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我今年有幸被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多学科研究团队吸纳,在八月更是有幸前往台湾学习。一直以来,在各种道听徒说中,对台湾都有着美丽憧憬。这次前往,让我只有惊喜,没有失望。
失落的不失落
刚下飞机,被机组工作人员交付桃园机场地勤,拎着盲杆的小编就眼泪哗哗的。一来是因为美眉嗲得自然嗲得舒心的台湾腔;二来则是,人家也没拉我的杆儿,也没拽我的胳膊,还没有热情满满地帮我拉行李,一句“请问我需要怎样做才能引导你啦”。其中滋味,不想深表,以免啰里螺丝,破坏气氛。
后来几日,从台北,到嘉义,有时独自一人,有时和伙伴们一起,到任何地方,都没有遇到被人过度关注的情况,顶多是商店老板叮嘱一句“要小心喏”。
一个他人生活里的平凡过客,一种失落了很久的不失落噢。
障碍在脑袋里
在嘉义的中正大学,我们接受了为期八天的一个身心障碍者权利课程。第一天的主题是融合教育。来给我们上课的,是隔壁学校的两位老师,和一位学生。
话说,这位同学,可不得了。她是一位视听双障的学生诶。她会手指语,会手语,会台湾盲文,自己可以从学校出发,搭乘台铁回家……
会不会,觉得她,多么了不起,多么不容易?好吧,我相信,会掉进陷阱的小伙伴肯定很少。事实上,我想“拍”的,是这位同学的老师,继续一口嗲嗲的台湾腔噢。
一开场,老师就告诉我们:“哈,还真不知道讲些什么好。其实她跟别的学生也都一样了啦。晚上上网,白天不想起床。”
至于这位同学,平日的交流方式,不了解的人,肯定会觉得神奇。但是换个角度,从如何找到方法,能够使得彼此交流畅通,也就方法多多。在《有人》杂志第一季里,我们曾采访过的哈佛法学院的视听双障学生Haben也讲解过不少,有手指语、手语,也有高科技的键盘加盲文点显器,还有纯人力的上课人工辅助抄笔记,转译老师的话语……
不过,在这位同学这,小编见到一超实用的东东。她自己将之命名为沟通板,拿到手才恍然。简单了说,就是一张张上面写着汉字与盲文的便签,根据用途,订成一本本。
比如她的搭火车沟通板,就有“你需要上厕所嘛”,“还有二十分钟到新竹”,“我要搭乘自强号”等。有的是她用来给别人看的,有的则是别人想主动与她沟通时使用的。
我在一开始,也在琢磨,她视听双障,沟通起来很困难哪!如果出门要求助,也是个麻烦事噢!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小工具,一下子就粉碎了我思维里的这堵“认为残障了就不能”的墙。成天在倡导小伙伴们换个角度,支持残障人如何做到的我,深深地惭愧一个。
你要求,你参与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个沟通板,是这位同学自己向所读学校的资源中心的资源教师主动提出的。看,这句话信息量是不是好大。在台湾,任何一所接受残障人的学校,都要建立资源中心,残障学生可以向资源中心提出自己的需求。
当然,这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不就是资源中心,再配备资源教师么。咱有个村长,就把它承包了。
我发现的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这位同学提出自己的要求后,老师也提出一个要求:这个沟通板,资源中心可以做。不过呢,要她一起参与进来,共同设计。所以,就有了这个能够向人求助,也能让别人主动帮助她的沟通板的诞生。
细枝与末节
国立中正大学坐落在一个村子里的山坡上,周围大多都是凤梨田。好容易出趟远门,每天趁着下午下课后,到晚上学习分享前的空闲,我们都会走到外面去看看。
第一天晚上出去吃饭,在中正大学校门前下坡处的十字路口,摸到了一排金属扶手。因为当时是往下走,没想到什么。吃完饭回来时,上坡顺手就扶了一把。这才恍然,不禁赞叹这种设计。腿脚不便的,身体虚弱的,或者坐轮椅的人,在下坡时可以借扶手缓冲一下,而想上坡时,又可以轻松借力。当然,这也方便了我们这些吃完饭回来有点懒洋洋的人。
因为是暑假期间,学校门前不太热闹,开门的商店不多。不管店里生意好不好,店主都无比热情。点餐时会给我们推荐最划算的吃法,还会送上自家做的酸梅与冬瓜茶。等你结账离开的时候,店主会很自然地向你道谢,搞得我们怪不好意思的。当然,看到隔壁店家门前挂出“店员出游,休息三天”的牌子,我们就只会会心一笑,而不是抱怨没得选啦。
待到回程,因为和大部队分开,自己去嘉义高铁站买票,抡着盲杖,心说找人问问哪里排队买票,就有工作人员及时出现,问清楚我的需要是购票后,便告诉我到1号窗口去。既不是大声地喊“快来人哪,这有个残疾人”,也不会牵起我的盲杖来。他观察到我拿着盲杖可以自己走,便一直走在我的侧前方,并不断地提示方位,直到把我引导到1号窗口,并告诉我,我在这里买票会更加方便一些。
台湾一行,盘桓十日,虽了解不算深入,但处处都感受到了当地人的友好与闲适,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每个人的平等对待,以及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尊重和支持。难怪大家都说,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