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媒】封面故事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蔡聪   2014.06.16 10:52  浏览1925
摘要:媒人很多时候,都是站在信息闭塞的男女之间,真相究竟几何,她们有很大的塑造空间。这个跟现代的媒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他们站在公众与真相之间,即使我们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但公众仍旧离真相很远。

媒人很多时候,都是站在信息闭塞的男女之间,真相究竟几何,她们有很大的塑造空间。这个跟现代的媒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他们站在公众与真相之间,即使我们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但公众仍旧离真相很远。

媒,按照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媒介的意思,意为两者之间。在我国古代,媒,含有谋略的意思,从谋。所谓“做媒”,即专指从中谋合,使两姓之家结为儿女亲家的人或事。做媒的人,即媒人,则逐渐成了介绍男女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的人的代名词。媒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即已经出现,所谓“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男女无媒不交”、“女无媒不嫁”、“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等古训和俗语就是从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由此也可见得,做媒,或者说,媒人,在我国古代礼教日渐严苛、男女无法自由恋爱的背景下,建立了婚姻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正是因为地位重要,所以古代各地纷纷都有做媒成功后重谢媒人的习俗。有的是重金答谢,有的是以最高规格的长辈礼仪接待。总而言之,媒人很重要。

媒人先天必须具备的性格特点,首先是外向,做媒要和人打交道,性格内向的人干不来;第二是热心,乐于助人,爱管闲事,好听八卦,都是成为媒人的先决条件。她们,原谅笔者在此使用了“她们”,这绝无性别偏见,只是从生活经验观察来讲,媒人大多都由女性担任,猜想应该是女性与男性相比,在环境的建构下,亲和力方面更强,在探听八卦的欲望方面更强,也更容易取信于人吧,因此在明清时代有了“媒婆”这一专有称谓。

当然,尽管残障人的婚姻问题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似乎本季度也有个节日叫“情人节”,但是这一次我们想要与大家讨论的,并非是残障人如何成功脱光,或者是辨别合格媒人的N条黄金法则,而是另外一个行业。想必聪明的读者们到此已然察觉,是的,那就是媒体。

但为何要从媒人说起呢,还是先来看一看一位合格媒人必须掌握的技巧。

当个好媒人的第一条技能是口才好,第二条是脸皮厚。做媒也叫“说媒”,能说会道必不可少,黑的能说白,死的能说活,胖的叫丰满、瘦的叫苗条、个高魁伟、个矮精神。遇上不擅与人言的技术宅,得说知识就是力量;碰上没学历的,这人一定能力出众;不爱说话是性格稳重;好惹事是人际交往能力强;家庭条件好,那起点就比别人高;家庭条件不好,是从小吃过苦长大能自立。为了使做媒的成功率高,媒人夸赞起被介绍的男女必须不遗余力。

嗯,看出来了吧,其实一位合格的媒人的价值观就是:天下无不可成双配对的男女。神父也好,修女也罢,和尚可以还俗,尼姑可以思春,一切不愿意结婚的家伙都是媒人的天敌。做媒的成功率是一位优秀媒人除了收到的答谢外,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为了保证这一点,她们才必须使尽浑身解数。猪八戒能说成唐三藏;武大郎能变成西门庆;母夜叉能讲成七仙女;钟无盐到了媒人嘴里也能成赵飞燕。说起谎来,要脸不变色心不跳。谎言被揭穿,也决不脸红,一句“我都是为了他们(被介绍的男女)好,都是希望他们能成”,一切不实之辞都成了善意的谎言,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其中最为关键的就在于这个“说”或者是“做”。

媒人很多时候,都是站在信息闭塞的男女之间,真相究竟几何,她们有很大的塑造空间。这个跟现代的媒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他们站在公众与真相之间,即使我们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但公众仍旧离真相很远。

我们当然不是在此想要指责媒体无良,媒人无德。之所以如此说的原因,正是从媒人身上得到了启发。她们的价值观是促成一桩桩良缘,收取一笔笔谢礼,自然在做媒、说媒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套用自己的框架去描述托媒做媒的对象。而我们的媒体,我们的记者呢?他们在讲述真相时,自然真的是真相,但这个只是他们眼中的,经过框定的真相。究竟这是否真实,确实不好说。

就像“国王死了,3年后,王后也死了”这样一句话,也许在情感杂志里,会报导成“国王死了,三年后,王后也伤心地死了”,在历史类刊物里,则有可能会是“国王死了,三年后,王后也死了。随即,长大成人的王子成为了新的国王”。有些形容词可以加,有些内容可以减,但都是真相。真相,与真实的关系究竟如何,我们不知道,也不知道谁知道。我们只是发现,媒,是做出来的,就像一只鸡,在不同的人手中,它可能变成鸡丁,可能变成鸡汤,可能爆炒,可能红烧,也可能清蒸,决定着这些的,可能是要吃鸡的人的喜好,也可能是要把吃鸡人的喜好培养成这样的做鸡人。如同不同的记者,尽管他们在记录真相,但因为他们的领导不同,他们服务的受众不同,他们嘴中笔下的真相,甚至有可能大相径庭。

聪明的读者,到此肯定会说,你们也是杂志,您是想说,你们说的东西也是做出来的,不是真实么?这个,还真是只能答一个是。不过,我们残障人,在新闻媒体面前,很多时候,都是那只要被做的鸡。您说,一只鸡跑到饭桌上来跟你谈,喂,哥们儿,你知道么,其实最好吃的鸡根本不是这样的。您会不会觉得很荒谬!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我们很少在媒体上看到我们认为的真相,只好也出来“做一做媒”。

您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比喻,你们怎么可以这样误会,媒体对于残障人的各种宣传报导挺多的,也挺客观。残障人身残志坚,是健全人学习的榜样;残障人生活痛苦,社会必须要关爱;残障人为了人类的进步付出了自己作为代价,更是应该帮扶……

好吧,这是很多人眼中的真相,我们也承认它确实是真相。但,它不是全部的真实。因为这里没有残障人自己的声音。如果您看过前四期《有人》,现在好好想想,残障人究竟是个啥模样?看完本期《有人》,也请您再想一想,残障人,究竟是个啥情况!

本期《中国残障人观察》我们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小伙伴们一起说“媒”!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