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如果梦想有颜色——《从一扇门到另一扇门》影评
仓泽英雄因为在刚出生时患上脑性麻痹,导致运动能力受损,同时患有语言障碍,并且没有可能治愈。他爸爸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并且因为成绩突出常常给表彰,从小,妈妈就以爸爸的话““想做的事”跟“能做的事”是不同的”,并以“要变成跟你老爸一样的好男人”来鼓励他。在妈妈的鼓励下,英雄很不容易得到一个见习推销员的机会,在屡屡碰壁时,同事以他的残疾博取同情的方式卖掉了产品,英雄虽然因此得以成为正式员工并拿到了提成,但对于欺骗别人始终觉得不安。善良努力的英雄在推销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主妇的喜欢,同事的嫉妒让他知道了他能得到工作机会是因为妈妈不断的低声下气的求社长,英雄埋怨妈妈不相信他,认为他是累赘,争执过程中,妈妈突然晕倒。医生告诉英雄,他妈妈是因为太辛苦引发脑梗塞。知道了妈妈默默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英雄决定努力工作,真正成为和父亲一样优秀的推销员。在英雄的努力下,业绩不断增长,他也终于像父亲一样拿到了表彰状,当他把奖状拿给母亲看后回到公司,却被告知公司即将被解散......
周末,坐在电脑前欣赏了一部日本电影——《从一扇门到另一扇门》。
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主人公英雄,是脑性麻痹后遗症人士,有肢体和言语障碍,专科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渴望成为推销员并在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直呼感动,这种感动源于影片中主人公——英雄对梦想的坚持,源于主人公母亲的不容易,还源于身边的平凡人给英雄的接纳……不仅如此,在网上的贴吧里这部电影也被定位为——励志电影
作为一名脑性麻痹小伙伴,我几乎是全程流着泪看完这部电影的,电影中,主人公在追求推销员梦想过程中的一幕幕,似乎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其他小伙伴看电影看出了励志,而我,看到了主人公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种种不易,还有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做出的艰难的坚持。
他曾经是最不被看好的那个推销员
故事从主人公去公司应聘销售员的岗位开始,关于那场面试,影片中呈现了这样一组镜头。
镜头
英雄:我就快从关东经济专科学校毕业了,学的是市场经济信息处理专业
老板:(不屑地):哦,市场呀,我要再考虑一下,过几天我们会电话通知的。
在一开始的应聘中,英雄就没有获得面试官的平等相待,从他与面试官的对白中可以看出,英雄决定去面试这个岗位,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职位,是因为自己学过有关市场的知识,而面试官则觉得学历和知识对于他来讲并不重要,特殊的身体情况已经让他与这个职位无缘了。看着屏幕上主人公英雄眼里闪烁着的泪花,我不禁替他感到委屈,按理说英雄的专业知识比那家公司里的很多年轻人都要扎实,从影片后来的情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英雄知道很多有关销售的技巧,他比他的同事更热爱这份工作,他在用心做着这份工作。
有情怀,有技巧,有能力,英雄本可以在机会面前理直气壮,他本不必励志,他本可以展示自己独特的优势去为自己赢得这个岗位,可在老板委婉的拒绝面前,他变得犹豫起来。
镜头
在被老板通知回家等结果后,英雄走出面试室,走向母亲:
英雄:因为净水器是上门推销
英雄母亲:所以呢?
英雄:销售工作有点不适合我
英雄母亲:适不适合要做过才知道,而且,说想工作的是你自己吧,不是找到一个愿意会面的公司了吗?
虽然主人公此刻在自己心仪的求职机会面前是犹豫的,但在我的眼里,他是个勇士,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因为残障而减弱自己出来工作的决心,而作为一名脑性麻痹后遗症人士,我深深的感受到残障在我争取某些机会时给我带来的影响。
六年前,作为一名初中毕业生,我去中职学校咨询时,学校说:这个孩子是多重障碍,在求职中肯定处于劣势,我们不想收;三年前当我选择了最爱的社工专业,身边有朋友告诉我;社工经常需要跑来跑去搞活动,而且需要面对服务对象,可能真的不适合你;大学里,当我鼓起勇气去成为校园记者的那一刻,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大概在想我四肢都不受控,说话也不流利,怎么做采访记录,怎么去面对我的受访者……从我自己的经历看,有时候他人不信任的目光,确实会让我在一些选择面前变得不自信。
从这组对白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主人公已经求职很多次,而且遭遇过很多拒绝了。我想也许主人公也和我一样吧,一开始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我们也会觉得障碍在热爱面前微不足道,然而当周围人的态度都告诉我们:你不适合做这些工作,你遇到的障碍都无法被克服的时候,我们身上的障碍被无限放大,再大的热情也会被渐渐浇灭,再坚强的内心也有撑不起梦想的时候。久而久之,当听到的否定声音越来越多,我们也就会在选择面前犹豫,认为自己并不适合,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一个悲剧。
镜头
英雄再次走近办公室,为自己争取工作
英雄:我非常想工作,你可以试用我,请你试用我,拜托了
老板: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们没能力聘用你,抱歉哈
英雄:我想试试看
老板:你这样的说话方式和肢体动作客人会怎么想?
英雄:我想试试看
老板:(开始发飙)一开门就看到长得像你这样的人站在那里
英雄:(平静而缓慢地)我已经习惯了,没有人一看见我就对我好的,你公司人手不足对吗?
看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观众细心地注意到这个老板拒绝英雄时所阐述的理由。
首先,面对英雄的第一次请求,老板说:我们公司没有能力聘用你(身体有残障来就业是需要很多特殊照顾的,我们公司没条件,拒绝你是为你好)。
当英雄再次为自己争取机会时,老板的理由升级了——你这样的身体情况会让顾客感到不适(罗列了一个看似非常客观的理由,不是我有心拒绝你,而是你这样的身体情况肯定会遇到不可跨越的障碍。)但,和第一个理由放在一起,明显感觉到,前面的那个理由,像个托词。
对于一些人而言,可能到这里就会因为压力而放弃争取机会吧,可是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是执着的,他再一次强调——我想试试,然而这一次强调给他带来的不是理解,而是老板的大发雷霆——我就实话告诉你吧,你这个样子出去推销,肯定让顾客觉得恶心,甚至影响我的生意。这,才是老板内心最真实的话语吧,就像说,残障人当公务员,会影响某些政府机关的形象一样。
当然,看着这段对话,我想,也许老板拒绝主人公的理由并不是没有道理了,因为走路摇摇晃晃,四肢不受控这些特点在推销商品时难免会给顾客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毕竟,我们没办法要求顾客。也许老板对他的拒绝并没有对于残障人士的偏见,只是出于工作客观需要的考虑。但我同时也在想:主人公自己难道就没有在面试这份工作之前考虑过这些困难吗?显然不是的,只是所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冷遇,他已经习惯去面对了。其实在有些人眼里,如此坚定的主人公,面对未知的状况也会感到彷徨,他甚至在面试时就做好了不久后要被辞退的准备。就像在这组对白中,面对老板的所有不信任,他无力反驳,只能不断地重复着,我想试试看。
也许对于很多残障者而言,求职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在为我们遇到的障碍而担心,我们却早已准备好要去面对障碍,而比起这些障碍,我们更在意有没有人能够接纳我们,给我们一个尝试跨越障碍的机会。
他曾被人们认为没有能力当推销员
当在影片中看到主人公一步一个脚印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时,很多观众会为他对梦想的坚持而动容,也会为一些顾客给予他的接纳而会心一笑,然而,在主人公最初的推销成功案例中,我也看到了周围人甚至是他自己对他职业能力的不信任。
镜头
获得最初的工作机会后,主人公和母亲走在回家的路上
英雄母亲:不要勉强自己呀,只要找到英雄能做的事情就好了。
在主人公追求自己推销员梦想的过程中,母亲一直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无论遭遇怎样的波折,母亲都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儿子,用自己的智慧为迷茫中的孩子指点迷津。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耐心地倾尽所有的努力陪伴儿子实现自己的职业梦。可是看到影评开头的这段对话,我不禁想:这位母亲对他的儿子成为推销员真的有信心吗?从母亲在影片中说的这句话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也许在脑性麻痹带来的特点面前,母亲也认为儿子在职场上有劣势,只是她必须在孩子面前假装坚强以给孩子强大的信心。在主人公遇到的众多障碍面前,母亲也彷徨无助,鼓励儿子找工作,也许只是为了让他有更多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只是为了让他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家中的累赘,只是为了让他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至于,从事何种工作?工作成就如何?这并不是母亲最关注的,也许只要主人公每天能平平安安的,开开心心地做自己能做的工作,母亲便很满足了。
但是来自家人的这种不信任,却容易让我们本就被各种拒绝弄得疲惫不堪的内心,更加脆弱。
镜头:
第一天上班时,准备上门推销,主人公英雄与同事的对话
同事:虽说是上门推销,但现在有法律规定哦
英雄:特定商业贸易法,对吧
同事:你知道呀
英雄:我以前在经开专科学校学过
这是主人公英雄第一天获得工作机会时,在去往推销点的路上和一个同事的对话,当时看到这段对白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能感受到同事对主人公能力的轻视。但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的看法改变了,因为那位同事和主人公熟悉后,和他一起经历了许多事,她们一起去逛街;一起去吃饭;一起谈论自己对生活的困惑……甚至在影片的最后,她还和英雄一起说服了新单位的上司,和他一起追逐推销医用化妆品的梦想……看到主人公的同事与他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变化,我不禁红了眼眶。
只有彼此走近才有可能了解,人与人的距离也是坦诚后才会靠近。在这组对白出现时,同事对片中主人公的了解很少,她只是了解到英雄四肢不受控,说话也很含糊;她只是听到英雄在入职前不断向老板请求:我想试试;她只是看到英雄的母亲天天来公司哀求老板给她儿子一个工作机会;她只是从英雄自己的口中听过“脑性麻痹”这个陌生的名词……
清楚这些背景之后,我会觉得主人公的同事,面对他的最初反应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那时她对主人公的了解实在很片面,从她那时掌握的信息来看,主人公只是一个找工作需要母亲出面,身体上有很多困难的人罢了。这样看来,那位同事说出这样的对白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新同事能力的轻视,也并没有歧视之意,这是一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说出的善意提醒。
镜头
路人在撞到主人公后,为表歉意,帮助他推销商品
(路人假扮英雄的父亲)
路人;这家伙从小得了脑性麻痹,我一个人带大他,工作时也把他带到身边
客户:你们也不容易
路人:不过带他到处走走,对他康复也有利,这款净水器……(用流利的语言编广告)
最后客人买下了净水器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主人公做成第一笔生意的过程。这是一次成功的推销吗?也许是,因为它成功卖出了商品。可是作为产品的推销者(路人),他不是残障人士的家人,但当他想要帮主人公推销商品时,第一反应就是选择用他的残障作为突破点,路人对顾客所说的推销词,背后的逻辑似乎是:你看我家有个残障孩子,他都那么大了,还没工作能力,而且他是我的一个负担,你看,他影响我的工作我都没有抱怨,反而为他的康复训练考虑。所以你是不是可以伸出援手,买个商品,帮帮我们这个不容易的家庭……当我想到这,我有点哭笑不得了,这哪里是推销商品呀,分明是靠虚假的苦情戏来换取顾客的同情,不过,也许看到主人公这样的身体情况,路人此刻可能也认为他只能靠着悲情故事取得推销的成功吧。
镜头
主人公在一个老奶奶家,推销热水器,边安装,边和老奶奶聊天:
奶奶:你多大了
英雄:22岁了
奶奶:身体这样还出来工作,真了不起呀,行动不方便,家人一定很担心吧
英雄:嗯
奶奶:你上过学吗?去过残疾学校吗?
英雄:算是吧
净水器安装完毕
英雄:你看安装过程很简单,然而我不是让你买,我这就卸下来带回去
奶奶:(感动的)不必了,就这样吧。
相比之前的推销,这次推销高了一个逼格,因为这次是主人公自己用努力感动了顾客,而非仅仅靠着他人的同情卖出商品。作为顾客的老奶奶热情、善良,懂得设身处地为主人公着想,只是老奶奶的关注点仍然是主人公的残障,以及残障给他带来的坎坷生活经历,而非他推销的产品。
因为用心对待这份工作,所以他是最棒的推销员
在整个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句台词:
对于一项工作能胜出的是能够把这项工作坚持做下去的人,是希望把工作坚持做下去的人。
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英雄走在了前往推销医用化妆品的路上,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推销员职业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这是我意料之中的结局,因为在影片中我能感受到:即使人们都不相信他能成为优秀的推销员,即使他自己也对未来感到无比彷徨,他也一直在坚持,用心去对待这份工作。
妈妈曾经对他说:仪表不正是绝对不行的哦,于是他明天上班都会用很不灵便的双手穿上西装,系上领带,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去会见自己的顾客。
他会一个个字地敲出自己产品的宣传单派给遇到的街坊
他会一直记得路人向顾客虚假宣传而迈出的那份商品,并特意上门退货道歉
即使说话有些困难,他给顾客介绍商品时是那么一丝不苟,那么耐心细致
在推销化妆品之前,他苦苦研究心理学的课程,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仅要推销商品,还要用心和顾客沟通,他说:要是没有办法了解客户的症结所在,就没有办法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
这种坚持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的精神,正是主人公成功的关键所在。即使所有人都觉得他不适合当推销员,因为热爱,他仍鼓起勇气去尝试;即使很多人的关注点是他的残障而非他所做的工作,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一次工作当成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即使身边的同时认为推销员就是一份“骗人”的工作,他仍然热爱着这个行业,认为推销员卖的是商品,打开的是心门。
也许对于主人公而言,未来职业梦实现的道路上他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相信他那摇摇摇晃晃的肢体会在职业的路上踏出最踏实的脚步,因为他热爱推销员这份职业,他一定会用自己的智慧一个个地去跨越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即使跨越障碍的时间对于他来讲需要很久很久,但他一定不会放弃,因为他认同他自己所做的事。
如果梦想有颜色,热爱一定会是梦想中最绚丽的色彩,为爱执着,一定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