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残江湖】其实,每个老残都可以是神一样的存在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蔡聪   2013.08.29 17:19  浏览513
摘要: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视障人,只要是在盲校长大的,基本上都是“多才多艺”的那种。他们学的最多的,是拉二胡吹笛子,再就是弹钢琴。天天与声音为伴的他们,稍微有点天赋的,会点口技,弹个吉它什么的,在与社会接触的时候,还是挺能让人惊艳的。

“你知道我们在盲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么?”
坐在我们面前的小轩(化名),自小在盲校长大,今年刚满18的她,正在专为视障人开设的大学里学习在她看来根本就不靠谱的钢琴调律。曾经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工作过,也在民间残疾人艺术团里赶过场的她,在采访之初,就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
尽管与很多在特殊教育系统下走出的视障人交流过他们在盲校里的生活,但我们还是想听听她怎么说。
“没有什么压力,没有什么要求,未来基本注定。以前人手一台收音机,现在已经是人手一台电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并非我们采访的目的,尽管有视障人愿意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因此,话题很快就引到了她为什么会学习乐器这事上来。
“就是因为在盲校里没什么事可做,所以只要你乐感不是差到又不靠谱又不着调,老师一般都会推荐你学一门乐器。一来打发时间,二来也是考虑到未来有可能会用到它。”
确实如此,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视障人,只要是在盲校长大的,基本上都是“多才多艺”的那种。他们学的最多的,是拉二胡吹笛子,再就是弹钢琴。天天与声音为伴的他们,稍微有点天赋的,会点口技,弹个吉它什么的,在与社会接触的时候,还是挺能让人惊艳的。毕竟对于大多数被压在应试教育大山下的孩子来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更没有心情来发展这样的兴趣与技能。所以,盲人很容易就成了令人赞叹的多才多艺者,成为了“神一样的存在”。
“其实二胡挺难拉的,拉起来也不好看,说实话,一个盲人坐那一拉二胡,就让人想到街边算命的,乞讨的,很影响形象。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喜欢让盲生学拉二胡。难道是为了将来卖艺方便么?并且我们在学校里,几乎人人都要学乐器,太难的学不会,至少得吹个竖笛什么的。… …”

小轩对这种现象非常不以为然,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老师的推荐下,她也开始学习乐器。不过,她的选择比较冷门。
“没办法,大家都要学嘛。只是我当时想得比较多,大概是跟自小是单亲家庭有关吧,凡事都往独立的方面去想。出于将来谋生的考虑,我选了一个很冷门的,十几年了,学到现在,基本上如果是演出的话,只能来找我,没什么别的盲人坚持下来,或者学出来的。其实我的水平,也就是那个样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哈哈,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说出去,一说就知道我是谁啦。”
“这不是挺好的嘛,还有老师给教乐器,无论是陶冶情操,还是掌握一门技术,对未来帮助都挺大的。”
面对我们略带羡慕的“调侃”,小轩从鼻子里挤出了一声笑:
“我们都是自己花钱请老师教的。如果真的想走这条路的话,盲校的老师哪里教得了。当然,我也很感谢老师,尽管其实我没有打心底喜欢这个东西,但它至少让我多了一种选择,不用去干按摩。并且现在走到哪里,都有人夸我了不起。”

这个世界,灵魂的背后,都有利益支撑

小慧(化名)和小轩是十年的同学了,她在盲校时学的是二胡。尽管她并不喜欢这个,但当初稀里糊涂地,看别人学,她也就学了。而一但开始之后,妈妈就不许她停下来。
小慧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妈妈下楼去买菜,她就会看电视,一面还要竖着耳朵听,门一响,就飞一般地关上电视、跑回房间拉起二胡。
“她每次都会问我,刚才在干什么呢?我就回答一直在拉二胡。然后她就会打我一顿,因为二胡不热,但是电视机是热的。”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孩子的童年都会上演,似乎大家总是记不住自己这个拙劣的谎言已经被拆穿无数次,就像我们长大后,也会使用这样拙劣的谎言,拙劣到,孩子一眼就能看穿。
“我们学了乐器,会经常出去表演,都是学校组织的,每次都是去很高级的饭店,一般都是在各种节日。那时候我们就知道,学校是会收钱的,即使不收钱,也会收到一堆东西,但这些东西,从来都没我们这些演员的份儿。我们还得感谢学校,因为老师说能够给我们搞来大吃大喝的机会也不容易,老师们可啥也没图着。”
对于小慧的说法,小轩当场反驳道:
“不能这么说,如果不带你出去,你什么都见识不到,你也什么都吃不到,那么现在,当你跟社会接触的时候,就有可能因为无知而出丑,被人暗笑是‘傻老盲’。其实那个时候,你也收获了很多,并且是比钱要重要的东西。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面对小轩的理论,小慧无从反驳,只好默默地叹息。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