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成就我们最好的自己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蔡聪   2014.06.09 10:38  浏览531
摘要:最近,江苏卫视播出的《最强大脑》节目再度点爆网络,引发大家对于民间奇人异士的探讨与追捧。在这些令人惊叹的“最强大脑”之中,最具有争议性,也是关注度最高的,无疑是能够心算16位数开14次方的“中国雨人”周玮。这位曾经的“中度智障”,在短短二十多分钟的节目后,一跃成为天才的“最强大脑”,引发评委频频落泪,引发网友们竞相赞叹。

成就出最好的自己,不被抹杀自我存在的价值。

最近,江苏卫视播出的《最强大脑》节目再度点爆网络,引发大家对于民间奇人异士的探讨与追捧。在这些令人惊叹的“最强大脑”之中,最具有争议性,也是关注度最高的,无疑是能够心算16位数开14次方的“中国雨人”周玮。这位曾经的“中度智障”,在短短二十多分钟的节目后,一跃成为天才的“最强大脑”,引发评委频频落泪,引发网友们竞相赞叹。

身为老盲,笔者平时还真不怎么看电视,本身也是在周玮点爆网络关注之后才知道了这么档节目和周玮这号奇人。不过当时并没有赶紧翻出节目来看,反而对网友们的评论更加感兴趣。

首先印入耳际的一个词就是“脑残”。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但凡提到周玮的背景都说他曾经被诊断为“中度脑残”,包括许多媒体登载的新闻亦是如此。后来在节目中找到出处,原来在周玮生活的村子里,大家就是如是认知。说实话,心里感觉怪怪的。网友们如何传播与评论,我们很难说些什么。而电视与平面媒体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似乎是为了更能突显将周玮转折成天才的戏剧性,这里面是不是无意间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没有周玮这种能力或某种令人惊叹的天才能力的智障人士或者自闭症人士就是无用的“脑残”了呢?

其次让笔者有些犯迷糊的就是周玮的“脑残”,虽说确认是中度智力低下,但分明又有些属于自闭症人士的重复性动作与偏好。也没见到个确切地说明,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于残障,只用当它是个背景,用以烘托气氛就好,不必太认真呢?

处处都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高低上下,处处都在暗示残障人的无价值,正是想到了这一点,笔者才对网友们的评论更加关心。面对“生命的奇迹”、“让人感动落泪”之类的评论,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他都能够这样,你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的感慨,更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些看法,从残障人的视角来看,仍是陷于传统的医疗框架中,在将残障人视为没有能力、毫无价值的前提下推论出的结果。同时也是以健全人自我为中心来衡量一切规范的论调。

他都那样了,还能这样。我要是他那样,肯定做不到这样。

想必,正是这样的逻辑,才带来了无数的“奇迹”与“赞叹”吧!

透过残障来看我们这个社会,也许造成这种结果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这个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对有价值的定义,只有一个。从我们走进学校开始,接受的信息就是如此,学习好、成绩好、考试考得好,才是唯一标准。将来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那就是人生巅峰。当然,对于我大天朝教育制度的吐槽早已汇成汪洋大海,笔者在此不必锦上添唾。笔者只是想说,我们这个社会严重缺乏对个体、对个性的尊重,严重缺乏对多元与多样的理解与接纳。

如媒体评论所说,像周玮这样的对自然数的高次幂运算、速算等擅长的人,曾经嘲笑与歧视他的人,都应该忏悔。但如果是一个有着撕纸行为或者喜欢绕路障行为的自闭症人士,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或者怎样来看待他的存在呢?至少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自闭症人士来说,按计算器、看太阳、撕纸甚至是非要走直线等等,价值是相当的。

话说回来,周玮只是对心算敏感,就像市场菜摊摊主有可能比银行会计算得还要快,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就说周玮是数学天才。许多人惊叹于他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结果崇拜,而非是对周玮喜欢数学运算的这个爱好或者可能是无意义的刻板行为的尊重。就如同很多家长从来也不会理睬自己的孩子的喜好究竟是什么,只要是他们认为没有用的、没有价值的,就一律反对。

曾经看过这么个故事,是否真实难以考证,但挺有意思。说达尔文小时候就喜欢捣鼓小动物,有一次他从外面回家,他老爹问他两个口袋满满的都是啥,他左手掏出一只壁虎,右手掏出两只螳螂,他老爸只是说了句“小心点,好好干”。于是他后来成了“达尔文”。如果是在中国,问这话的肯定是母亲,而她们通常的反应会是“哎呀,小宝,赶紧把这些脏东西扔掉”,或者是“不要贪玩了,赶紧去写作业,写完作业还要学画画,学完画画还要弹钢琴”。然后,自然就没有然后了。

功利的认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功利的标准衡量着每个人。当你稍微有所不同,不符合这个看来普式的框架,就会被排斥到所谓的主流系统之外。偶尔有一个人,他的某一方面可以被纳入到这个框架里来,表现还远超主流标准,他就成为了曾经的音乐神童舟舟和现在的数学天才周玮,成为了新的功利标准的一条被吸纳。

“天才”这样的头衔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对于他们自己眼中的人生来说,意义究竟有多大暂且不论,但笔者知道无数智障儿童、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曾经都在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舟舟,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某一项符合主流认可标准的天才能力,却忘记了,或者是不愿意面对,在目前这个充满歧视与偏见的社会里,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可能应该是有能力生存,有尊严地生活。很多家长、师长无法接受自己残障的孩子,因为他们认定这些孩子难以成功。也正是这种认定,剥夺了孩子成就自我的机会。就像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李云迪、朗朗,成为万众瞩目的神童、天才导致的结果一样。

以所谓的成功或者超常为目标,努力把“不正常”、“平庸”的孩子变成所谓成功的人,掌控者会采用很多手段来促使其改变。改变他的性格、他的行为和他的喜好,这一切都是以摧毁他自己所有的天赋秉性作为代价的。最后出来的孩子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成功之于他们,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唯有尊重孩子的特点,引导孩子,鼓励孩子,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成长道路,才能成就出最好的自己,不被抹杀自我存在的价值。

唯有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没有高低,只有不同”为纲出发,去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才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与体现,我们才能纷纷成就最好的自己,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本来周玮这事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探讨与反思的地方,不过求知求真的斗士方舟子跳将出来,硬生生引领着大家展开了一场关于周玮能力真假的骂战,话题还未向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酵,就已变调。做为倡导多元文化的笔者,对于舟子老师与网友们讨论的这个层面,并无意见,更是佩服舟子老师拉仇恨转话题的光环属性。但像根搅屎棍一样出来说这么多,也是希望我们这个社会对于一件事情能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不同的声音,可以理性地质疑与探讨。

最后,回到跟周玮同时火起来的词,“中国雨人”。追根溯源,如果大家去看《雨人》这部电影,放下功利的眼光,至少会知道,雨人(rainman)对于主人公查理来说,绝非是个有着超常能力与刻板行为的自闭症人士,而是对亲情充满执着、对弟弟和家人充满爱的哥哥。而雨人雷蒙自我认定并且努力去追求的成就,也就是他人生的幸福,在他大声喊出开水会烫坏小弟弟时,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有价值么?

没有价值么?

有价值么?

没有价值么?

这不是个玩笑,这是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