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识】刘平:生于富裕之家,苦于多重暴力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冯媛 熊婧 马薇   2021.02.22 17:30  浏览451


刘平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当她刚来到这个世界时,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特殊的先天性疾病,长大后可能无法像普通人一样正常行走。为了保全面子,也因为她是女孩儿,刘平的爷爷将襁褓中的她遗弃在从上海开往苏州的火车上。和许多被遗弃的孩子一样,刘平随后被苏州一家福利院收养。

十八年后,或许是受不了内心的谴责,刘平的父母自前往苏州,将从未谋面的刘平接回到上海的家中。父母给予了刘平加倍的呵护,让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家庭温暖。

一次外出时,刘平在一个垃圾桶旁看到了一被遗弃的女婴,大约只有几个月大。或许是同病相怜,刘平毫不犹豫地将女婴带回家,当做自己的女儿抚养。刘平的父母出于歉疚,也将全部的爱都倾注给这个女婴。

这样的幸福生活持续了十几年但是,在刘平父母相继离世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在父母离世后,刘平和女儿相依为命。或许是小时候对她过于溺爱,让女儿养成了挥霍的习惯。初中毕业后,女儿考取了艺术类学校。专业开支本身比较大,加上女儿花钱如流水,刘平被迫卖掉了父母留给她的一套房子,才勉强支撑女儿的花销。然而,女儿非但没有感激刘平的付出,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花钱,还埋怨她。情绪不佳时,女儿就会抱怨刘平说,为什么是你捡到我,而不是别人,如果我在别人家,可能比现在生活得更好。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刘平内心都痛苦万分,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只要稍微批评女儿两句,她都威胁要离家。

女儿对刘平也缺乏尊重。有一次,女儿自制了一种面膜,想让刘平试试。当时刘平恰好生病,便拒绝了。然而,女儿接下来的举动超出了刘平的想象。她将面膜涂抹在了刘平的私处,还觉得这样很有趣。让刘平倍感屈辱。

女儿对刘平疏于照顾,更让感到心酸。因为生病,本就行动不便的刘平只能依靠轮椅在室内行动。她无法独立生活,连吃饭也需要别人协助。这种情况下,女儿的照顾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女儿却不愿意每天呆在家里照顾刘平,经常三四天才给她吃一顿饭。有一次,女儿煮了一锅面条,让刘平一次性吃完。虽然已经两天没吃饭,但刘平也不可能一次吃完满满一锅面条这时,“说到做到”的女儿责骂她不知好歹,还用擀面杖抽打她的后背和大腿。

对于刘平的遭遇,当地残联和居委会曾经多次介入进行调解。虽然每次调解完,女儿的态度会有所改变,但时间一长,便又恢复如初。如今,父母留下的两套房子,刘平为了女儿把它们全都变卖了,生活愈发艰难。也曾有人劝说刘平,让她和这个女儿断绝关系。可是,刘平总是无法下定决心。一方面,她还顾念着那一点母女情;更主要的是,她担心一旦解除母女关系,就更没有人能照顾自己,生活更加艰难,落到无人抚养的地步。


点评:因为残障,刘平从小被遗弃,后来又不幸被养女虐待。对于婴儿时期的遭遇,她无能为力。而面对养女所加的非人待遇,她选择了忍辱维持关系。刘平内心的纠结让我们看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无法离开,不仅是因为经济上的困难,或者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对方的照顾,还因为顾及那一份亲情。在这样的处境中,她们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方面是残障本身造成的弱势让她们无力另一方面,是社会心理结构让她们也不敢反抗,因为一旦反抗,往往会招致更坏的对待。更重要的,是社会支持系统的乏力——残联和居委会的介入方式,只能暂时缓解暴力成为暴力消长往复的周期中的一环。对刘平们来说,正是这种内外交困导致自己内心接受了自的生存状态,即便暴力让生活更艰难,也往往选择默默承担。对此,不能苛责刘平们,而首先要让国家相关部门、残联和居委会行使职权,履行起反暴力的责任。随着反家暴法的实施,残联、居委会,乃至国家机关应该认识到养女对刘平施加的行为的性质,不能只是简单的调解,而需要更力度和效果的方式,必要时可以通过报警、请求警方出具告诫书或进一步调查,以及代为申请保护令等手段来协助刘平终结暴力。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