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2018年中国残障十大权利事件
导言
自2013年一加一(北京)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现更名为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下简称一加一)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青少年媒介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年度“残障十大权利事件”评选与发布以来,我们已是第六年如约展开评选与发布。在过去的五年里,关于为什么要评选,如何评选,评选什么,我们经历了一系列思考与尝试。详情请参见《2017残障十大权利事件评选》(《中国残障观察2017》)导言部分。在过去经验的积累上,才有了2018残障十大权利事件的呈现。
在本次《导言》部分,我们不再回顾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八条提高认识的意义与价值,因为它已经深入人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此回顾本次评选的过程,来谈谈对前述的三个问题的全新思考。
首先是关于残障十大权利事件的评选,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有了深刻理解。
细心的读者应当早已发现,我们在过往的评论中也已谈及,六年来不断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事件,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感,总是历史不断地重演。但正是因为这种重演,说明这样一个时代,对于残障人的权利与尊严尊重的缺乏,谈论的缺乏,才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对于残障十大权利事件的评选而言,坚守与坚持具有相当的意义。尤其是第六个年头还在重复。
它不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好新闻,也不是年度感动中国的残障人物,它所要宣誓的,唯有“权利”二字。不断地重复,残障人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应当被忽视的权利持有者,而非是主流社会的他者。
这是当下对残障人来说,十分关键的。可能你已无法想起前五年让你触动的残障权利事件是什么,但你始终会记得,残障权利事件这六个字,知晓它与残障影响力事件,与残障好新闻,残障感动人物之间的差别。
它不是爱的巨火,它只是权利的星火,但永不停息,因为有人一直在传承。
其次是,过去的五年,尝试了诸多方法。今年我们要如何来评选,或者说到底谁选出来的权利事件才是服众的,才是客观的,又是用什么标准选出来的才是配得上的,都第六年了,似乎还无法量化,说不过去。
下面我们也有了一个暂时的答案。
以往我们从传播的角度思索,更关注它的影响力,也希望它们拥有相当的影响力。想说设定个点击量?但我们发现,很多重要的事件,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或者它的价值被隐藏在了人们的视线之外。其原因,与人们对残障的认知模式仍旧以个人模式为主有关,也与这个时代娱乐至死的趋势有关。
回顾以往评选的过程,方法尝试了很多,但其实都是一个主观的过程。观察很多号称大型公开投票的评选,它也只是参与投票者的主观。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希望它是谁的主观,我们认为它应该是谁的主观。基于它对权利的重申,同时又针对的是新闻事件,所以2018年,我们确认它应当是关注残障者权利状况的残障自媒体的编辑们的主观,是关注这些自媒体、对残障权利发展保持关切的人们的主观。并且它不应当是某一个残障自媒体的主观,应该是一群残障自媒体的主观。
故而我们开启了新的尝试,由一群残障自媒体共同来进行这一年的评选,且会一直这样保持下去。只是每一年的轮职主持可能会有所变化。
2018年,我们有幸邀请到《残障知音》的负责人刘振兴(聋人)来统筹与协调评选,在他以及过往担当过评选工作的《有人杂志》的同仁们、一加一的行业顾问解岩共同组成的筹备小组的提名下,邀请了《残障之声》《少数派说》《心智障碍支持者联盟》《小面包乐园》《小丫丫自闭症》等残障自媒体的加盟,委派代表共同组成了评选委员会。
当然,这样的阵容并不强大而全面,参加者们因为种种顾虑也没有如筹备小组预期那般积极投身进来,但它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可能性的开始——残障十大权利事件的评选与发布,应当是残障领域在每个岁末年初,又一集体行动的标志。
有一点较为遗憾的是,虽然参与者提名了数个关注残障女性、残障与性别平等的残障自媒体,但考虑到他们并没有在传播层面形成常规工作,大多还处在起步阶段,而已确认的评选委员会代表中,女性比例并不低,因此选择了暂缓邀请。推动他们的工作,支持他们的发展,在2019年的评选中将他们邀请进来,也成为了评选委员会代表们认为在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既然确认了“权利”二字为核心,以关注残障权利发展的自媒体的“主观”为评选标准,那评选的过程也就少了诸多纠结。结合过往的经验,本次评选与评论的过程如下。先由筹备小组的同仁们对2018年全年的残障新闻事件进行初步筛选和讨论,最终呈现为44个备选事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再由各自媒体对外发布,共同征集关注者们的意见,票选出20个候选事件。在此基础上,由评选委员会的代表们经过讨论,考虑到障别平衡,权利议题平衡,区域平衡,和事件权利价值判断,最终评选出2018年的残障十大权利事件,并就事件撰写了推荐理由。事件于2019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发布。这中间的探讨与思考,会在《结语》中呈现。
第三,必须一提的是,自2018年残障十大权利事件评选发布开始,以后每年的事件发布都会固定于来年的1月23日,而不再如过往般,在12月的不同日子进行尝试(包括国际残障人日,世界人权日等)。
其原由一方面是便于事件评选的年度完整性,另一方面是对于申明“权利”的残障十大权利事件评选来说,1月23日也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与价值,让它能够形成新的故事,从而带动传播。
我们知道,对于残障人的关注与宣传,每年都有两个重要的日子。一个是5月的第3个周日,全国助残日,另一个是12月3日,国际残障人日。一加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6年在联合国驻华代表处大会议室发布的《对媒体的十六条建议》(详见《中国残障观察报告2016》)中指出,不要只在这样特定的日子集中报导残障人的生活。其目的在指出打破残障人“他者”的困境,真切地从传播层面让其形象走向权利的持有者。因此,1月23日,并不是什么法定的残障人的节日,但它又有着非同一般的寓意。
天津南开大学博士梁土坤(白化征)与其实咨询傅高山(先天性低视力)针对全国助残日与国际残障人日2012年以前的主题与口号的研究发现,**全国助残日将残障人塑造为福利的客体,需要社会的关爱,而国际残障人日则在强调其是权利的主体。**因此,1月23日,恰是对12月3日的一种呼应。作为年首的日子,又与年尾的日子(从1月23日到12月3日)形成了贯穿,告诉我们,残障人不只在特定的纪念日才是应该被关注的,而是一直应该成为权利的主体。
此外,123,在中国的文化里,意味着向外延伸的无限可能,和向内归一的最高价值。我们用它来代表残障者每个个体的各种可能,和首先作为人不可剥夺的固有尊严。
我们希望,透过这样简单的故事,能将对残障人与他人平等的一切权利与基本自由的追求渗透到更多人的心中,点燃一点又一点的星火。
同时,我们也为寻求聚集的星火们做了路径指引。那是在事件评选结束后,邀请了十位残障权利发展的推动者与研究者,从三个维度对每个事件展开分析与评论。它们是:
这一事件体现了哪些残障者的具体权利,在案例中如何体现的(良好的保护还是侵犯与剥夺)
这一事件对公众会产生哪些影响,包括促进作用,负面作用等,以及还有哪些本应有的影响但未发挥出来。
这一事件对残障平等倡导包括DPO和家长组织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业影响,或者应有什么样的行业价值应该被人们所认识到。
我们尤其强调的是,这样的评论与分析,绝不是残障权利的空自呐喊,而是看到残障人与现下社会的关系,让更多智慧滋养我们,促使我们成为有准备的行动者,积极的行动者,更好的行动者。
愿读到此处的你,和我们一起,开启行动。
1.被感动的就业权
——这位外卖小哥反复挂断用户电话
然而他的一条短信竟让无数网友泪奔好消息!
饿了么宣布:为聋人配送员新增便利功能!
【新闻标题】
这位外卖小哥反复挂断用户电话,然而他的一条短信竟让无数网友泪奔好消息!饿了么宣布:为聋人配送员新增便利功能!
出处:饿了么/聋友圈
日期:2017年12月14日
残障类别:言语障碍和听力障碍
公约核心条款:第二十七条 工作和就业 第九条 无障碍
【事件回顾】
日前,一篇《这位外卖小哥反复挂断电话,然而他的一条短信竟让无数网友泪奔》走红网络,网友为饿了么听障外卖小哥于亚辉真诚、自强不息的工作生活态度感动之余,亦纷纷为外卖平台建言献策。

之后,饿了么随即宣布将在骑手使用的“蜂鸟配送”APP新增发送消息和录音电话通知功能,为失聪或听障外卖小哥联系用户提供便利。针对失聪或听障人士在配送工作中面临的沟通障碍,饿了么产研团队结合实际配送情况,对用户端和骑手端APP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在用户端的“饿了么”APP,用户下单后,如接单骑手为失聪或听障人士,当用户点击致电骑手按钮,APP将弹窗提示配送骑手为失聪或听障人士,并建议用户使用内置即时通讯工具进行文字沟通。
【入选理由】
听障者,穿梭于依赖食物和声音的人的世界里,我们,感动和欣赏他主动发出的那条短信,去打破有声与无声的禁锢,更点赞企业和公众的改变,去突破科技与文明的障碍!字字入心,声声不息!
2.关于考试平等,我想谈点别的
——全盲女孩成功报名教师资格证国考,但笔试面试体检都是难题
【新闻标题】
全盲女孩成功报名教师资格证国考,但笔试面试体检都是难题
出处:红星新闻/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
日期:2018年1月29日
残障类别:视力障碍
公约核心条款:第五条 平等和不歧视 第二十四条 教育
【事件回顾】
王颖是天津市静海区一名全盲女生,1月19日下午4点40多分,距离报名系统关闭仅剩十几分钟,她终于成功报名了天津市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国教育考试网上找到的《2018年上半年天津市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公告》,其中“报考条件”中一共列了9条,规定了学历、户籍所在地、人事关系等条件,没有提出禁止盲人报考等相关要求。在此次报名的过程中,静海区教育局考虑到她的视力状况,接下来的体检肯定也过不去,就迟迟没让她报,后来见她和妈妈确实坚持,在请示了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之后,就同意了,但是这之后还有很多步骤都是未知,比如申请盲人试卷、面试、体检……
【入选理由】
视障者,越过一座高山又遇下一个荆棘。我们,不坐等一纸空文,不空想嗟来之食,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正是歌中唱到: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3.大胆,竟然目中无人
——装瞎诈保案判刑,前国手哽咽“等于判视障者死刑”
【新闻标题】
装瞎诈保案判刑 前国手哽咽“等于判视障者死刑”
出处:自由时报
日期:2018年2月15日
残障类别:视力障碍
公约核心条款:第八条 提高认识
【事件回顾】
2009年,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前运动员陈敬铠因为一场车祸造成大脑视觉皮质损伤,失去视力。但也让他以盲人身份成为体育老师,替失明的坐轮椅的人上体育课,甚至教失明70岁老奶奶学会用手机拍照。

近10年来他拼了命让自己好好生活,一步步重建生活的同時,却被检举「装盲诈领保险金」。于今年诈欺罪定狱,判刑1年2个月。陈敬铠能自己走路到学校、能跳接飞盘、教学生打球,这一切成了法官眼中「诈欺」的证据,而对陈敬铠来说,那是他「从失败中站起来」却遭全盘否定的难堪,好好生活竟成了一种罪。
【入选理由】
视障者,是睁眼“瞎”,还是“瞎”睁眼,我不能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说了不算,法官判了才知道。于是,我们笑了,说好的励志不让啦;我们惊了,自主的生活不行啦。我们蒙了,我残了么我又是谁?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难得糊涂!
4.心智障碍者的尊严,是幻是真
——22年前26名心智障碍者被托养,协议背后是对良心的考验
【新闻标题】
22年前26名心智障碍者被托养,协议背后是对良心的考验
出处:大洋网
日期:2018年6月10日
残障类别: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
公约核心条款:第十九条 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 第二十八条 适足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护
【事件回顾】
6月8日上午,在广州慧灵托养中心大厅里,这里的人们相对无言,只是默默在一位老人照片前递上千纸鹤和鲜花,以表哀悼。照片中的老人叫欧阳润升,他于5月28日在白云区太和人民医院去世,享年67岁。

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心智障碍者,他的安然离世,却让一个“托孤”的故事画上了句号。22年前,欧阳润升等26名心智障碍者的家人凑出10万余元,与广州市慧灵托养中心签订“终身托养协议”,这意味这26人的余生都由慧灵负责照料。这份“性命相托”的协议背后,是对良心的长期考验。
【入选理由】
心智障碍者,家人一次很久以前的选择换来一份终生的性命相托。我们,深信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是一份家人的无奈与信任。我们,庆幸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是一场机构的担当与豪赌。22年如此这般,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5.生与死,谁说不得已
——南京八岁脑瘫女童溺亡惨剧:爸爸和爷爷把她推下了河
【新闻标题】
南京八岁脑瘫女童溺亡惨剧:爸爸和爷爷把她推下了河
出处:南方周末
日期:2018年7月31日
残障类别:肢体障碍/脑瘫
公约核心条款:第十条 生命权 第二十三条 尊重家居和家庭
【事件回顾】
2018年6月26日,南京江宁公安分局官方微博 "@江宁公安在线 "发布一个查找9岁女童尸源启事。启事显示,6月25日,南京市江宁区一河道中发现一具无名女童遗体,警方悬赏2000元征集身份线索。但6天过去了,却一直未能有效查明尸体来源,6月30日,警方的悬赏额被提高至2万元。整整一个月以后的7月25日,此事终于有了进展。该名溺水女童是脑瘫人士,其爷爷和父亲已被警方带走。下午7:11,南京警方发布通报称,女童是被其父亲和爷爷推入河中溺亡的。

【入选理由】
脑瘫人士,她本该含苞怒放,却悄然离去。生命以痛吻她,家人把她推下冰冷河水。一年复一年,不同的时间、地点,相似的剧情。一个个脑性麻痹孩子的逝去,换来众人声声叹息。说不清,走不了,看不清,思维方式简单,但一样是生命的绽放。我们无法原谅家属杀害脑性麻痹孩子的行为。除了愤怒、指责、叹息,我们还要行动,给予资讯,创造支持,发出声音,倡导接纳,使脑性麻痹人士家庭不再孤军奋战。溺亡不要紧,只要震慑强,杀了我一个人,还有后来人?
6.除了房子,还应因为什么关心你的残疾邻居——被关爱,被抵制 精神残疾家庭入住公租房起争议
【新闻标题】
被关爱,被抵制 精神残疾家庭入住公租房起争议
出处:南方周末
日期:2018年8月2日
残障类别:精神障碍
公约核心条款:第十九条 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 第二十二条 尊重隐私
【事件回顾】
7月18日,家在深圳论坛的网友发布帖子《小区房价7万5,搬进来17个精神病人,咋办?》,质疑大量精神类残疾人集中入住公租房的安排欠妥。帖子称,华联城市全景剩下这24套公租房配给了17户精神残疾人士。虽然“说是一墙之隔,但其实双方共用公共空间,每天楼下聚集的老人和小孩非常多,业主们认为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面对业主们的质疑,7月19日,宝安区住建局发布的《关于华联城市全景花园有关情况的说明》,承认候选家庭中,部分为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同时呼吁广大住户及网民,给予残疾家庭更多的包容和关爱,携手共建和谐社区。

导火索在社会舆论的敏感神经被刺痛前就已经被点燃。这不是深圳第一次给精神残疾人群分配公租房,也不是普通人群第一次与精神残疾家庭同处一地,甚至不是小区住户第一次集结起来就某一事件进行抗议,但高房价、高档小区、公租房、精神残疾等元素聚集到同一场景并发生反应时,冲突瞬间被引爆。
【入选理由】
精神障碍者,被幸福撞个满怀;公众,被残障搅了美梦。我们,终于可以抛开爱心,来一场就事论事的唇枪舌战。都是房子惹得祸!
7.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征集仅仅一天,“意见”如何有效
【新闻标题】
征集仅仅一天,“意见”如何有效
出处:中国残联网站/凤凰网
日期:2018年8月31日
残障类别:全障别
公约核心条款:第三十三条 国家实施和监测
【事件回顾】
8月30日,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就《〈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实施情况》(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到目前(今天,31日)为止,征求意见马上就要结束。这份通知发布在中国残联的官网上,留给公众的提意见的时间不足24个小时。

《残疾人权利公约》在2008年缔约,自2008年8月3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效(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公约规定,首次履约报告应在公约生效两年后,之后至少每四年提交一次。不过这一次报告是第二次和第三次报告合并,是中国即将提交的第二份履约报告。
【入选理由】
残障者,满怀期待八年抗战的国家答卷。我们,翘首以待四年一次的国际审议。然,天上一日,地上十年,多乎哉?不多也不怪。
8.与时俱进的听障者犯罪
——投5000元月赚2000元!
这伙人骗了超3万聋哑人5.8亿,良心不痛吗?
【新闻标题】
投5000元月赚2000元!这伙人骗了超3万聋哑人5.8亿,良心不痛吗?
出处:长沙政法频道
日期:2018年9月16日
残障类别: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
公约核心条款:第十六条 免于剥削、暴力和凌虐 第十二条 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承认
【事件回顾】
2017年9月份以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龙盈”投资诈骗案,而该案最大的特点是,这些受害人几乎全都是聋哑人,他们都是购买了一个名为“龙盈”公司的理财产品后遭遇诈骗,由于该公司就注册在长沙市岳麓区,公安部批示由岳麓警方牵头侦办,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经营,岳麓警方终于将这一特大诈骗团伙连根拔起。

2016年8月以来,一个名为“龙盈”的理财公司在聋哑人圈中迅速传播,创始人包坚信不仅是知名聋人企业家,还曾多次参加慈善活动。在圈内小有名气,受害人纷纷将钱投资理财。警方介绍,这一诈骗团伙涉案特大,专门针对聋哑人群体开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涉案金额5.8亿元,涉及全国各省市投资人数3.1万人,是长沙迄今为止涉及聋哑人这一特殊群体数量最大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入选理由】
听障者,这一次被骗竟然是同为听障者的自己人。我们,震惊他们利用自身精通手语、洞悉心态,在听障社群中游刃有余的信任,钻金融的漏洞,上演着钱生钱,人吃人的把戏。这正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肢体残障人怎样成为滴滴司机——常州一家人打了辆滴滴,突然发现司机是无腿残疾人 残疾人能否开网约车?网友为此炸了锅
【新闻标题】
常州一家人打了辆滴滴 突然发现司机是无腿残疾人 残疾人能否开网约车网友为此炸了锅
出处:现代快报
日期:2018年10月10日第F4版
残障类别:肢体障碍、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
公约核心条款:第八条 提高认识
【事件回顾】
常州的刘先生带了一家老小从南京回常州,在火车站打了一辆滴滴。车子开到半路,他发现驾驶员竟然是无腿的残疾人。刘先生觉得很意外,从安全的角度来想,残疾人是否可以开滴滴?那辆车子的油门、刹车等装置,也都经过改装手动操控的。"瞬间整个人就很无安全感。" 刘先生说,当时父母、老婆和2岁大的孩子都在车上,可以说是至亲的性命全部都在一个无腿驾驶员的手里,觉得很后怕。

下车后,刘先生立即报警,并投诉至滴滴客服。"我没有任何歧视残疾人的想法,我对那位滴滴驾驶员没有任何成见,也没有给评论,更没有给差评,我觉得问题在滴滴公司。"他向滴滴客服反馈,得到的反馈却是滴滴免单并赠送30元优惠券。他将此事发到了网上,网友们议论纷纷,炸开了锅。
【入选理由】
肢残者,以生命的名义开车,乘客们以生命的名义坐车。我们,无意评论孰是孰非,人活得都是这口气。不怕残,残不怕,高高兴兴开车,平平安安回家。
10.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孕妇携自闭症儿子自杀
家属:在幼儿园家长群遭抨击情绪崩溃
【新闻标题】
孕妇携自闭症儿子自杀家属:在幼儿园家长群遭抨击情绪崩溃
出处:广州日报
日期:2018年12月26日
残障类别:精神障碍/自闭症
公约核心条款:第八条 提高认识 第二十四条 教育
【事件回顾】
12月25日在广州南沙某居民楼,一名孕妇和其上幼儿园的自闭症儿子被发现在家中身亡。孕妇家属说,孕妇是带着孩子明明(化名)烧炭自杀的。十几天前,明明曾在幼儿园打了别的孩子,明明母亲在家长群里沟通时,透露了明明有自闭症的信息,遂被其他家长群起攻之,更有家长找到幼儿园要求让明明退学。明明母亲曾对家人表示,这场风波让她濒临崩溃。因此家属猜测这是导致她轻生的直接原因。

而幼儿园园长则表示,明明刚来上学几个月,之前只是被比较好动,没和同学发生过争执。但为平息其他家长的不满,还是决定让明明在家休息几天。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该起事件。
【入选理由】
自闭症人士,再一次告诉世人什么是生的伟大,死的干净。我们,深知动人心者,莫过亲情,但唯有时间可与之对抗,这一次败得一无所有。感叹:生命诚可贵,残障价更高,融合是假象,观念扮屠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