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传播可以,代言,不可以—反思“人人都是笨小孩”的成与败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蔡聪   2016.01.13 17:46  浏览772
摘要:人大代表阻断出生缺陷的事情还没消停,这两天一基金推出的“人人都是笨小孩”又烽烟再起。这一次,网友们有不少就这个口号进行反思与批评。比上一次情况要好得多,上回关于出生缺陷的反思,只能在残障者与家长的圈子里打转。很多公益同行也曾为此深深叹息,残障者与家长们也在找寻在大众传播层面的突破,以打破刻板印象的霸权。


人大代表阻断出生缺陷的事情还没消停,这两天一基金推出的“人人都是笨小孩”又烽烟再起。这一次,网友们有不少就这个口号进行反思与批评。比上一次情况要好得多,上回关于出生缺陷的反思,只能在残障者与家长的圈子里打转。很多公益同行也曾为此深深叹息,残障者与家长们也在找寻在大众传播层面的突破,以打破刻板印象的霸权。

又是一个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一基金在残障者的又一片责骂声中,给大家上了一课,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

一位学传播的朋友说,传播的规律就是简单,直接,然后引发人的共鸣。其实“人人都是笨小孩”就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如果标题是“人人都是自闭症”或者“不要标签,不要歧视”,恐怕不会有这么大的传播效果。事实上,去年的“今天不说话”,虽然也简单,也直接,但是并没有找到公众的共鸣。如果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想说话”,传播效果肯定会更好。再配上一大批明星来跟大家讲自己的笨一点,慢一点,怪一点……,又有故事,又有公众人物的隐私,再带上一点“自降身份”的卖萌扮可爱,不火才怪。

当然,这完全无法掩盖一基金又一次地代言“错”了群体,想想,明年会不会觉得自闭症人士不愿意与人目光接触,推出个“今天我们都视而不见”什么的。但事实上,自闭症人士是一个谱系,在这个谱系上,大家各有各的行为模式与特点。正经说,人人都是自闭症,还是有道理的。无非就是我不想说话的时候比你少点,你比我看到戴眼镜的人时更紧张与焦虑。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得庸有一个著名的漫画不就是“大家都有病,人人都有用”嘛。但是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补上了后面那一句,可一基金这个只有前面半句,并且这前面半句的指代,再一次将自闭症人士给刻板化了。

一基金在国内的影响力众所周知,其推出的“海洋天堂”计划也为无数自闭症人士和其家庭送去了支持。但正是因为他们与自闭症人士和他们的家庭们,有过这样的接触与联系,才更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连续两年,他们推出的主题活动都会遭遇诟病。能够利用自己的公众影响力,为自闭症群体寻得关注与支持,着实令人感激。但如果在设计宣传活动之前,能够征集一下自闭症人士和家长们的想法,或者再进一步,不是让这些明星来分享自己也曾笨过怪过慢腾过,而是一百个,一千个自闭症人士,自闭症人士的家长,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讲自己其实很笨,但笨得可爱,也讲自己的孩子很怪,但怪得开心。那么,“人人都是笨小孩”引发的传播,将会打破对自闭症的刻板印象,使公众在传播过程中,对自闭症这个谱系有更加多样态的了解。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没有我们的参与,请不要做关于我们的决定。一语道出了这里面的玄机。不管是好心还是坏心,都要有一颗平等之心。

在中国,不管是为哪个少数群体服务,服务者总是不自觉地有一种优越感,和家长教育孩子一样,有一颗高高在上的好心,觉得少数群体就像孩子,因为某些刻板印象,觉得他们这也不懂那也不懂,需要被拯救,被帮助,但结果总难尽如人意。如果遇到被服务者出来指责与反对,就像看到了叛逆的孩子一样,好的认为他们是不懂事,严重一点那就是不知道感恩。至于最后没有什么效果,那也肯定是孩子天赋不好,没办法啦。

不过,说不定我们在这里巴拉巴拉的时候,已经上了一基金的当。去年给言语障碍者代过言的他们,现在可能躲在幕后偷偷乐呢。因为他们在炒作与传播之前,已经准备好了,借公众关注与争议这个议题的时候,推出一系列关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科谱与宣传。

如果没有,那好吧—四月二日,是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其实,天天都是意识提高日。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