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2020年残障新闻盘点|残障不在隐秘的角落 - 盘点三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残障历程   2021.03.11 10:29  浏览1794

盘点三:残障打工人

关键词: 残保金新思路,盲人按摩店之困,盲人数据标注员,脑瘫外卖小哥封号,聋人快递员集体欠薪

2020年,每一位劳动者的生活,都因为疫情,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变化,残障群体亦不例外,只是其变化却颇为让人意外。

2020年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总体方案》正式开始实施,提出分档征收、小微企业暂免征收等新规定。

图为:企业招聘现场,一些残障人士现场咨询工作岗位
图为:企业招聘现场,一些残障人士现场咨询工作岗位

(图片来源:南都资料图)

但谁也未曾想,各地具体政策的调整无比迅速,原因就是疫情造成大量企业停工停产。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残保金和其他企业赋税被放在一起减征免征,甚至是率先减征免征。推测这一做法背后的思路,可能连政策制定者都仍然将残障人就业视为社会和企业的额外负担,只是行有余力时的安置,而非任何时刻都应保障的平等权利。而《南都观察家》5月的一篇评论文章《不工作就能白拿钱,残疾证挂靠正在封死残疾人的未来》直斥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残保金生意,“中介们一方面将残保金说成是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又夸大招聘残疾人可能带来的麻烦和风险”,细思其言,贻害无穷。可大多数残障人和他们的身边人,对这篇报道指出的问题态度都是暧昧的。毕竟“平等就业”太远,银行账户数字的变动就在眼前,个人选择,只争朝夕。同时,长期以来平等受教育机会的缺乏和就业歧视、社会排斥,也可能让大多残障人即使看到了评论中所说的危害,也宁愿选择放弃努力,获取眼前的利益。而非残障群体,也往往对企业抱以同情和理解,因为它们是硬被要求招收所谓“没有能力的残疾人”。

图为:二十多位心智障碍者在位于江苏太仓的“残障人士福利工厂”中德善美实业有限公司中工作,其培训经理说:“我们不仅是一个庇护工厂,(还是)为了让他们真的融入这个社会,我们希望帮助他们到外面找工作。”
图为:二十多位心智障碍者在位于江苏太仓的“残障人士福利工厂”中德善美实业有限公司中工作,其培训经理说:“我们不仅是一个庇护工厂,(还是)为了让他们真的融入这个社会,我们希望帮助他们到外面找工作。”

(图片来源: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吴家翔摄)

因此,面对“残疾证挂靠”这一多方共谋、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现象,还是要回到残障人就业促进政策的设立出发点和视角。2020年,因为残保金的减征免征,有些擅算经济账的企业迅速取消了挂靠,也有在疫情中倒闭的企业再也不需要挂靠,使得与残保金纠缠在一起的残障人就业问题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需要政策制定者与残障者一起认真思考。

未来的不确定性,还因为视障就业行业被疫情“黑天鹅”的痛吻。我国的“盲人按摩”职业从“盲人的安置性就业”到社会普遍认可的“盲人职业”,半个多世纪里的发展,被学者们在过去认为对我国残疾人就业工作有重要的积极经验启示。但这种从政策、教育到观念的单一导向,在2020年显现出盲人集中于按摩行业就业的脆弱性,以及按摩这一行业劳动权利保障的不规范性。当工作因疫情陷入停顿,关于没有保险,和类似计件制的工资结构,成为很多视障按摩师的焦虑之源,但并未见诸报端,没有得到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社会关注。不过,盲人按摩店因为其员工和老板的高流动性,在疫情缓解后的政策性支持获取中,遇到了尴尬。“武汉市盲人按摩行业的店长和抗击疫情的残障义工团体联名发起252家武汉盲人按摩店联署:补贴房租,不应只补本地户籍,不应要求开业一年。”,残障者的这一诉求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支持。

图为:《关于湖北省残联、武汉市残联支持盲人按摩行业的建议》原文,文中写道:如今武汉部分行业已复工,但盲人按摩行业仍在等待通知,这段时间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压力非常沉重。
图为:《关于湖北省残联、武汉市残联支持盲人按摩行业的建议》原文,文中写道:如今武汉部分行业已复工,但盲人按摩行业仍在等待通知,这段时间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压力非常沉重。

黑天鹅之父塔勒布在其著作《反脆弱》中提出了应对随机性,波动性,混乱、压力与风险的方法,使我们可以在冲击中受益。视障就业能否接受压力,拥抱变化,增加可选择性,在不断试错中成长,是2020年留给残障就业的新机遇,新启示。不管未来如何,至少2020年,我们在自媒体故事FM上,听到了一个反脆弱的故事,一个拥抱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语意标注的视障团队,他们的工作并未受到疫情的影响,他们的历程值得研究。

图为:“故事FM”公众号上的海报,全盲语义标注培训师李娜与标注员团队在上海浦东办公,下方有一行文字:对视障者来说,拥有一份能正常上下班的普通工作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图为:“故事FM”公众号上的海报,全盲语义标注培训师李娜与标注员团队在上海浦东办公,下方有一行文字:对视障者来说,拥有一份能正常上下班的普通工作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宏观就业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2020年,“白领也是打工人”的走红,在各色自嘲中,观察家们看到了劳动者的凝聚与理解,从分化走向团结。每个打工人,都有自己的苦,残障者也是打工人。在过往的新闻报道中,他们多扮演着自食其力的励志角色。2020年也有一位脑性麻痹的外卖小哥雨天跑单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因为软件设计的缺陷,他没来得及完成面部识别,导致被封号。网友们表示要给他捐钱时,外卖小哥的谢绝再次给了人们以温暖。

图为:脑性麻痹外卖小哥阿龙因来不及在平台上完成人脸识别而被美团封号,接到网友反馈后,美团做出回应:已经立即恢复了小哥的接单权限,并安排专人持续关注小哥的情况,在遵守配送服务规则的前提下为小哥提供必要的协助。
图为:脑性麻痹外卖小哥阿龙因来不及在平台上完成人脸识别而被美团封号,接到网友反馈后,美团做出回应:已经立即恢复了小哥的接单权限,并安排专人持续关注小哥的情况,在遵守配送服务规则的前提下为小哥提供必要的协助。

不过当情绪退潮,残障打工人也无法用爱发电,除了无障碍缺失,还要面对工作中的其它烦恼。曾经感动全上海的40多位聋人快递员在2020年遭遇集体欠薪,快递站陷入停摆,内中的纠纷告诉我们,不管是白领打工人,还是残障打工人,既然是打工人,就不只是调侃,不只是感动,而是它背后的打工魂——权利意识的觉醒,是对自己,对同类,对环境,对政策的关心。

- END -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