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柏林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王志华   2014.06.18 11:35  浏览807
摘要:以前对德国的印象,无非就是严谨,但其实觉得他们挺古板的。可这回真切的实地感受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他们的严谨,是建立在精细之上,是建立在对人的需求的充分尊重之上的。

以前对德国的印象,无非就是严谨,但其实觉得他们挺古板的。可这回真切的实地感受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他们的严谨,是建立在精细之上,是建立在对人的需求的充分尊重之上的。

今年年初,有幸以电影《推拿》的演员身份前往德国柏林参加柏林电影节,走了一回红地毯,呼吸了几天欧帝国的空气,还真是不适应。一回北京,瞬间找到了熟悉的味道——实在、厚重!于是,我嗓子发炎了。想起最近比较流行的《反脆弱》一书,联想到我这突然就脆弱起来的嗓子,瞬间觉得我嗓子发炎的原因,必须要从柏林身上找。

话说,刚到柏林,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个非视觉印象就是空气真新鲜,清爽中带着一丝丝甘甜,我算是头一回真正了解了“沁人心脾”这词。不过很可惜的是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直到我准备离开柏林的前一刻才再次意识到它的珍贵。

我对柏林的第二个非视觉印象,就是原来他们的草坪是可以随便踩的。没有围栏,没有管理员,一路上孩子的欢声笑语无处不在。我这个从“随意践踏草坪要罚款”的文明古国远道而来的人很是“愤怒”,所以也跑到草坪上狠狠地又踩又摸又滚,感受了一把以前少有的体验。要说什么小草的柔软、清香,以前还真是只停留在脑海里的想象。当然,我没有忘记从“道德”的高点质问当地人一嘴:你们怎么能践踏草坪呢?结果对方被我问得莫名其妙:大自然不是用来亲近的么?这让我很无语。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原来德国人不是个个都是张扑克脸呐,大家都一样嘛!

我对柏林的第三个非视觉印象,那就必须是啤酒好喝,肘子好吃了。尽管很多人都说德国人不会做菜,没花式没味道没品种,东西做得很简单。但实际上,人家的啤酒确实做得……请原谅我又要用“沁人心脾”这个词了。还有肘子,制作工艺也是很严谨的。怎么个做法怎么个好吃,就不在这里具体说了,不然会被羡慕嫉妒恨的诅咒给咒到匍街。

不过说到简单,我觉得德国人能够把东西做到简单,一点也不简单。譬如在国内一直困扰着我们的老盲出行与过马路问题,他们就很简单地解决了。

首先,柏林的大街上没有长长的盲道。这跟草坪可以踩是一样地让人惊奇。在我们天朝首都,那可是拥有着世界上最长盲道的城市,尽管用处不大。不过在柏林的每个路口,都会有一条斜斜的盲道,这样确保你不论从哪个方向过来,都会得到提示,你快到路口了。

其次,到了路口,如何看红绿灯,如何过马路呢?现在普遍的解决方式都是在路口装语音提示。像北京的有些路口就有,不过有的响有的不响,有的听不清,有的干脆响几天就关掉了。当然,这里面也有居民嫌吵的原因在内。《有人》杂志第一期里青风有提过,香港路口提示音是根据周围环境噪音大小自动调节音量大小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我当时觉得挺周到。岂料这次在柏林,又长“姿势”了。

在柏林的路口,为视障人有两种设置。一是在红绿灯杆上有个按钮,你一按,路灯就红了,然后你就可以过马路。还有一个是红绿灯杆上有个按钮,你一按,就出声音提示,提示你现在的红绿灯状况。这两种设计的选用,跟路口的繁华程度应该有关,车流大、繁华的地方出提示,车流少、偏僻的地方就直接变灯。但我没能问到设计人员,只是观察加猜测。这些设计,确实给视障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开车者或者周围的居民。

以前对德国的印象,无非就是严谨,但其实觉得他们挺古板的。可这回真切的实地感受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他们的严谨,是建立在精细之上,是建立在对人的需求的充分尊重之上的。不管是草坪,还是路灯,井井有条,却又不失活泼。仔细想想也是,如果不是这样,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品牌不会在德国出这么多,世界上最好的生产线不会在德国出这么多。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我们摘过眼球的老盲使用的玻璃义眼。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