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显示,大众媒体在影响公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各自的报道框架,媒体选择特定的事实、观点并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编写成一条条新闻,共同塑造出一个介于客观现实与主观世界之间的拟态环境,潜移默化地建构着我们关于残障、残障人以及残障议题的所知所想,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每个年度反省从残障权利框架报道残障事件的意义和伦理原则,用具体行动督促新闻报道充分发挥其影响社会的作用有其必要性。而2020年初新冠肺炎大流行状况的骤然爆发,给全人类带来伤害,冲击着社会的核心,助长业已经存在的与残障相关的经济社会不平等现象,同时也让我们藉此为契机去更为深入地回顾,思考,与改变。基于《残库》搜集的2020年残障权利相关新闻材料,通过数月的分析整理,并向多位残障研究领域专业人士咨询,我们抽取出2020年残障权利相关领域新闻报道的七个关键领域,它们涵盖疫情下的残障者、受残障影响概念突显、残障打工人、残障身份的证明、残障与性别的合谋、视障拒绝权的行使、机构化的命运等七个领域,对年度媒体报道残障议题的概况进行盘点,绘制出不同主题下残障权利发展的脉博起伏,探究残障平等与社会融入事业发展曲折与缓慢背后的进步趋势,为建立起残障人及残障人组织与媒介之间共同协作促进残障平等与融合的伙伴关系提供参考和指引。

导言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残疾人在教育、医疗、工作机会和社区参与方面都处于劣势,更容易陷入贫困,遭受忽视、暴力、虐待的几率也更高。此次新冠疫情正在加剧这些不平等现象,并带来新的威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5月发布关于残障人与疫情的政策简报时的发言

从2020年年初持续至今的新冠疫情,是人们未曾料到的一起严重的“黑天鹅”事件。它的猝不及防,让残障平等在过去的一年显得尤为艰难。“新冠疫情不仅是一场健康危机,还正在冲击着社会的核心。其后果是助长业已存在的与残疾相关的经济社会不平等现象,并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不平等。”[1]

这种不平等,或言残障群体在疫情中面临的更大挑战,因为重度脑麻少年的死亡事件,在大众媒介的报道里开始显现,也有媒体沿着线索出发,让更多困守的透明人被看见。但这种不平等,在疫情缓解后的恢复阶段,在残障群体和非残障群体的感受里,又呈现出极大的距离感与割裂感。

演员秦昊在接受《人物》采访时有一段感慨:“去年疫情闹得最凶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我当时是被隔离了,就是每天都是被关在一个地方吃、喝,也不用干活儿,但那种状态其实是很痛苦的,人就是那么奇怪,什么也不干会让人特别难受。”数月困守于家中,这是绝大多数人在2020年的共同生命经验,而带来的感受也为人们所共有。但这其实是大多数残障者生活里,以年为单位计量的日常。然而,在后来有关残障的新闻报道与讨论中,并未有超越过往残障事件视角与范畴的大量涌现。在残障人的想象中,人们因为困坐家中的经历,会发展出对残障隔离的感受的共情与同理,反思过往居高临下的怜悯和以“为你好”之名实行的机会剥夺。但据我们观察,这些期望并未出现在公共空间的讨论里。

在陕西师大拒绝视障学生报考其心理学院研究生、布丁酒店刘家窑店拒绝视障住客独自入住等事件的社交网络讨论里,能力主义(ableism)[2]的观点仍然占据主导。对残障人理所当然的隔离,引起残障社群的愤怒,他们在微博、微信、知乎等各个平台上努力奔走,展开反击,但未能得到什么实质上的改变。视障学生在报名截止前被迫改了志愿,而视障住客虽得到了酒店的道歉,但对方只表示自己在拒绝的时候态度不够温柔,但拒绝本身并没有错。在短视频博主“盲探-小龙蛋”被网友评论“残疾人,就别出门给社会添乱了”、“优胜劣汰吧”引起各路媒体纷纷下场展开“道德与素质”的批判之时,各类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并未有伦理规范的出台,甚至是就此事件“我们负有责任,必须做些什么”的表态。残障博主们发布的内容下面,有意识的辱骂,无意识的偏见,涛声依旧。

这种现象是少数素质低下的害群之马的无意识?还是人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在焦虑中爆发?还需要更为严谨的研究和更长期的观察。因为数起死亡与暴力事件,还有更多疫情之外的议题为大众所看见,比如受残障影响的人群的“不堪重负”,农村残障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凄惨遭遇。有些问题居然能被报道出来,让我们在看到丑恶的同时,也看到了主流媒体在疫情新常态下可以发挥出来的力量,和他们的担当。同时,对残障人实施犯罪与成为犯罪受害者的审判,也在彰显残障人权益保护中司法的力量与决心。

长期以来,有关残障人权利议题的新闻报道实践及其研究都较少受到关注。2013年,本土残障人组织(OPD)一加一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卜卫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的协助下,发起了年度十大残障权利事件的评选与发布活动[3]。每逢年末,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下称《公约》)为准绳,对年度媒体报道残障议题的概况进行盘点、分析评论,旨在重新反省从残障人权利框架报道残障人事件的意义和伦理原则,用具体行动督促新闻报道充分发挥其影响社会的作用。

纵观过去的七次年度十大权利事件发布与评论的内容[4],以及这一活动的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其重复性非常高,每年虽然都在评选本年度新近发生的变动与事实,但主题、残障类别、涉及权利,和事件本身的过程,都没有什么新鲜之处。当然,这样的感受,并不意味着说十大权利事件的评选本身没有意义。恰恰是这些事情反复上演,才更要坚持去说,不断去说,以推动残障人权利保护的进程,使其不再反复上演。只是在这个坚持去说的基础上,年度残障相关新闻的盘点工作的方式方法,应该有所发展,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恰逢2020年初新冠肺炎大流行状况的骤然爆发,在给全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让我们可以藉此为契机去回顾,思考,与改变。十大权利事件的评选,在残障权利相关议题的报道、研究与实践缺乏之时,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近几年来,《残库》网站发布的年度残障权利相关新闻的候选事件数量在不断增长。虽然主题没有太多变化与突破,但评选后每年集中呈现的只有十个,其实无法承载每一个面的真实轮廓,和不同事件里的更多细节,以及站在年度这样一个片段上,把握残障权利相关新闻报道和社会进程的变化脉络。

综上,才有了与诸位读者见面的2020年残障权利新闻盘点。它不再以单一的事件展开,而是将一连串集中在某一主题之下的事件串联起来,绘制出不同主题下残障权利发展的脉博起伏;透过反复上演的事件表象,探究残障平等与社会融入事业发展曲折与缓慢背后的进步趋势;摆脱每个单点的情绪刺激,从而理性共情并思索,查漏补缺,使总结不再是罗列,评论不仅是评判,以史为鉴,明其得失后,为建立起残障人及残障人组织与媒介之间共同协作促进残障平等与融合的伙伴关系提供更宏观的参考和指引。

盘点一:疫情下的残障者

盘点二;“受残障影响”概念突显

盘点三:残障打工人

盘点四:残障身份的证明

盘点五:残障与性别的合谋

盘点六:视障拒绝权的行使

盘点七:机构化的命运


结语:每个时代都在迎难而上

2020年12月1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决胜脱       贫攻坚,无障碍信息传播与文化扶贫”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媒体报道促进残障平等指南(1.0版)》,为媒体机构和新闻记者提供报道残障议题、促进残障平等的实用报道手册。在其中的第三章第五节给残障人组织的建议中,两位编者强调的重点是希望残障人组织积极主动地在一个长期的承诺与过程中,与媒体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点,也是本报告的出发点。

从文艺复兴以来,残障者慢慢被建构成了社会主流生活中的“他者(others)”[5]。而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残障权利运动,其核心主题,即残障者应成为自己权利的主体。——正如那句著名的口号“没有我们的参与,不要做有关我们的决定(nothing about us , without us)”所表达的。

如果我们忽略了观念形成的历史发展,不承认每个人关于残障的认知都会被社会既有的文化影响,那么从怜悯和反怜悯、压迫和反压迫的角度去看待残障者与非残障者的关系的这种二元主义的区分,也容易陷入格雷格·卢金诺夫和乔纳森·海特在其著作《娇惯的心灵》里指出的一个谬误:“因部落主义导致的“我们VS他们”的谬误,认为生活就是发生在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6]从而造成群体间的新型敌对与割裂。其实我们都是传统认知的受害者,而我们应当齐心协力来去改变传统认知固化下来的社会文化与制度。

我们对媒体报道促进残障平等的推动与追求,我们对残障融合发展的渴望与奋斗,并非是残障VS非残障的敌对之争,而是共同沐浴在“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与权利上一律平等”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开篇就已向全世界宣告的我们的共同愿望与共识之下。我们深信,人类家庭成员中缺少了任何一个群体,世界正义,自由与和平的基础都会被动摇。我们今天是在奔着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希望为后代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使每个人都能拥抱自己生命的可能性,自由地去成为自己最欢喜的样子。

认知心理学家史蒂文·平克在《当下的启蒙》中指出:“在面对未来时,人们总是会是将问题放大。从前是,现在是,一直都是。”所以,如果您感觉此次盘点中有太多悲伤、困难和批判,那是因为我们始终对社会进步抱有期待。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包括媒体报道在内的多方面改善,并为之摇旗呐喊。

2020年,疫情的爆发让我们觉得生活变得难以预料和把持。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幻,也使得很多人对未来会怎样十分不安。但不论是从残障角度切入,还是其它,我们都没有停下思考,没有停下对智慧与美德这两个人类进步力量源泉的追索,从前没有,现在没有,一直都不会停下。

撰文: 蔡聪 编辑: 韩婧莹、李祯、童灿 顾问: 解岩 出品: 残障历程 资源: 残库 感谢: 崔凤鸣 熊颖

感谢下列机构伙伴的传播支持

按名称拼音字母排序


阿斯伯格互助家园

残障姐妹BEST

残障之声

残障知音

DAWS有小家

金盲杖自立生活

盲着看看

少数派说

深圳守望协会

听障者

晓更基金会

小丫丫自闭症

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网络

参考资料

[1]

资料: 《政策报告:融合残疾人的新冠疫情对策》,联合国,2020年5月

[2]

资料: 能力主义是指人们普遍存在的关于健康、生产力、美丽和人类生命价值的根深蒂固的信念,这种信念在公共媒体和个体间传播,共同营造了一种对那些身体、精神、认知和感觉能力等不在目前社会认为正常或标准范围之内的人的敌对的、歧视的、排斥的环境,(摘自Rauscher,L., and McClintock, M. Abelism Curriculum Design. In M. Adams, L.A. Bell, and P.Griffin (eds.), Teaching for Diversity and Social Justice (p. 198).New York:Routledge, 1997.)让人们对残障人能力与价值的贬低与忽视习以为常。(摘自Smith,Greg. Backtalk: The Brother in the Wheelchair. Essence, July 20, 2001,p. 162.)

[3]

资料: 了解2013十大残障权利事件评选活动可阅读中国新闻网报道:《2013年中国十大残障权利事件出炉 冀中星案在列》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2-14/5619944.shtml

[4]

资料: 阅读历年中国残障十大权利事件可访问:http://www.crpdlife.cn/talk/10017

[5]

资料: 详见王国羽、林昭吟、张恒豪编《障碍研究:理论与政策应用》,第一章节,西方障碍与文化,巨流,2012。

[6]

资料: 详见格雷格·卢金诺夫,乔纳森·海特,《娇惯的的心灵》,第三章我们VS他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