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残障相关事务媒体报道一加一观察与评论报告 - 2012年第3季度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残障历程   2021.03.11 10:18  浏览743

2012 年第 3 季度

声明: 本报告选取 2012 年 7 月 1 日至 9 月 30 日期间的媒体报道残障相关事务的典型案例,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理论和法律依据,结合一加一作为中国残障领域独立媒体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进行独立的观察和评论,出发点并不是对传媒的责难与褒奖,仅是一种观点和理念的分享,以期能对读者有所启示。具体板块为:

典型案例: 选取现阶段媒体报道经常出现的、刻意塑造残障人负面形象的、观念无视或违反《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用语及报道角度和专业能力欠缺的或者符合《公约》、理念先进的案例进行评论及相关资料补充。

热点追踪: 选取时下引发社会公众热议、密切关注的新闻事件为背景的、报道残障人事务的案例,进行评论及相关资料补充。

一加一报道: 选取已经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或关注的新闻事件,提出基于残障的关于此事件的一加一报道视角。

典型案例一


备战全国残运会成都举行手语大赛[1]

【背景资料】

手语分为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两种,它们的语法并不一样。如果是出生在聋哑人家庭的小孩,没有受到太多的外界影响,他们的手语都是自然状态下的聋人彼此交谈使用的手语。而聋校的健听人教师打的手语是手势汉语,它基本上是按照中文句子中的词语顺序逐词进行翻译。打了一个比方,“你叫什么名字?”这句话用手势汉语逐词比划,就是:你———叫———什么———名字。而自然手语则是:你———名字———什么。只有自然手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聋人手语,我们应该尊重它自身的规律。普通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主语、谓语加宾语;而自然手语则是主题加陈述的形式。因此自然手语更加简洁易懂,更适合手语者交流。

【一加一评论】

大会,又见大会。从 2008 北京残奥百万志愿者学手语到一次又一次城市盛会前如同临时抱佛脚般的手语学习及推广活动,一加一能够理解相关人士借势借机积极推广宣传手语的目的,也了解在这些盛会上,听障运动员也有此切实的需要,然而仍有一些疑惑与思考:

从《公约》的视角,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融入社会,是听障人士乃至残障人士的基本权利与需求,社会应当创造条件与便利来予以实现,而非仅仅是从关爱的角度来宣扬。关爱如同福利般,可有可无,可以视情况而论;权利需要保障,绝非任何托词可以剥夺。

跳出这样的赛会式宣传,当我们着眼于公共生活,还会发现这种关爱无法关爱到的地方。例如看病就医,诸多听障人士因为交流与沟通不便,在看病就医时必须有人陪同,否则就只能选择强忍硬扛。偶有医院弄出节日关爱,请来手语导医,却是远水不解听障人士之近渴,听障人士可以等,病可不会等。因此,至少在应当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公共服务系统,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并且予以满足,是必须的。

此外,提及听障人士便单纯只言及手语的做法也存在其狭隘性,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着多种方式,文字,语言,手势,在公共服务领域,自然是要选择最帖合群体特征的方式,但在生活交流中,一味地强调手语,忽略听障人士的其余能力,也会人为地造成隔离。总而言之,其实残障人不怕被爱,只是担心被爱这一条道爱到黑。

【一加一提示】

生活中的隔离来自于思维里的墙

典型案例二


国内首家残疾人邮局在汉成立[2]

【一加一评论】

国内首家也好,世界首创也罢,大抵约摸在公众看来,这都是历史性的好事,是值得称扬赞诵的,当然也是值得推广与效仿的。姑且不论这种首家,第一,最 XX 等相关用词在残障领域常是缺乏相关考证,即使是占了这个第一法则,但是事实上是否就真如其想那么好,也非常值得商榷。

邮局做为公共服务部门,与集邮爱好者俱乐部的性质截然不同。在其每一个网点都应当为公众提供适应其需求的合理服务,这其中自然包括无障碍原则,就近原则,而绝非是单独为残障人专设一个网点。且不说一个城市有多大,需要设多少网点才可能满足残障人的专门需求,这种做法还会带来公共资源的浪费,对非残障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何况残障人的需求并不在此。

此一类做法并不罕见,比如视障人士要使用手机,那就专门做盲人手机,视障人士要上网,那就制作专门的语音页面,更有甚者还颇为自得地宣称网站将其余信息全部过滤,只留下与盲人相关的信息,最大化地方便了盲人的浏览,确实让视障人士哭笑不得,难道盲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床上床下完全迥于他人不成?那上学,工作,当然是不能和非残障人在一起,也没法和非残障人在一起的了。

一加一认为:这种将残障人特殊化隔离化专门化的做法,固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其缺乏对残障人的了解,没有从根本上对残障人平等对待,一味否定其能力,将其放在无能的弱势地位,带来的结果只是愈发得阻碍残障人融入社会,阻碍其生活质量随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绝非是公众的故意,其实缺乏的是给残障人一个平等的机会,一个参与的机会,一个发出声音的机会。

典型案例三


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盲人组比赛在穗举行[3]

【报道原文】

在风靡全国的影视作品中,以超常听力和毅力捕捉无线电码、寻找敌人潜伏电台的失明者,被誉为能听到“天外之音、无声之印”的“听风者”。

随团教练介绍,盲人的听力会比较好,并且在捕捉无线电波会比较快,比较准。

【一加一评论】

一加一评论: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只是被打上标签的特殊群体,经常会不小心在艺术中变得如妖似魔。

盲人的听力会比较好,盲人都很会唱歌,盲人都很会乐器,盲人做按摩摸得很清楚……

诸如此类公众对视障人的认识,十分常见,一加一也并不否认在这些方面做得好的视障人占视障群体的比例远远超过非残障人,但是也并非所有的视障人都长于这些方面,并且这些神化的、固有的认识,也不为视障人所喜欢。

首先,有这种神化异化的认识,是因为公众单纯地只看到了这种现象与结果,在夸张想象视障人生活所面临的困难的同时,忽略了人本身适应环境、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视障人并非公众所认知的那样,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顶多只算是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而在这种环境下,视障人面对生活,所需要依赖与开发的,是身体其余的感官。大家的目标相同,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换谁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能够开发出自身已经或退化或遗忘的能力,这一点已经被科学家所论证,不在此赘述。

其次,尽管这种认识看起来是积极的,但它仍旧将视障人与公众区别开来,使得其做为普通人的能力被弱化,限制了其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

【一加一提示】

闭上眼睛一时,你会恐慌,闭上眼睛一世,你会习惯。

典型案例四


网传汶川地震致残女孩被拒录 学校承认曾建议退录[4]

【报道原文】

当时他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认为张凤的情况不适合被录取,“她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我们学校是培养老师的;

“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个孩子”,王志航说,张凤完全能够生活自理,洗头、洗澡、打饭都没有问题。上下楼自己拄着拐杖也是可以的。她告诉记者,张凤偶尔跟同学去逛街,“现在一次走个一公里,完全没问题。”“张凤很倔强、也很要强,她不会给任何人添麻烦

王志航的微博发出后,21 日晚,成都师范学院招生办曾打电话跟张凤沟通,说可以录取她,但有条件。“他们说,第一不负责毕业后的分配,第二要求有人专门照顾她生活。”

张凤妈妈表示,这四年可以不打工、不挣钱,陪孩子把书读完。“但第一条我们绝不答应。”王志航提高嗓门:“健全孩子有的待遇,我们更应该有。”

王志航说,灾区残疾孩子多,“相比同情,这些孩子更需要公平

【一加一评论】

媒体的力量毋庸置疑,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如同微博这般的新媒体。如果没有媒体介入,恐怕校方做出如此艰难的决定需要更长的时间。

校方起初以不能自理为由简单粗暴地将张凤拒绝,这其中还有“我们是培养老师的”这种严重歧视性的话语,着实令人失望,甚至让人对其教育能力产生担忧;一加一在此要列出如下三点供思考:

  • 首先,残障人生活能否自理,并非想当然地能下结论,至少也应当有一套令人信服的测量评估标准与执行监督机构;

  • 其次,没有任何数据实验或者科学研究证明,生活能否自理与有无接受教育的能力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联性,相关法规条文藉此为由剥夺残障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力显然是不合情不合理只合它自己这法的;

  • 第三,残障人能否无障碍地生活,决定因素并非在其残障,而在于环境的软、硬件的无障碍程度;残障人有权要求合理便利,这绝不是公众或者某些残障人自己所认为的“给他人添麻烦”。

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来提出的莫名其妙的两不管的条件,校方的做法着实可笑,可笑的同时,是否会有这种因为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而产生的悲哀就仁者见仁了。

确实,相比同情,这些孩子更需要公平。不过遗憾的是,在这样一起事件中,媒体与残障人家长对于所谓的公平的容忍度相当大,如若学校持包容的态度,能够尊重残障学生的需求与尊严,提供相应的合理便利,残障家长又何须说出“这四年可以不打工、不挣钱,陪孩子把书读完”的话语呢?

热点追踪

不再火热的残奥

8 月 29 日-9 月 11 日,第 14 届残奥运会在伦敦举行,与 2008 年的残奥相比,这届残奥会算是淡出了媒体的观察视野,但是在一些不痛不痒的简讯报告之外,之前的奥运会中关于刀锋战士的争论国内亦有所关注,总算没有让这样一个本着人本精神的盛会失掉它的光彩。但是一加一做为残障领域的独立媒体,对本届奥运会的匠心独韵有了一些观察,对于公众议论的话题亦有一些见解,希望与公众进行交流探讨。

【事件回溯】

热点一:平等·共享·参与:伦敦奥运开幕式折射的残障理念

北京时间 7 月 28 日凌晨 4 时(伦敦当地时间 7 月 27 日 21 时),2012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伦敦碗体育场盛大开幕。

现场大屏幕里显示的群岛奇迹拉开了伦敦奥运开幕式的序幕。跟随镜头,伴随美妙的歌声《耶路撒冷》(Jerusalem),英伦三岛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站在儿童唱诗班孩子们中间的领唱男孩是那么自然和谐,忘情的歌声婉转动听,假如不认真观察,我们很难发现领唱男孩的手有残障。

【一加一评论】

鼓声响起,工业革命的历史片段映入眼帘。引领大家雷响战鼓的是女鼓手格兰妮,如果没有假说,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格兰妮是从小双耳失聪的女孩。在喧嚣的乐声中,没有性别之分、没有残障与健全之分,没有尊卑之分,没有差别,唯一存在的只有鼓声。

在女王与“007”的特别引导之下,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开始。护卫队到位之后,在 LC 手语同声唱诗班儿童们用手语与吟唱融合伴奏之下,《天佑女王》的音乐缓缓响起。我们很容易看到,在合唱团中有坐着轮椅的男孩和女孩,还有没有张口唱歌只用手语伴奏的孩子。从解说中我们知道,在唱诗班的孩子中也有听障人,他们用手语奏唱国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英国国旗下,在国歌声中,他们都是代表未来和希望的孩子,没有差别,无论肤色、种族、民族、性别等。

奥运火炬的传递被认为是传递奥运精神的最有效方式。开幕式现场大屏幕回顾了这次伦敦奥运会火炬从采集到传递的过程。从雅典到伦敦,薪火相传,将奥林匹克精神传遍了整个英伦三岛和爱尔兰。一位双腿装着假肢的朋友被从轮椅下扶下来,手持火炬向前迈步;一位坐在轮椅上女性朋友,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双手飞快地摇着轮椅,带着火炬向前飞奔……“人们以各种方式将火炬传递,无论是健全人、残障人、妇女、儿童还是老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独享、共享这个奥林匹克的瞬间。”没有差别,人人参与。

神圣的奥运会旗进入会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 70 岁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阿里作为运动的代表与奥运旗帜共荣光……

在这欢快的伦敦奥运开幕式中,现场没有观众,人人都是表演者。人人参与,是开幕式最主要的主题。正如《暴风雨》所说,“不要怕,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使人听了愉快,不会伤害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充满英伦三岛的每一个地方。“平等·共享·参与”的理念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更是一览无遗。无论是对待不同的肤色、种族、民族、性别,或者残障,都一律平等。

【事件回溯】

热点二:赞美&错位:“刀锋战士”事件折射出的社会残障意识

2012,伦敦奥运,精彩纷呈!

8 月 6 日,田径 400 米,“刀锋战士”,掌声无数!

8 月 11 日,400 米接力,南非,“刀锋战士”, 掌声无数!

自南非肢体残障运动员皮斯托瑞斯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类媒体关于他的报道就从没有间断过。然而,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这些报道都有一些共同的误区和错位!

【事件回溯】

成都晚报:

“刀锋战士”拿着世界冠军的姓名贴说:“虽然没有晋级决赛,但我觉得能和正常人一起征战奥运会,我已经很开心了!”

中国教育在线:

在残奥会上"孤独求败"的皮斯托瑞斯,自从 2006 年开始便参加正常人比赛……

青年报(上海):

除此之外,我不认为自己与正常人有什么区别……

四川新闻网:

这次伦敦奥运会赛场上,他走上了田径赛场,直接和健全人一起竞争,迎接他的欢呼,不逊于超级巨星博尔特。

…… …… ……

【一加一评论】

残障人不是正常人?

几乎所有关于皮斯托瑞斯的报道,都将其与正常人区别开来。难道残障就是不正常?这种表述充分反映了社会对残障的认识存在错位,说明社会上的很多人在潜意识中将残障视为“不正常“,将残障作为一个参照物和所谓的“正常”、进行对比,并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广为传播,使得残障因此在健全人眼中变得更不正常,从而导致残障和主流社会更加隔离。

《残疾人权利公约》指出,残障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残障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存在机体和功能差异,以及外部环境给残障人带来的障碍。除此之外,残障人与健全人之间不存在其他任何的差别,人的固有尊严、权利、社会责任、义务等。

自有人类就有残障人,残障人是人的多样性的一部分和人类的一份子。残障,与不正常没有任何关系,残障人,更加不是“不正常的人”。

【事件回溯】

成都晚报:

比赛开始前,当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刀锋战士”时,全场观众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温州都市报:

刀锋战士跑在命运前头 对手拥抱致敬全场动容

深圳特区报:

没有双腿的他敢于向有腿的运动员同场竞技,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光这一点,他就配得上世界最伟大运动员之称。

…… …… ……

【一加一评论】

赞美还是“优越感”?

媒体积极宣传残障人的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奋发图强的正面形象,对于社会了解残障人群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些宣传却似乎积极得过了头。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有关“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残障人参加奥运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从这个现象的本质来看,各类媒体都是在不自觉间以一种“来自以健全人为中心的优越感”看待皮斯托瑞斯,其逻辑思维是如果我也是使用假肢的人,我肯定不如你,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是与自己的命运赛跑,所以,我佩服、崇拜、敬重你,你也给我精神与力量。其实,每一个运动员,无论是残障人还是健全人,为了能参与奥运会,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争取胜利是他们的目标,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没有必要因为一个残障人的出现而大写特写,这样反而会使社会大众把残障人当做异类。随着社会进步和残障人社会意识的觉醒,毫无疑问,未来会有更多的残障人在这种大赛出现,与健全人进行比赛。请以平等的心态来看待这样再正常不过的场景吧。

【事件回溯】

新浪体育:迈克尔-约翰逊说,“我的意见是,我们无法确定他是不是利用碳纤维义肢得到了好处。所以,这对其他跑手来说是不公平的。”

2007 年,国际田联采纳皮特-布鲁格曼教授的结论,猎豹义肢的确能给皮斯托留斯带来优势,能帮助皮斯托留斯节省体力。禁止皮斯托留斯参加健全人的赛事。

在获知结果后,皮斯托留斯向体育仲裁法庭提起申诉。在 2008 年 5 月,体育仲裁法庭基于皮特-魏恩德等教授们的研究结果,皮斯托留斯并没有因为猎豹义肢而节省体力。于是,皮斯托留斯重新得到了和健全人比赛的机会。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当年的体育仲裁法庭的判决书中,就强调了未来的科学检测可能会发现猎豹的确有不同寻常的功用。

…… …… ……

【一加一评论】

合理便利还是有违公平?

尽管,“刀锋战士”已经参加了伦敦奥运会,然而,关于他参赛是否“有违公平”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息。其关键点在于“猎豹义肢是否给皮斯托瑞斯带来好处”。从平等和奥运精神的角度来看,这种争论的焦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平等和残障。

奥运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这一格言的是平等,当“义肢”被作为“工具”看待时,是否意味着其他运动员也可以使用“工具”,如果不允许其他“运动员”使用“工具”有违公平,那么不允许包括刀锋战士在内的所有运动员使用“工具”是否也有违公平呢?这也是此前争论的焦点。但随着《残疾人权利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的广泛认同,“义肢”作为残障人参与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被视为残障人“人”以外的部分,而是和残障人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的“人”被尊重,被平等对待。这种认同也许可以给这个争论划上一个惊叹号!

一加一报道


自闭症儿童上学难引发热议[5]

谁来圆自闭症儿童的读书梦[6]

【事件回溯】

从 2012 年 8 月 27 日至 9 月 4 日,深圳自闭症男孩李梦(化名)四次被拒绝走进教室,甚至还遭遇到同班 19 名同学家长联名上书学校拒绝他就读的窘境。学校一方面面对来自家长的压力,另一方面以没有专业的自闭症老师为由,将其送出教室,送出了校门之外。

【一加一报道】

学校没有资源教师、资源教室,因此不能接受残障孩子就读,校方这样无视残障人权益的借口在此不再冗论;在这起事件中,健全孩子的家长以危险为由反应激烈,我们也深表理解;在苦恼公众因为对残障人的不了解从而不理解的现状之时,一加一也想谈谈残障人自身及其家属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到的积极改变,尤其是自闭症孩子。

诚然,在这一出看似只是零合博弈的事件中,李梦和他母亲处于绝对弱势,并且对于家长和校方来说,似乎除了胜利,就是损失,但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已经证明,这个由自闭症孩子及其家长,校方,健全孩子及其家长多方构建的模型,是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正合博弈的。

我们在媒体上看到了诸多的分析,在此事件中学校、学生家长、甚至是制度作为对象纷纷被指责,但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更希望看到李梦和他母亲经过这样的挑战后更为积极的行动,以下是我们认为可以借鉴的一个案例:

《康康和他的妈妈》

康康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上学,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可对于像康康一样的自闭症孩子,上学,无异是一个梦。看看妈妈邹文知道许多跟康康一样的孩子求学之路非常艰难,有的孩子因种种原因一学期换了好几所学校,有的孩子因不适应学校的生活被劝退学,还有被学校赶出校门的,更多的是根本无学可上。当普通孩子的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哪所好学校、选择哪些课外辅导班而发愁时,许多特殊孩子的父母却在为孩子争取上学的权利而苦苦挣扎。那一段时间,邹文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上学!上学!

历经坎坷,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学校。为了不给学校增加麻烦,邹文希望能够陪读。校长破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陪读。这在学校是没有先例的。校长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仍然深深地记在邹文的心里,她说:“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哪怕这个孩子是不一样的”。

康康上的是学前中班,没有学业的压力,很轻松,但即使这样他仍然很不适应。那其实是在给他上小学作铺垫。建立课堂规则,培养自控能力,学习简单的沟通交流。半年时间转瞬即逝,半年里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在邹文的心里。

为了让康康记住班上的同学,邹文给每位同学拍照并打印出来,一张一张写上名字。一个月后,班上 37 名同学康康基本都能够叫出名字。不过,邹文也没有想到写名字这个习惯如此根深蒂固地记在康康脑子里,一直到现在,他见到不认识的人总是要让人家把名字写出来。

二年级的时候,邹文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康康的全天上学调整为上半天课。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康康的认知、理解都很差,需要通过特殊学习来提升。普通教育跟特殊教育结合是他最佳的学习方式。从上全天到半天,大家都担心康康会因此跟同学的差距越来越远,邹文知道,无论康康怎样努力,跟同学们的差距都会越来越大的。今天的退一步,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往前走。

那一年,康康开始学画画,学打乒乓球。学会上百度搜索游戏,那一年他终于喜欢玩玩具:碰碰吸。他还拍了第一套艺术照片。

之后的这几年,在康康的教育上邹文一直是遵循 “社会性康复”的原则和“社会生活自理”的目标,以社会性教育为主线,通过学校学习,家庭个别教育,提高康康的理解力,让他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直到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机会和条件,邹文都会毫不隐瞒地告诉别人康康的情况。在他们新家的小区,邹文一直没有机会向别人解释康康为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2010 年 6 月,中国第一部以自闭症人士为主角的电影《海洋天堂》公映,邹文和康康爸爸去电影院买了很多票,给小区物业、面包坊以及他们的邻居们赠送电影票,跟电影票一起送给他们的还有一封感情真挚的信。信里,邹文向他们简单讲述了康康的事。邹文这样写道:“或许你们时常会看到,一个 12 岁的小男孩,在小区门口向保安哥哥们问好,向小区认识或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们问好,怪怪的声调,幼稚的行为,纯真的表情。他,就是我们的孩子康康。康康是一个自闭症孩子。自闭症是一种……,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我们可能也不会去关注这样的弱势群体。中国有 8000 多万残疾人,他们跟所有的人一样,渴望生活,追求美好,但他们的路走得比其他人艰辛,在这条艰辛的路上,他们得到许许多多的关爱,正是你们这点点滴滴的关爱,让他们多了一份信心和勇气,努力顽强地生活着,也让他们的家人倍感欣慰。”邹文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唤起大家对自闭症群体的关爱,也希望给康康营造更好更有爱的环境。


国羽辱骂张玉霞

【事件回溯】

2012 年 9 月 18 日,一个名为“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李文君”的微博认证用户在其微博中连续发文侮辱参加《中国好声音》的盲人歌手张玉霞,不仅骂人带脏字,还声称“如果我们球队有一个这么丑,早已经被我们踢出去啦。”她还说道,“阿凡达都比她好看,她是外星人,丑死了!”这番言语加上她那经过认证的身份,迅速在网上引起公愤。如下图:

【一加一报道】

不管这起事件出自年轻无知,还是有人在背后要黑国家羽毛球队,一加一想藉此新闻说一说这个形象问题。

这起事件一出,引发的是网友的公愤与声讨,公众在此时仿佛深刻地意识到了这种用他人特殊的、有别于普式标准的样貌进行攻击的行为是没有道德没有教养的表现,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在并不极端的情况下,会有一些无意识的用词或者话语,同样存在类似的歧视,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显得不那么极端严重而已。


潘石屹微博

【事件回溯】

在 2012 年 4 月 13 日,SOHO 中国的潘石屹,微博拥有大量粉丝的达人,在他的新浪微博里发出的这样一条微博:

《拆弹专家》让我演一瘸子,一朋友劝我别演,有损形象,我想大家高兴就行,如下图:

【一加一报道】

此微博一出,回复高达千条,潘总同样遭遇到了网友们的指责,然而潘总一不道歉二不删除微博,到本季度报告定稿时,那条微博仍旧高悬。尽管已经淡出公众的视线,带给残障人的伤害却一直留存。

诸如“瘸子”、“瞎子”、“傻子”等这样的用词,以及“有损形象”的论调,大多时候是出于一种无意识或者长期养成的习惯,在不少健全人看来,在日常生活中偶有用及,没什么大不了的。反而是残障人经常的过激反应与耿耿于怀总让健全人觉得太大惊小怪,但是这是一种明显的带有贬义的隔离与区别,当这种无意识与不以为然一直存在公众的思维里,涉及到教育就业公共生活时,就会严重影响到残障人的机会均等。譬如今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招考合同制书记员的公告里,就明确指出“患有残疾”者不符合报名条件。但是,与以往更多时候残障人总是被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被拒绝,这种直接的被歧视,一加一表示,这是一种进步。只有当歧视被摆到台面上来了,才有可能让我们有迹可寻,有的放矢,才有进步的可能。就像,身高,相貌,政治面貌,年龄等歧视一样,从被拒绝得莫名其妙,到明白各中原由,再到有效地采取行动将之消除。在公共生活中,任何人的任何特点都有可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成为一种被区别被排斥被限制的理由。好吧,这貌似很像一种威胁,不过又是确实存在的事实。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自由,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最后,容许一加一“深沉”又不失幽默地装一下,用波士顿犹太人死难纪念碑前的这段话做为结尾,与读者共勉: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

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

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参考资料

[1]

原文链接: 华西都市报,7月25日,第22版,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20725/v22.shtml

[2]

原文链接: 长江日报,9月24日,第16版,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2-09/24/content_5066394.htm

[3]

原文出处: 广州日报,8月14日,第A15版

[4]

原文出处: 羊城晚报,7月23日,第A09版

[5]

原文出处: 新快报,9月18日,第AT01/AT02/AT03版

[6]

原文出处: 新京报,9月20日,第A02版

- END -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