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王玲慧:酸甜苦辣话支持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蔡聪   2021.02.22 21:44  浏览664


第一次见到王玲慧(化名)是在北京一家心智障碍培训中心,当时,她正在为十几名心智障碍学员上一堂数字课。

“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有多重啊?大约七八斤左右,现在我们多重啊?”

“110斤。”

“130斤。”

„„

“好的,我们出生的时候只有几斤,而现在我们都涨到了一百多斤,大家说,我们的父母把我们从几公斤养到几十公斤多不容易呀,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父母的恩情。”


培训的目的是学会生活

王玲慧是一名支持性就业辅导员,有着八年工作经验,曾经帮助十余名心智障碍人士走上工作岗位。王玲慧说,作为一名就业辅导员,除了要帮助孩子们找工作,还要负责对心智障碍者进行培训。

这个培训,并不是针对职业技能,或者说,首要侧重的不是职业技能,而是生活技能。

由于心智障碍人士的特点,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通常要通过一些实际体验才能记住生活中的很多常识。

例如:为了让他们有金钱的概念,王玲慧和同事们会在培训期间,利用中午的时间,带学员们去快餐厅就餐。而点餐和结账的环节,则由学员自己完成。

很多学员在一开始的时候连钱币都不认识,王玲慧和同事们便从教他们认钱开始。几个月过去以后,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完成自如点餐和结账的过程。

“很多人都在谈,心智障碍孩子就业以后第一次拿到工资,是怎么样的激动。但那真的是少数,大多数孩子连钱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怎么会激动,怎么会体验自由呢?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说心智障碍孩子不行,而是我们不应该忽略就业这件事其实是个复杂的,综合的事情。”

除了基本的生活技能,老师们还会利用一些实际情况建立学员们的职业意识。例如:如果有学员有事不来上课,那么,老师会让他们自己请假。

“如果他们有机会参加工作的话,有事请假是最基本的事情,所以,我们会鼓励学员们主动向老师请假,而不是让家长代替。”

为了增强学员们的动手能力,老师们会经常组织一些动手课。例如制作三明治,老师们会让学员反复重复各个环节,例如,要记住用几片面包,几片火腿,几片生菜等等。

“动手课不仅会提高学员的兴趣,而且也会让他们更快的掌握这些技能。”

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员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外,老师们还会经常带学员们外出实践,增加他们的生活阅历。比如:他们会去超市购物,去书店买书,甚至还会让学员们自己策划一些外出郊游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为学员们提供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学员们只有掌握和经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技能和场景,才能为以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开展这一系列的做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接受支持性就业培训的心智障碍人士,从受教育阶段开始,就有好多一系列的缺失。这些缺失,全部都需要就业辅导员在培训中弥补。如果不支持他们做好这些,可能到就业场所时,会遇到各种问题,给企业、家长、孩子和就业辅导员都带来打击。


工作难过家长关

在对学员培训的同时,王玲慧和同事们也在实时寻找适合心智障碍者的工作岗位。这也是就业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他们称之为岗位开发。因为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心智障碍人士能够在融合的环境下就业,而不是被圈养起来。

基本上,王玲慧开发出来的最多的岗位是保洁员,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公司,或者一些面包房,都有心智障碍保洁员。这里面固然有企业比较谨慎、对心智障碍者的能力尚不信任的原因,也跟心智障碍者大多在教育阶段基础培养的严重缺失有关。

大多数心智障碍孩子的家长并不是太过挑剔,认为让孩子去工作,主要是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这么想,他们在帮孩子找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纠结。在王玲慧的记忆里,有一个心智障碍孩子,经过评估,完全具备工作能力,自己也非常想参加工作,于是,王玲慧便多方努力,终于在一家上市公司找到了一份保洁的工作,当她通知家长戴着孩子去面试时,家长却表示:自己的儿子能力很强,不能从事保洁这么低劣的工作。

“说实话,我当时很气愤,也很无语,我觉得那份工作真的很适合他的孩子。但是,家长却觉得做保洁就是低人一等,是很丢人的工作。我以为自此以后,他们不会再给孩子找工作了,因为当时,我们手中除了保洁以外,别的工作岗位几乎为零。但是,他们却依然想让孩子工作,而且一定是坐办公室的那种,当时,我觉得这个真的是有点难度,便说:试试看吧。”对于这样的家长,王玲慧说,她真的很头痛。因为他们自身带着对工作的歧视,很难摆正心态看待自己的孩子。

做为就业辅导员,王玲慧并没有放弃这个孩子,而是依然积极地为他寻找、开发适合的工作岗位。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在两个多月后,王玲慧终于找到了一份办公室的工作,就是帮其他员工整理一些资料,没有什么技术难度,比较适合那位心智障碍者。于是,便第一时间联系了家长去面试。

经过面试,用人单位同意录用。然而,在谈到一些细节时,却出现了让王玲慧哭笑不得的事情:

“当时用人单位对那个孩子很满意,于是,我们便谈一些细节,比如:这个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对于单位的一些要求等。当时,那位家长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午有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时,用人单位代表有些尴尬的说:我们都是自己订餐,没有统一的午餐。于是,那位家长便拉起孩子说:那我们不干了。当时,我和用人单位都感到十分意外,只是一顿午餐,就放弃这个工作机会,我们十分不理解。后来,听其他的辅导员告诉我,我才明白,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作为家长,他们始终是不愿意让心智障碍的孩子出去工作的。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许是面子问题,或许是一种过度保护。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有适合的工作岗位,孩子自己也有工作的意愿,但是,家长的态度却成为了最大的阻碍。”


密集支持是有必要的

作为一名支持性就业辅导员,经历了培训,岗位开发,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对于心智障碍者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时进行的密集支持。

所谓密集支持就是每天跟着他们一起上班、一起工作、一起下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然支持者。

而王玲慧所说的跟他们一起工作,主要是要让他们了解并牢记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一些标准,比如地板要扫几遍、擦几遍,是先扫还是先擦,怎么就算干净了等等,都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标准。

除了给心智障碍者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建立标准,还要让用人单位了解该员工的一些特殊需求。如大多数心智障碍者的体力较常人比较差。这个情况随着观念意识的提升将来会有所改变,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还是一种普遍现状,所以,他们的劳动时间可能无法达到公司的要求,或者中间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还有一些心智障碍者经常会有烦躁情绪,这时,他们就需要一些发泄方式,而作为就业辅导员,要让他们在有烦躁情绪时,学会如何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进行发泄,也让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这一特殊需求,并了解他们易产生疲劳或者烦躁情绪的时间段,从而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

“记得去年我曾经支持过一个自闭症孩子,他叫阿鹏,很聪明。当时,我给他找了一份商场保洁的工作,不可否认,他干得很认真,但是很容易烦躁,当一件事情干到一段时间后,他就会产生一些烦躁情绪。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把他拉到存放拖布和水桶的储物间,让他尽情发泄。一开始,他总是会把拖布放到水桶里乱搅一气,弄得满地都是水。当他发泄完的时候,我便对他说:看看地上的水,你还要重新擦吧。于是,他再次拿起拖布认真擦地。反复几次以后,他也明白了,自己烦躁带来的结果就是要多擦一遍地,于是,此后,他再发泄时,就不再弄得满地狼藉,而是对着窗户发泄一顿。

做就业辅导员久了,王玲慧领悟出一个道理:其实每个人工作时间长了,都会产生烦躁的情绪。可能有人忍耐的时间长,有人能够自我疏导,有人需要外部支持。心智障碍者如此,她自己也如此。

“有时候我看着家长不支持,孩子只想着玩,企业不理解,领导还一个劲儿地催,我也想去厕所里发泄一下。不过现在我挺会调节自己情绪的了。因为一想我要用到和我的学员们一样的事情(发泄),我就觉得挺好笑的。”

除了让心智障碍者习惯工作内容和规律,作为就业辅导员,王玲慧还要为其寻找自然支持者,这并不一定是一个人,可以是多个,如果是一个团队的话,那是最理想的。

王玲慧支持的第一个心智障碍孩子是一个叫做康康的女孩儿,她在一家面包房做保洁。当时,除了帮助康康熟悉工作流程以外,王玲慧每天都要跟面包房的其他员工进行沟通,特别是店长,她不仅跟店长讲述了康康的一些特殊习惯,而且,还讲述了心智障碍整个群体的一些事情,让店长对这个群体更加的了解,从而,对康康也更加的了解。她的付出,带来的效果是店长会更加随意的跟康康相处,甚至用能接受的方式指正康康的一些不良习惯。

记得在康康工作一个月后,密集支持期已经结束了。有一天,康康在收餐盘时,发现里面有很多面包渣,于是便用手捏着吃,恰好被店长看到,于是便跟她说:这个不能吃,别人会笑话你的,另外也不卫生,康康却说:里面还有这么多面包渣呢,不吃多浪费呀。通常一名普通人看到一名心智障碍人士有这样的动作,估计不会提醒,而是嘲笑觉得他们傻。即使提醒,在听到康康的反驳后,也会找一些糊弄的借口。但是,当时的店长由于对这个群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没有找别的理由,而是直接说:公司里有规定,不能吃客人剩下的东西,你是员工,一定要遵守规定。于是,康康便听话地放下了盘子。

“其实,对于心智障碍者来说,尽管我们认为他们在某方面应该‘正常’的能力上存在着与我们之间的差异,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优点。例如,对于需要遵守的原则和规定,他们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这些生活在他们周围的人,能不能接纳他们,愿意不愿意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


问题随时出现,随时解决

在王玲慧的记忆里,康康的故事似乎真的很多。而每一个故事,似乎都是一个事故。

在康康工作两个月以后,有一天她看到了一位同事请假,但是并没有看到她生病。在康康的理解里,只有生病了才可以请假。于是,便问其他人她怎么了,为什么请假。别人便告诉她:她大姨妈来了。

因为此前没有人教导过她,康康不知道大姨妈是“何方人士”。回家跟自己的妈妈当笑话说了,顺便问大姨妈是谁?妈妈便给她做出了解释。几天以后,康康也到了特殊时期,肚子很不舒服,于是便跟店长说她不舒服,要回家。当时,店里很忙,店长并没注意,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康康实在难受,便不打招呼地跑出了面包房,当店长要阻拦时,康康却粗鲁地打了店长两下,然后跑回了家。

当时,店长不明所以,于是便给康康妈妈打了电话,问是怎么回事,康康妈妈便告诉了店长原因。并且说,康康的情绪很不稳定,说:为什么别人不舒服可以请假,她就不可以。当时,店长才明白康康为什么发火。也觉得是自己的失误。

第二天,康康没有来上班,当时,店长以为她是因为不舒服才没来,但是,又过了好几天,依然不见康康的影子,便再一次给康康妈妈打电话,问怎么回事,康康妈妈说:康康说她不想上班了。

无奈之下,店长只好找到了王玲慧寻求援助。

经过和康康的谈话,王玲慧弄明白了她的心结,于是便耐心地跟她解释,店长并不是不同意你请假,而是当时没听到你的话,才造成了误会,店长也很内疚,想和你道歉,你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好不好?

于是,在王玲慧的陪同下,康康再一次回到了面包房,在听到店长诚挚的道歉后,她终于高高兴兴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其实王玲慧非常感谢这位店长的大度与宽容。因为在这件事情里,这位店长完全可以选择不必理会康康的情绪。他可以简单地选择辞退康康,相信没有任何人会指责他什么。但他没有这样做。

在给心智障碍人士做支持的过程中,可能随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王玲慧知道,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但很多时候,因为同事和领导的一个选择,很可能心智障碍者就失去了在支持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


先有人,后有岗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智障碍者所能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和增加。就在前不久,王玲慧找到了一家跨国公司。由于公司规模庞大,部门繁杂,每天的快递投递和接收量非常之大。于是,公司人事部门便想到能不能专门设置一个快递分理的岗位,但是,似乎工作又不够饱满。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王玲慧便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该公司的人事部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经过多次协商,公司终于同意吸纳一名心智障碍者负责快递分发的工作。很快,王玲慧便带来了一位智力障碍程度较轻,头脑较灵活的男孩,经过面试,男孩成功进入到该公司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持,目前,这名男孩已经熟练掌握了自己的工作内容。用人单位也表示,这个岗位设置的非常有必要,而且,这名员工非常认真负责,每一份快件都要交到本人手里才行。

“这个孩子本身对文字与数字都很敏感,并且对交付的任务有非常强烈的执着。我一直就在帮他物色类似的工作。以前我们找工作,都是看岗位在先。但对心智障碍人士来说,我们首先要评估和考察的,是他/她的特点。不同的心智障碍者有不同的能力和特点。我们干的活,是先有人,后有岗。”


麻烦换个角度就是好处

有心智障碍的人通常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选择跳槽的少之又少。可能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跳槽,除非受到刻意的挑拨。随着他们在一个工作环境当中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大家对于他们也就更加的熟悉和了解。而这种情况,只会让有心智障碍的员工工作越来越顺利。

王玲慧这些年做支持的过程中发现,普通员工很多时候都会被这些特殊同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感染,自己的干劲儿也更足,从而,无形中便增强了大家的团队凝聚力。员工的稳定性也显著增加。而且因为特殊员工的存在,同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友好,工作气氛会更加轻松。这种良性互动可能是特殊员工带来的,也可能是工作环境中原本有的一些可贵的因素,使得特殊员工更好融入。

王玲慧记得,她曾经支持过的一个孩子,一开始在一家面包店干保洁。同事们下班之后去看电影,唱K。开始没有人带她,让她很不开心。后来王玲慧得知之后,告诉了其他同事她的需求。后来,大家每次搞活动,都会叫上她。慢慢地,在这个团队里,形成了一股相互帮助的氛围。

还有同事间勾心斗角,结果遇到心智障碍人士过于耿直,结果搞得大家斗不下去的情况。

这些事情,让王玲慧重新认识了看待事物的角度。


无奈依然存在

虽然现在有一些心智障碍者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更多的心智障碍者依然处于无业状态。王玲慧总结这其中的原因,觉得还是要从自身下手:因为教育阶段的原因,有不少心智障碍者自身能力尚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家长的态度通常是挑三拣四,对不同的工作带有偏见,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需求和特性不了解,在工作的选择上,代替孩子做决定,不考虑孩子的选择和感受。

更让王玲慧头疼的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心智障碍者的家人和学校老师,对于他们的期望值过低,因此啊,也导致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他们对心智障碍者的教育引导过少。所以他们的规则意识没有建立起来。现在给心智障碍者献爱心的活动五花八门,带他们成天出去玩的人多得是,这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社会融合,但让不少心智障碍者有了惰性。他们根本不想去工作。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天天有人带着到处玩,何必要冒着风雨上下班,那么辛苦呢。

所以,有时候王玲慧觉得,要实现心智障碍者在融合的环境下就业,需要改变的事情太多。

还有就是说服用人单位吸纳这些人群难度很大,一般来说,单位是不愿意接纳这样的员工的,一是不能保证他们能够达到单位的要求,二是觉得单位有这样的人并不光彩。其实,就是一句话,用人单位对于这个群体依然知之甚少,对他们有很多误解、恐惧感和排斥心理。

有人有话

正是上面这几个原因,绝大多数心智障碍者的就业之路障碍重重。作为一名就业辅导员,王玲慧希望,政府能够在政策上对于这个群体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注,从一个完整的体系上,把就业看成是一个心智障碍者的大事,而不是一种简单、断裂的安置和处理。这样,才有可能让更多有意愿工作的心智障碍者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有尊严的一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面对心智障碍者时,王玲慧和她的同事们需要轻巧的点拨,更要持之以恒的支持,这样才能帮助服务使用者就业。因此,就业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十足的分量和张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家长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有时候从“授人以鱼”的角度出发,给授渔者带来一些麻烦。

现实中,有机会参加王玲慧开展这类支持性就业项目的心智障碍者多数生活在城市中。这些心智障碍者和家人走出家门,愿意挑战自身的障碍和社会中的限制,他们自然而然成了城市乃至全体心智障碍者的代表,社会资源也开始在他们身周聚集。王玲慧担心她的学员被反复投放在他们身上的爱心和资源宠坏了,爱心人士和投放资源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思考,如何从授人以鱼过渡到授人以渔。此外,在视野之外还有更多的心智障碍者,这个难以被看见的群体不但没机会参与支持性就业,甚至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在城市也在农村,有几千万之重。

在王玲慧的观察中,一些家长的工作似乎不到位。家庭教育本来可以给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意识,但是家庭的过度保护淹没了心智障碍者的教育需要,一切都要就业辅导员从头做起,亡羊补牢。不过王玲慧还指出了事情更复杂的一面。一些家长一方面惧怕子女遭到歧视,另一方面又对职业的高低贵贱抱有定见。对于大多数心智障碍者来说,家长是他们与这个世界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纽带。当家长“拧巴”的价值观放大到心智障碍者的生活中,结果可能就是错过、遗憾和更拧巴。

参考公约

第五条

平等和不歧视

一、缔约国确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权不受任何歧视地享有法律给予的平等保护和平等权益。

二、缔约国应当禁止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保证残疾人获得平等和有效的法律保护,使其不受基于任何原因的歧视。

三、为促进平等和消除歧视,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步骤,确保提供合理便利。

四、为加速或实现残疾人事实上的平等而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得视为本公约所指的歧视。

第八条

提高认识

一、缔约国承诺立即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以便:

㈠提高整个社会,包括家庭,对残疾人的认识,促进对残疾人权利和尊严的尊重;

㈡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消除对残疾人的定见、偏见和有害做法,包括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定见、偏见和有害做法;

㈢提高对残疾人的能力和贡献的认识。

二、为此目的采取的措施包括:

㈠发起和持续进行有效的宣传运动,提高公众认识,以便:

1、培养接受残疾人权利的态度;

2、促进积极看待残疾人,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了解;

3、促进承认残疾人的技能、才华和能力以及他们对工作场所和劳动力市场的贡献;

㈡在各级教育系统中培养尊重残疾人权利的态度,包括从小在所有儿童中培养这种态度;

㈢鼓励所有媒体机构以符合本公约宗旨的方式报道残疾人;

㈣推行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权利的培训方案。

第十九条

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

本公约缔约国确认所有残疾人享有在社区中生活的平等权利以及与其他人同等的选择,并应当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以便利残疾人充分享有这项权利以及充分融入和参与社区,包括确保:

㈠残疾人有机会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选择居所,选择在何处、与何人一起生活,不被迫在特定的居住安排中生活;

㈡残疾人获得各种居家、住所和其他社区支助服务,包括必要的个人援助,以便在社区生活和融入社区,避免同社区隔绝或隔离;

㈢残疾人可以在平等基础上享用为公众提供的社区服务和设施,并确保这些服务和设施符合他们的需要。

第二十三条

尊重家居和家庭

一、缔约国应当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在涉及婚姻、家庭、生育和个人关系的一切事项中,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以确保:

㈠所有适婚年龄的残疾人根据未婚配偶双方自由表示的充分同意结婚和建立家庭的权利获得承认;

㈡残疾人自由、负责任地决定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获得适龄信息、生殖教育和计划生育教育的权利获得承认,并提供必要手段使残疾人能够行使这些权利;

㈢残疾人,包括残疾儿童,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保留其生育力。二、如果本国立法中有监护、监管、托管和领养儿童或类似的制度,缔约国应当确保残疾人在这些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当以儿童的最佳利益为重。缔约国应当适当协助残疾人履行其养育子女的责任。

三、缔约国应当确保残疾儿童在家庭生活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为了实现这些权利,并为了防止隐藏、遗弃、忽视和隔离残疾儿童,缔约国应当承诺及早向残疾儿童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和支助。

四、缔约国应当确保不违背儿童父母的意愿使子女与父母分离,除非主管当局依照适用的法律和程序,经司法复核断定这种分离确有必要,符合儿童本人的最佳利益。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以子女残疾或父母一方或双方残疾为理由,使子女与父母分离。

五、缔约国应当在近亲属不能照顾残疾儿童的情况下,尽一切努力在大家庭范围内提供替代性照顾,并在无法提供这种照顾时,在社区内提供家庭式照顾。

第二十四条

教育

一、缔约国确认残疾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在不受歧视和机会均等的情况下实现这一权利,缔约国应当确保在各级教育实行包容性教育制度和终生学习,以便:

㈠充分开发人的潜力,培养自尊自重精神,加强对人权、基本自由和人的多样性的尊重;

㈡最充分地发展残疾人的个性、才华和创造力以及智能和体能;

㈢使所有残疾人能切实参与一个自由的社会。二、为了实现这一权利,缔约国应当确保:

㈠残疾人不因残疾而被排拒于普通教育系统之外,残疾儿童不因残疾而被排拒于免费和义务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之外;

㈡残疾人可以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内,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包容性的优质免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㈢提供合理便利以满足个人的需要;

㈣残疾人在普通教育系统中获得必要的支助,便利他们切实获得教育;

㈤按照有教无类的包容性目标,在最有利于发展学习和社交能力的环境中,提供适合个人情况的有效支助措施。

三、缔约国应当使残疾人能够学习生活和社交技能,便利他们充分和平等地参与教育和融入社区。为此目的,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包括:

㈠为学习盲文,替代文字,辅助和替代性交流方式、手段和模式,定向和行动技能提供便利,并为残疾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指导提供便利;

㈡为学习手语和宣传聋人的语言特性提供便利;

㈢确保以最适合个人情况的语文及交流方式和手段,在最有利于发展学习和社交能力的环境中,向盲、聋或聋盲人,特别是盲、聋或聋盲儿童提供教育。

四、为了帮助确保实现这项权利,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聘用有资格以手语和(或)盲文教学的教师,包括残疾教师,并对各级教育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应当包括对残疾的了解和学习使用适当的辅助和替代性交流方式、手段和模式、教育技巧和材料以协助残疾人。

五、缔约国应当确保,残疾人能够在不受歧视和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普通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成人教育和终生学习。为此目的,缔约国应当确保向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

第二十七条

工作和就业

一、缔约国确认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工作权,包括有机会在开放、具有包容性和对残疾人不构成障碍的劳动力市场和工作环境中,为谋生自由选择或接受工作的权利。为保障和促进工作权的实现,包括在就业期间致残者的工作权的实现,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步骤,包括通过立法,除其他外:

㈠在一切形式就业的一切事项上,包括在征聘、雇用和就业条件、继续就业、职业提升以及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方面,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㈡保护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公平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包括机会均等和同值工作同等报酬的权利,享有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包括不受搔扰的权利,并享有申诉的权利;

㈢确保残疾人能够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行使工会权;

㈣使残疾人能够切实参加一般技术和职业指导方案,获得职业介绍服务、职业培训和进修培训;

㈤在劳动力市场上促进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提升机会,协助残疾人寻找、获得、保持和恢复工作;

㈥促进自营就业、创业经营、创建合作社和个体开业的机会;

㈦在公共部门雇用残疾人;

㈧以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可以包括平权行动方案、奖励和其他措施,促进私营部门雇用残疾人;

㈨确保在工作场所为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

㈩促进残疾人在开放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工作经验;

(十一)促进残疾人的职业和专业康复服务、保留工作和恢复工作方案。

二、缔约国应当确保残疾人不被奴役或驱役,并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受到保护,不被强迫或强制劳动。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