。


有人有话

一个热心人温暖了整个社区。六哥从过去的挣扎中走出来,他明白了很多,比如工作对于每个人尤其是残障人的意义,不仅仅是赚一份钱糊口,更重要的是让人有尊严、有自信的生活。不过六哥身上最感人的是他扎根社区的决定。一个更好的社区和一个更好的社会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共同的基础上:从社区里成长起来的人愿意回到社区,为自己的社区服务。六哥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粗鲁”,但掌握当地的语言和人情。他是残障人,这给他的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但也让他的经历在乡亲心里更有分量。他是一个个人,但他连接了当地社区和社区外的资源,是乡亲们的信息联络站和主心骨。

我们社会的残障权利、服务和意识提升刚刚起步,农村残障人的生活状况常常被忽视。在广大的农村,残障人面临的障碍和挑战可能与城市的状况大相径庭。通过六哥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不过还有更多的信息需要更多人的了解。

参考公约

第八条

提高认识

一、缔约国承诺立即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以便:

㈠提高整个社会,包括家庭,对残疾人的认识,促进对残疾人权利和尊严的尊重;

㈡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消除对残疾人的定见、偏见和有害做法,包括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定见、偏见和有害做法;

㈢提高对残疾人的能力和贡献的认识。

二、为此目的采取的措施包括:

㈠发起和持续进行有效的宣传运动,提高公众认识,以便:

1、培养接受残疾人权利的态度;

2、促进积极看待残疾人,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了解;

3、促进承认残疾人的技能、才华和能力以及他们对工作场所和劳动力市场的贡献;

㈡在各级教育系统中培养尊重残疾人权利的态度,包括从小在所有儿童中培养这种态度;

㈢鼓励所有媒体机构以符合本公约宗旨的方式报道残疾人;

㈣推行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权利的培训方案。

第九条

无障碍

一、为了使残疾人能够独立生活和充分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无障碍地进出物质环境,使用交通工具,利用信息和通信,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和系统,以及享用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其他设施和服务。这些措施应当包括查明和消除阻碍实现无障碍环境的因素,并除其他外,应当适用于:

㈠建筑、道路、交通和其他室内外设施,包括学校、住房、医疗设施和工作场所;

㈡信息、通信和其他服务,包括电子服务和应急服务。

二、缔约国还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便:

㈠拟订和公布无障碍使用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最低标准和导则,并监测其实施情况;

㈡确保向公众开放或为公众提供设施和服务的私营实体在各个方面考虑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环境;

㈢就残疾人面临的无障碍问题向各有关方面提供培训;

㈣在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设施中提供盲文标志及易读易懂的标志;

㈤提供各种形式的现场协助和中介,包括提供向导、朗读员和专业手语译员,以利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设施的无障碍;

㈥促进向残疾人提供其他适当形式的协助和支助,以确保残疾人获得信息;

㈦促使残疾人有机会使用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和系统,包括因特网;

㈧促进在早期阶段设计、开发、生产、推行无障碍信息和通信技术和系统,以便能以最低成本使这些技术和系统无障碍。

第十九条

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

本公约缔约国确认所有残疾人享有在社区中生活的平等权利以及与其他人同等的选择,并应当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以便利残疾人充分享有这项权利以及充分融入和参与社区,包括确保:

㈠残疾人有机会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选择居所,选择在何处、与何人一起生活,不被迫在特定的居住安排中生活;

㈡残疾人获得各种居家、住所和其他社区支助服务,包括必要的个人援助,以便在社区生活和融入社区,避免同社区隔绝或隔离;

㈢残疾人可以在平等基础上享用为公众提供的社区服务和设施,并确保这些服务和设施符合他们的需要。

第二十条

个人行动能力

缔约国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残疾人尽可能独立地享有个人行动能力,包括:

㈠便利残疾人按自己选择的方式和时间,以低廉费用享有个人行动能力;

㈡便利残疾人获得优质的助行器具、用品、辅助技术以及各种形式的现场协助和中介,包括以低廉费用提供这些服务;

㈢向残疾人和专门协助残疾人的工作人员提供行动技能培训;

㈣鼓励生产助行器具、用品和辅助技术的实体考虑残疾人行动能力的各个方面。

第二十四条

教育

一、缔约国确认残疾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在不受歧视和机会均等的情况下实现这一权利,缔约国应当确保在各级教育实行包容性教育制度和终生学习,以便:

㈠充分开发人的潜力,培养自尊自重精神,加强对人权、基本自由和人的多样性的尊重;

㈡最充分地发展残疾人的个性、才华和创造力以及智能和体能;

㈢使所有残疾人能切实参与一个自由的社会。

二、为了实现这一权利,缔约国应当确保:

㈠残疾人不因残疾而被排拒于普通教育系统之外,残疾儿童不因残疾而被排拒于免费和义务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之外;

㈡残疾人可以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包容性的优质免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㈢提供合理便利以满足个人的需要;

㈣残疾人在普通教育系统中获得必要的支助,便利他们切实获得教育;

㈤按照有教无类的包容性目标,在最有利于发展学习和社交能力的环境中,提供适合个人情况的有效支助措施。

三、缔约国应当使残疾人能够学习生活和社交技能,便利他们充分和平等地参与教育和融入社区。为此目的,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包括:

㈠为学习盲文,替代文字,辅助和替代性交流方式、手段和模式,定向和行动技能提供便利,并为残疾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指导提供便利;

㈡为学习手语和宣传聋人的语言特性提供便利;

㈢确保以最适合个人情况的语文及交流方式和手段,在最有利于发展学习和社交能力的环境中,向盲、聋或聋盲人,特别是盲、聋或聋盲儿童提供教育。

四、为了帮助确保实现这项权利,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聘用有资格以手语和(或)盲文教学的教师,包括残疾教师,并对各级教育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应当包括对残疾的了解和学习使用适当的辅助和替代性交流方式、手段和模式、教育技巧和材料以协助残疾人。

五、缔约国应当确保,残疾人能够在不受歧视和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普通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和终生学习。为此目的,缔约国应当确保向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

第二十五条

健康

缔约国确认,残疾人有权享有可达到的最高健康标准,不受基于残疾的歧视。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措施,确保残疾人获得考虑到性别因素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康复服务。缔约国尤其应当:

㈠向残疾人提供其他人享有的,在范围、质量和标准方面相同的免费或费用低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和方案,包括在性健康和生殖健康及全民公共卫生方案方面;

㈡向残疾人提供残疾特需医疗卫生服务,包括酌情提供早期诊断和干预,并提供旨在尽量减轻残疾和预防残疾恶化的服务,包括向儿童和老年人提供这些服务;

㈢尽量就近在残疾人所在社区,包括在农村地区,提供这些医疗卫生服务;

㈣要求医护人员,包括在征得残疾人自由表示的知情同意基础上,向残疾人提供在质量上与其他人所得相同的护理,特别是通过提供培训和颁布公共和私营医疗保健服务职业道德标准,提高对残疾人人权、尊严、自主和需要的认识;

㈤在提供医疗保险和国家法律允许的人寿保险方面禁止歧视残疾人,这些保险应当以公平合理的方式提供;

㈥防止基于残疾而歧视性地拒绝提供医疗保健或医疗卫生服务,或拒绝提供食物和液体。

第二十六条

适应训练和康复

一、缔约国应当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包括通过残疾人相互支持,使残疾人能够实现和保持最大程度的自立,充分发挥和维持体能、智能、社会和职业能力,充分融入和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目的,缔约国应当组织、加强和推广综合性适应训练和康复服务和方案,尤其是在医疗卫生、就业、教育和社会服务方面,这些服务和方案应当:

㈠根据对个人需要和体能的综合评估尽早开始;

㈡有助于残疾人参与和融入社区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属自愿性质,并尽量在残疾人所在社区,包括农村地区就近安排。

二、缔约国应当促进为从事适应训练和康复服务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制订基础培训和进修培训计划。

三、在适应训练和康复方面,缔约国应当促进提供为残疾人设计的辅助用具和技术以及对这些用具和技术的了解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工作和就业

一、缔约国确认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工作权,包括有机会在开放、具有包容性和对残疾人不构成障碍的劳动力市场和工作环境中,为谋生自由选择或接受工作的权利。为保障和促进工作权的实现,包括在就业期间致残者的工作权的实现,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步骤,包括通过立法,除其他外:

㈠在一切形式就业的一切事项上,包括在征聘、雇用和就业条件、继续就业、职业提升以及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方面,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㈡保护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公平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包括机会均等和同值工作同等报酬的权利,享有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包括不受搔扰的权利,并享有申诉的权利;

㈢确保残疾人能够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行使工会权;

㈣使残疾人能够切实参加一般技术和职业指导方案,获得职业介绍服务、职业培训和进修培训;

㈤在劳动力市场上促进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提升机会,协助残疾人寻找、获得、保持和恢复工作;

㈥促进自营就业、创业经营、创建合作社和个体开业的机会;

㈦在公共部门雇用残疾人;

㈧以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可以包括平权行动方案、奖励和其他措施,促进私营部门雇用残疾人;

㈨确保在工作场所为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

㈩促进残疾人在开放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工作经验;

(十一)促进残疾人的职业和专业康复服务、保留工作和恢复工作方案。

二、缔约国应当确保残疾人不被奴役或驱役,并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受到保护,不被强迫或强制劳动。

第二十八条

适足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护

一、缔约国确认残疾人有权为自己及其家属获得适足的生活水平,包括适足的食物、衣物、住房,以及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步骤,保障和促进在不受基于残疾的歧视的情况下实现这项权利。

二、缔约国确认残疾人有权获得社会保护,并有权在不受基于残疾的歧视的情况下享有这项权利;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步骤,保障和促进这项权利的实现,包括采取措施:

㈠确保残疾人平等地获得洁净供水,并且确保他们获得适当和价格低廉的服务、用具和其他协助,以满足与残疾有关的需要;

㈡确保残疾人,尤其是残疾妇女、女孩和老年人,可以利用社会保护方案和减贫方案;

㈢确保生活贫困的残疾人及其家属,在与残疾有关的费用支出,包括适足的培训、辅导、经济援助和临时护理方面,可以获得国家援助;

㈣确保残疾人可以参加公共住房方案;

㈤确保残疾人可以平等享受退休福利和参加退休方案。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