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在风中飘扬的答案,其实并不重要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蔡聪   2021.02.23 10:31  浏览1830

How many roadsmust a man walk down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him a man

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人

How many seas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

Before she sleepsin the sand

才能在沙丘安眠

How many times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Before they‘reforever banned

才能被永远禁止

The answer, my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How many yearsmust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

Before it iswashed to the sea

才能被冲刷入海

How many yearscan some people exist

一些人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they‘re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获得自由

How many times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个人要多少回转过头去

And pretend thathe just doesn‘t see

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The answer, my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How many timesmust a man look up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the sky

才能望见天空

How many earsmust one man have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Before he canhear people cry

才能听见人们的哭喊

How many deathswill it take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

‘Till he knows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

The answer, my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在风中飘扬

The answer is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它在这风中飘扬

发声品残障:

一个残障者

要克服多少的障碍

才能不再被残障阻挡

一个家庭

要经历多少忧伤

才会在无奈中坦然

一群被无能标签的人

要证明多少个能

才能不再被人认为不能

我们盯着远方

我们怀揣着理想

我们誓要一个答案

结果,我们忘记了脚下

结果,我们不敢出发

结果,我们迷失在答案里

其实,答案它一直在风中飘扬

其实,答案让人忧伤

其实,答案并不重要

听歌感人性 发声品残障

角 色:残障者

对 象:公众

心解导读

这是一篇残障者唱给大家、诸位、所有人的歌。

词曲赏析

歌者:鲍勃·迪伦 曲名:Blowing inthe wind

1941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那时他还叫罗伯特·艾伦·齐默曼。9岁写了第一首给母亲的诗。上中学后开始抱起吉他,玩起了摇滚乐。20岁那年,他把名字改为鲍勃·迪伦,揣着10块钱踏上了前往纽约的便车。21岁写下了传唱世界的《答案在风中飘》,第一次将民歌和现代诗歌结合,赋予了流行歌曲以灵魂。

从此,鲍勃·迪伦把民谣变为犀利的抗议诗和揭示现实的寓言诗。他用歌词探讨感情、世界和人生,形形色色的意象和出色的比喻,囊括政治抗议、社会评论、哲学和诗歌。成为战后美国整整一代人的精神代言人。他被称为“时代的良心”、“道德的裁判和布道者”、“政治诗人”......但他说:“我最多只是一个独立表达的歌手。

24岁,迪伦发行首张摇滚专辑《重访61号公路》,他被指责为民谣的叛徒,遭众人唾骂。

但专辑中的第一首歌《像一颗滚石》,却引起全球轰动,影响了整个流行音乐史!至今仍位列“史上最伟大的歌曲”第一位!

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歌手、创作人,也是一位画家。出版过6本画作书,作品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有时候连自己的专辑封面都自己画。除了写歌词,他也出版过真正的图书。亲自撰写的自传《像一块滚石》,还曾登上《纽约时报》年度榜,被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

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对记者傲慢,对歌迷也很冷漠。歌迷也习惯了他除了唱歌,连“哈啰”和“谢谢”都不说。我们对他的崇拜走火入魔,但对他的感情、私生活却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有过两次婚姻:1965年和一名叫萨拉的女子结婚,12年后分道扬镳。1986年娶了卡洛琳·丹尼斯,6年后再次离婚。其余的他从不透露半分。

从1962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迪伦影响音乐和文化已超过50年。75岁的今天他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歌曲也依然在被众多大师级音乐人翻唱,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为他拍摄了传记片,美国甚至有专门的“迪伦学”。

有人说他是三流歌手,二流作曲,一流制作,绝代诗人!但他说:“我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迷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现在我的名声已经在我的脸上炸开,正笼罩在我头上。我不是一个表演奇迹的传教士……”

他被滚石评为史上第二伟大的艺术家,仅次于披头士。他被视为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他的歌成为民权反战运动的圣歌。他的音乐影响深远,唱片总销量超过1亿,乔布斯、奥巴马都是他的歌迷。25年前他就拿下格莱美终身成就奖。2007年他成为第一位得到普利策奖的音乐人,新闻界最高奖项的壁垒:“迪伦不需要普利策,是普利策需要他”。

2016,最著名的文学类奖也向他敞开了怀抱!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民谣、摇滚艺术家鲍勃·迪伦!因为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这是史上第一次有音乐人拿到诺奖!1990 年,法兰西文学院就向他颁发了“杰出成就奖”。1996年,迪伦首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5年,他再次被提名诺贝尔。没有人质疑今年奖项的分量,因为鲍勃·迪伦绝对值得!

原文解析

一遍遍读,一个个字看,短小、精悍、节奏、激情、勇气、自信、矛盾、救赎、酣畅 淋漓……短短几行,五味杂陈,没有抱怨,没有自卑,没有失望,铿锵有力,气宇轩扬,大义凛然。作为一名文学评论者,非残障者的健全人,反而深感惭愧,自省我们共享的世界,同一片蓝天,该何处存放我们每个人的骄傲、自大、偏见、无知,甚至是野蛮!

作者特意将此文,在11月11日,全民娱乐狂欢购物之际,配鲍勃·迪伦的歌发出,用心良苦,在此谢过!惭愧!惭愧!

心解解读

一只蝴蝶

要经历怎样的奇迹

才能飞过沧海

虽然,它煽动翅膀

许是一场风暴

一只雄鹰

要经受多少的磨炼

才能搏击长空

但是,它展开双翼

就是苍穹的主人

人生就像一场障碍赛

我们是天生的运动员

跨越中

感受生命的存在

忍耐中

领悟存在的意义

我们来自不同的种族

拥有不同的性别

或高,或矮,或残障,或健全

我们奔驰向前

还不忘左顾右盼

快道、慢道、应急道都看个遍

我们总忍不住留意其他运动员

即使明白每条赛道都瞬息万变

我们向往畅通无阻

又渴望巅峰体验

我们跌跌撞撞

我们摸索向前

匍匐在地时

我们对天呐喊,换条赛道再来一遍

腾跃在空时

我们暗自许诺,迎风而立千年万年

每年的11月的某一天

我们都会去探寻现世和从前

尝试,觅一个答案

魔法师的水晶球里

我们看见过美丽而略带忧伤的蝴蝶

也看到过傲岸又稍显孤寂的雄鹰

还发现了形形色色的运动员

我们疑惑

蝴蝶飞不过沧海是不是因为它是蝴蝶

雄鹰翱翔蓝天是不是因为它生而强悍

魔法师说

蝴蝶不是蝴蝶 雄鹰也不是雄鹰

它们都是你

障碍不是障碍

它们都是你的磨砺

家人不只是家人

他们是你今生的同舟共济

伴侣不只是伴侣

他们是你灵魂的另一面

你,还有一些小伙伴

他们会陪你把高山和大海都走遍

我喜欢听魔法师讲述预言

所以,我不断迷失,不断寻找答案

为只为再次出现在他面前

图片理解

远处 遮云盖日 是乌云 还是浓烟

近处 灯影捶地 是空旷 还是孤独

世界 何去何从

一把把撑开的雨伞

一位骑自行车的人

在空中

寻找答案

心灵鸡汤or残羹剩饭

梁漱溟先生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民谣歌手李志专辑《这个世界会好吗》,里面的一首歌《翁庆年的六英镑》

兄弟在伊斯坦布尔给我带来六英镑,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它不能买到的东西

不是我不相信你啊兄弟,不是我不相信这六英镑

只是你知道的那些过去,只是你知道的那些过去

昨天我在街头的拐角看见一家猪头店,那个带D杯罩的女人说你想要什么就对我说

我说老板,一斤尊严要多少钱。我说老板,一斤理想要多少钱

我说老板,一斤坚持要多少钱。我说老板,一斤纯粹要多少钱

我说朋友,一斤爱情要多少钱。我说宝贝,一斤欲望要多少钱

我说兄弟,一斤婚姻要多少钱。我说老板,一斤理想要多少钱

《公约》说

第三条 一般原则

本公约的原则是:

(一)尊重固有尊严和个人自主,包括自由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及个人的自立;

(二)不歧视;

(三)充分和切实地参与和融入社会;

(四)尊重差异,接受残疾人是人的多样性的一部分和人类的一份子;

(五)机会均等;

(六)无障碍;

(七)男女平等;

(八)尊重残疾儿童逐渐发展的能力并尊重残疾儿童保持其身份特性的权利。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