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曼德拉的“遗”问:信息无障碍,究竟有多远?!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高源   2014.03.22 14:01  浏览1775
摘要: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曼德拉逝世的葬礼上,一名手语翻译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他是个骗子,这件事被南非的手语人士们揭发了出来。当然,他自称是一名精神障碍者,当时属于发挥失常。关于这一点的真相,不想过多讨论

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曼德拉逝世的葬礼上,一名手语翻译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他是个骗子,这件事被南非的手语人士们揭发了出来。当然,他自称是一名精神障碍者,当时属于发挥失常。关于这一点的真相,不想过多讨论。

这名手语翻译被全世界的各大新闻媒体调侃,网上诸多手语专家们纷纷写起了长微博,对于这一现象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这名“翻译”让手语翻译界蒙了羞,但是却让手语及手语翻译得到了大众的关注,也算是一件好事,感谢曼德拉!

手语作为符号语言中的一种是早于文字语言而存在的,在文字和语言还没有被发明之前,手语是人类社会沟通的工具。手语翻译,顾名思义,就是将手势语言与口语互相传译的人。手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其他语言所具备的一切特征,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它虽然被更多的应用在听力和语言存在障碍的人群中,但是并不代表手语是属于这个群体独有的语言。关于手语的好处与应用,特警手语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一门语言被贴上某类群体专属标签的时候,它就注定将慢慢地脱离大众社群,这也是为什么这名骗子能成功的原因。而让人失望的是,现在研究手势语言的专家大多数都潜移默化、根深蒂固地认为手语是仅属于“聋人”的,如果基于这种观念来研究一门语言,那么无疑会限制研究思路,也更让大众将手语划分到“不需要了解”的类别里。微博上 @Signoz的一句话说出了国内手语人士的心声:“至少南非给了世界一个看清什么是‘瞎’比划的机会!”是的,这句话很坦白地说明了这样的手语骗子到了中国,也一样会成功的……

关于国内手语翻译的现状,我推荐大家去看 @Signoz和 @星原手语 的长微博(此处需配微博头像或者长微博截图)。他们二位从手语翻译的角度谈了对这件事的看法。而我的一位在特教学校做老师的朋友看到这件事的时候义愤填膺地说了一句:“为什么总是在指责手语翻译的不足?为什么不更多地思考如何提高听障人士的语言能力?”果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关于这件事,让我思考的却是:国内听力语言障碍人士的信息无障碍之路,还要走多远?

中国手语目前有两个形式,即:自然手语和标准手语。标准手语是如同汉语中普通话的存在,而自然手语是典型的符号手势语言,这两种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现国内大型会议现场和媒体新闻上使用的都是标准手语,国内特教学校教师授课手语也是标准手语,因为标准手语的词汇量要远比自然手语多;而日常会话应用中,自然手语有标准手语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表情、形态,这就好比地方语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虽然我一直不认同将手语划为听力语言障人士专属语言,但是我也不能否认听力语言障碍人士(以下简称听障人士)是手语使用的主要人群。

众所周知,汉语的词汇量在逐年递增,随着网络的发展,每年被创造出来的新词汇也不断地给手语造成压力,这就是多年前符号语言被文字语言取代的原因。手语人士也不得不承认,手语的词汇增长速度跟不上汉语的发展速度,虽然标准手语中有“手指拼音”多少能弥补这些不足,但是却不够精准与简练,听障人士的信息接收完整度也随着两种语言间词汇量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听障人士在很多时候只能了解到一句话的主干意思,而无法得知其细节,一个冷笑话经过口语与手语的传译,已经无法让听障朋友们笑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优生优育观念的普及,听力语言残疾的儿童出生率降低,而先天听障儿童人工耳蜗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经过长时间的语言训练后,越来越多的家长放弃了传统意义的特教学校,将孩子送进了普通学校。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颠覆了大家的想法,远离了手语,这些孩子的信息接收途径变成了口语(口型)和文字;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部分老年人的听力下降,也变成了听障人士中的一员,他们显然与传统意义上的“聋人”不同。换句话说,不久的将来“聋人”≠“完全手语人士”。那么,这些“新型”的听障人士的信息获取权力谁来保障?当人们在思考给就医的听障人士配备手语翻译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听障人士的个人隐私权?是否考虑过不会手语的听障人士呢?

这条信息无障碍的路,比想象中的更难,关于上述问题,我思索良久,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解决方法,希望能跟大家一起讨论:

1、要明确听障社群是多元的存在。首先,改进现在媒体手语播放方式,手语符号语言对视力要求很高,仅以《新闻联播》为例,现在屏幕上的分割比例不足以让手语使用者看清手语翻译的动作;其次,增加实时字幕播放,为听障人士提供另一种信息获取途径,以现在速录行业的发展,做到实时字幕并不是一件难事。

2、再次修订《中国手语》。综合自然手语与标准手语的优势,增加手语词汇量及表达方式,提高手语作为语言的地位,提供公共手语研究平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学习和研究手语,这些新鲜的观念和想法一定会对手语修订有帮助。

3、认可手语的语言学地位,播放以手语为主流语言的电视节目。这样的手语电视节目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这种节目不但能让听障社群传播自己的文化与特色,也有利于公众了解这个手语。

4、培养手语翻译队伍和字幕队伍。国内目前没有专职手语翻译的岗位,大多数手语翻译都是“兼职”——他们或是特教学校老师,或者手语爱好者,或是听障人士亲属,而职业化的手语翻译恰是我们所缺少的。速录团队提供的实时字幕也是听障人士很好的帮手,一些专业晦涩的词汇符号手势无法表达准确的时候,实时字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而我亲爱的听障朋友们,当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改进自己的不足,在掌握手语表达的同时也要学习好书面语表达,在未来社会生活的“聋人”一定是具有“双语双文化”的听障人士(掌握汉语口语及书面语和手语表达能力并具有非听障社群传统文化和听障社群聋人文化背景的人)。

这条信息无障碍的路,或许要比铺好盲道、解决轮椅人士出行问题更难,更艰辛,但是看到这么多人愿意为之付出能力,又觉得充满希望了!

大家,加油!


写在最后:

作为曾经在手语界“兴风作浪”的人来说,很乐见手语被大众关注了。这几天躲在网上看着大家的长微博心里感慨良多,我希望这种手语界大团结的气氛能一直持续下去,而不仅仅是几天的微博头条。

而我,会和我的小伙伴们 @一加一残障人 继续努力,也请大家监督!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