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聊】从福利的客体到权利的主体——关于把全国助残日改为中国残障者日的倡议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残障历程   2022.03.01 16:33  浏览429
摘要:长期以来。社会对残障人的帮扶和爱心是主旋律,它是我们社会美好和谐的促进剂,不可或缺,无需排斥。只是如果单一的强调爱心,残障人则难免被固化为只能接受帮助的无用之辈,而真的就被养成了负担。其实,比关爱更重要的是对尊严的尊重、对能力的信任和对权利的保障。要帮忙,先明白,如果爱,用心爱!

点击播放按钮可观看视频,视频时长1分钟。以下为视频文稿。

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天,是全国助残日,而12月3日是国际残障人日。这是一年中残障主题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它们每年都要各自的主题。将两个节日的名称和历年来的主题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其话语背后折射出残障人的形象与角色,前者是福利、救济与关爱的客体,是从个人模式看待残障,而后者是权利、参与和行动的主体,是残障的社会模式的体现。前者在宏观与微观上强调帮扶,后者则是多数对应着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原则与权利。

长期以来。社会对残障人的帮扶和爱心是主旋律,它是我们社会美好和谐的促进剂,不可或缺,无需排斥。只是如果单一的强调爱心,残障人则难免被固化为只能接受帮助的无用之辈,而真的就被养成了负担。

其实,比关爱更重要的是对尊严的尊重、对能力的信任和对权利的保障。要帮忙,先明白,如果爱,用心爱!

请和我们一起倡议将全国助残日更名为中国残障人日!

版权声明

本视频由历程制作,素材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