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2017年中国心智障碍十大权利事件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残障历程   2021.02.27 14:18  浏览1799

引入

媒介,是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者发生关系的物质;被隔离,被边缘的残障群体,需要与社会产生更多的联系,发生更多的关系。因此,我们拿着放大镜,观察一切能够促使联系产生、关系发生的蛛丝马迹。

2017年末,我们的放大镜进一步聚焦,以心智障碍为焦点,开启第一次中国心智障碍十大权利事件的评选。

自2013年发起评选,年度“中国残障十大权利事件”,其中的2015和2016年的评选结果已收录于年度《中国残障观察报告》一书中出版发行。

每一年对中国发生的残障权利事件回顾的过程,我们都进一步确认和确信,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下称《公约》)为准绳所进行的分析和评论,寻找以人权为基础的社会模式带给我们的在残障权益保障、新闻媒介研究、残障者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的的重要意义和实践效果。通过梳理,我们重新反省从残障人权利框架报道残障人事件的意义和伦理原则,督促新闻报道充分发挥其影响社会的作用,提炼残障权益保障的关键议题和核心挑战。而以上的工作,恰恰成为一个高效、有力的工具,引领残障社群中的从业者,尤其是残障者,将《公约》的精神和各项具体权利,逐一与自己身边的现实事件进行对照和理解。

同时,在过往的评选过程里,一个不争的事实逐渐显现出来,即心智障碍领域的事件越来越多,并且与其他障别发生的事件类型、性质等截然不同。以至于在往年“中国残障十大权利事件”的评选中,我们不断地去平衡其数量的增长和内容的典型性,以降低带给其他障别的巨大冲击。我们思考,一方面得益于最近几年,以家长组织、残障自我倡导者为代表民间力量的涌现和活跃,给尘封已久的心智障碍领域带来一击重拳,震落尘土之后一件件活生生现实的浮现。另一方面获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原本发声闭塞的渠道变得相对多元,使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的困境越来越多地被公众听到,影响力也日趋壮大。这其中还有一股重要的力量,DPO,在家长、自我倡导者、学者、媒体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中间穿针引线。

基于此,2017年,我们在总结年度“中国残障十大权利事件”评选的基础上,面对心智障碍领域的媒体报道量越来越多,议题和内容越来越广,复杂程度越来越深的现状。我们认为心智障碍领域独立评选的时机已经成熟,完全可以从年度“中国残障十大权利事件”的框架下分离,成为独立的年度“中国心智障碍十大权利事件”评选。尽管在分离的过程中,诸如评选的主体性、代表性;评选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心智障碍的定义与中国残疾分类标准的不同等很多问题还需要面对和处理,但这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这一领域的事件评选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在行动中研究的课题。心智障碍领域的事件隐藏得太久,发生即恶劣,辐射面广,社会参与度高的特性,阻挡不住现实解决的迫切和紧迫,现在呈现,适时可行,无法回避!



2017年末,借各大媒体的年度评选季,在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之际,以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期间发生的中国心智障碍事件,在如下的评选构成:

资助方

有人公益基金会

主办方

残障观察CDO/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

协办方

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

专业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

复旦大学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青少年媒介与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

社团支持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伙伴协作

慧灵智障人士服务集团

守望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

正式开启年度“中国心智障碍十大权利事件”的评选,我们,以期未来可以带给行业更大的贡献和发展!

由于时间仓促以及组织者水平等原因,加之,首次尝试心智障碍领域的评选,环节中错漏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诸位批评指正。万分感谢!


1.忍一时风起云涌 退一步还是回家
——自闭症女孩被迫休学,母亲:她一去别的孩子就走了

【新闻标题】

自闭症女孩被迫休学 母亲:她一去别的孩子就走了

【事件概述】

2016年12月7日,有家长向记者爆料,称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小学二年级12班有一名叫小方的学生因自身问题常扰乱课堂秩序,并存在打其他同学的现象,因此家长联名劝退此名学生。在记者的现场调查采访当事人后,发现这名“熊孩子”是一位自闭症女孩。小方的妈妈刘女士,她表示女儿小方确实是自闭症。而此时,小方已经休学一个多月了。

图为:一个曾经被学校劝退的自闭症青年展示自己的画作,画上,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站在紧闭的校门前高喊:我要上学!
图为:一个曾经被学校劝退的自闭症青年展示自己的画作,画上,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站在紧闭的校门前高喊:我要上学!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推荐理由】

忍一时风起云涌 退一步还是回家

撰写者

蔡聪

有人公益基金会 残障项目总监


普通学生调皮捣蛋是老师的责任,但残障学生扰乱秩序,那就是残障的问题。

在一个本应学会协作,理解并珍惜生命多样性的环境里,我们的孩子们,却在家长的控制,老师的消极中,因为竞争和比较,成为了孤独而焦虑的孩子。

我们联名劝退一个自闭症孩子,剥夺的是她受教育的权利,也同时剥夺了我们的普通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的权利。因为他们的人生中,失去了一次对生命的体谅与赞美,却学会了为了自己的成功一种毫无愧疚地对他人的牺牲。

我们推行融合教育,不是因为解决残障孩子的安置,而是因为它是更好的一种教育,是对每个孩子都更有价值的教育。所以,我们需要大家再次记起,我们不想大家只看到眼前到底是自闭症孩子占用了这些家长,还是家长成功逼退了自闭症孩子。我们会一直问,一直问:本有着共同利益的我们,为什么却走向了对立?


2.走过路过没熬过,到底是谁之过
——一个自闭症少年的死亡之路

【新闻标题】

一个自闭症少年的死亡之路

【事件概述】

雷文锋,智力发育迟缓的他,3年前到了深圳跟在深打工的父亲生活。2016年8月8日清晨,他离家,之后一路向北,然后踏上了一条通往死亡之路——他到了东莞,被民警送到了医院,后来又被送到东莞市救助站,再之后就被送到了韶关的新丰县练溪托养中心。这是他生命最后一站,45天后,他死了。死时他已瘦到皮包骨头,以至于其父亲首次认尸时,竟认不出来他。

图为:2016年8月24日,东莞市救助站与警方交接时,当场问出了雷文锋的名字,并补填到交接表上。
图为:2016年8月24日,东莞市救助站与警方交接时,当场问出了雷文锋的名字,并补填到交接表上。

图片来源:新京报

2017年3月20日,新京报推出上万字的调查报道《一个自闭症少年的死亡之路》,完整地复原了自闭症少年雷文峰从出走迷失,辗转于医院、派出所、救助站,最后被托养中心送至医院死亡的全过程。

【推荐理由】

走过路过没熬过,到底是谁之过

撰写者

蔡聪

有人公益基金会 残障项目总监


雷文锋有太多可以获救后回到其父母身边的机会,可这些机会,却被救助责任链上的层层失守给挥霍,最终让他遭遇了我们最不愿看到了那个结局——这无关制度漏洞,而是起于对生命淡漠的责任伦理系统性溃败。这种溃败,还容易因为残障,被冠上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或者让人觉得可以原谅的辩解之词。譬如:

是他,说不清自己的家人怎样联系;

是他,没有办法跟我们沟通;

是他,居然不听管教,大吵大闹;

是他,是他,还是他……

就这样,我们看到,残障人士,尤其是心智障碍者,在一个本就充满问题的系统里,因为残障,遭遇的生命权的被剥夺。

雷文锋生前在托养中心究竟遭遇了什么,还有待调查。可从已知的情形看,涉事托养不堪的地方太多:无论是高死亡率,还是不合民政部2015年颁布的《流浪乞讨人员机构托养工作指南》要求的居住条件,抑或是新丰县民政局对练溪托养中心早前整改通知书中指出的“未按期参加年检、内部管理混乱”,都暴露了一堆问题。

我们也希望,在一次死亡推动系统整改的过程中,心智障碍者所需的合理便利,能够被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虑进去,让我们在2017年末重新祭奠这个逝去的生命时,能够告诉他些什么。


3.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给你一块糖
——智障少女疑多次惨遭性侵
生下女婴不知父亲是谁

【新闻标题】

智障少女疑多次惨遭性侵 生下女婴不知父亲是谁

【事件概述】

居住在龙岩连城的14岁智力障碍女孩儿阿秀(化名)生下一名女婴,但并不知道父亲是谁。阿秀的父亲(智力障碍)告诉记者,村里多名男子曾和阿秀发生了性关系,“她什么也不懂,是遭人强奸导致怀孕的”。记者获悉,该案件连城警方已经以强奸立案,并刑拘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目前还在详细调查中。

图为:阿秀的家庭很贫困。
图为:阿秀的家庭很贫困。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阿秀家在偏远的大山里,两个智力残疾的老人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身边还有一个智商只有两岁半水平的阿秀。家庭收入只有靠父亲给人扛扛毛竹,打打零工,年收入不过两三千元。今年,享受多年的低保被取消。一家人的处境让村里人既同情又担忧。

【推荐理由】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给你一块糖

撰写者

雷晓佳

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

传播官员


性侵,性侵,又是性侵。心智障碍领域发生的性侵,案件年年有,地方各不同。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给你一块糖,心智障碍者被性侵就会发生。贫穷、无助、熟人、智障、女性等几个关键词是其中的共性。正如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序言第十七条所言“确认残疾妇女和残疾女孩在家庭内外往往面临更大的风险,更易遭受暴力、伤害或凌虐、忽视或疏忽、虐待或剥削”。既然是确认,这一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更应该警钟长鸣。更何况《公约》第十六条免于剥削、暴力和凌虐中还有进一步的明确条文。

2017年,当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乐见媒体报道从最初的猎奇,到如今顺藤摸瓜的逐步深入,媒体已经不满足于停留在“性侵”本身,围绕着女性心智障碍者的性侵事件,所引出的法律上的忽视、政策上的矛盾、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少等等一系列问题,为未来可能甚至一定会发生的心智障碍者性侵事件,提供了多元而丰富的报道方向,也彰显媒体监督之责任担当!


4.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那些最不值钱的东西
——李春平的财产之争

【新闻标题】

李春平的财产之争

【事件概述】

2017年,随着著名慈善家李春平被北京某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诊断为器质性精神障碍,智能缺损,在法律能力上被认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自2016年围绕这位一生传奇的慈善家的财产与监护之争,进入一个新的段落。

图为:2016年12月29日,李春平被接到华侨城一楼办公室接受采访
图为:2016年12月29日,李春平被接到华侨城一楼办公室接受采访

京报记者 -罗婷 /摄

此前,因为家人发现李春平言语不清到意识不明,后随事情报出,闪婚妻子,私生儿子,财产托管公司抢人,背上巨额债务,围绕在李春平身边的每一次新闻,都牵动公众的关注,而这起事件的最后,大家最关注的还是,他的这笔巨额财产会花落谁家。

【推荐理由】

世界上最重要的 就是那些最不值钱的东西

撰写者

蔡聪

有人公益基金会 残障项目总监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对成功男性想象的典型,可能李春平面临如此晚景,比一个普通人来得要更让人唏嘘。“老年痴呆”,巨额财产,半路杀出的妻子和儿子,万里迢迢赶回的妹妹,中途抢人的身边人……似乎电视剧中的豪门恩怨因素都被集齐,引发公众关注之余,更是让富人们心有戚戚。

然而,纵观此事件背后的各种热点讨论,最大的思考基本在事先如何防范,以免落得如李春平般好不凄凉。可遍翻可以查找到的材料,却没有李春平本人的只言片语,也无人就此事提出质疑,我们只能看到对他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盖棺定论。

李春平的遭遇无疑是从一个侧面在提醒我们,每个人在其生命周期里,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残障者。这也是我们回顾这起事件,推荐这起事件的重要原因。但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是采取类似“出生缺陷阻断”式的预防,做好财富传承,以及残障后的悲剧式认命,还是说,要思考确保无论我们的生命处于任何一种状态时,都能够被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尊重的路径,不因心智能力的变化转移而削减。

财富的传承,监护系统的完善,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每个活生生的人,如同我们在期盼辞旧迎新之际,能看到李春平,作为一个普通的老人,在经历人生中可能大概率地会经历的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出现的时候,让我们有机会听到他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他仍然活得有尊严。

如果那样的话,即使巨额财富面前人性没能经得起考验,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一丝看透世事的温暖,驱散心中的悲凉。


5.说你是 你就是 不是也是
——我考上了名校,但最终死在了原生家庭手里

【新闻标题】

我考上了名校,但最终死在了原生家庭手里

【事件概述】

这是知乎上的一则爆料网帖。康莫(化名),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本应有着大好的前途,但她的母亲却通过伪造证据(病情)、贿赂医生等非法手段,将她强制送进了精神科进行所谓的治疗并在其母亲的威胁下办理了残疾人证(精神残疾)。

图为:康莫(化名)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图为:康莫(化名)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每日新报

在毕业后的七年里,康莫遭受了电休克治疗、强制服药、扎针、捆绑、软禁、恐吓、嘲讽辱骂等一系列惨无人道的折磨。如今的她仍被软禁在家中,除了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可以自由到楼下溜达,其它的任何出行都要得到父母的批准。如果不服从或者想要逃走,她就会被家人、亲戚、雇佣者甚至警察强制押送到医院继续进行「精神治疗」。

【推荐理由】

说你是 你就是 不是也是

撰写者

蔡聪

有人公益基金会 残障项目总监


看似一起非残障人与非残障人之间的“被精神病”之争,却让我们看到《公约》第十二条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承认和第十三条司法保护的重要性。如若不承认每个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和一般人格,如果仍将心智能力与法律权利能力等同,并以心智能力不足作为削减其法律权利能力的理由,那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身陷其中,无法自证其“无病”。如果利益最大原则可以凌驾于自愿原则之上,那只需一句“为你好”,就会让任何一个人开口辩驳便会被指为不识好歹,甚至成为其“有病”的确凿证据。

我们不想以威胁为名,来迫使法律在保护非残障者的权利之余,捎带上残障者的权利。因为这将是一个标准究竟置于何处的无止尽的争端。透过一次原生家庭的“被精神病”,我们期待能被看到的是,每一个虽然存在差异,却拥有同样尊严与权利的人。


6.你很强,但生命有尊严
——白马镇少年杀人事件

【新闻标题】

白马镇少年杀人事件

【事件概述】

2016年3月16日,三名辍学少年对一名智障男子进行殴打,先后打断两根木棍后,三人又换了铁管继续殴打;最终将一罐汽油从智障男子头顶浇下,点燃,导致智障男子因全身大面积烧伤死亡。2017年6月20日,广西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这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

图为:2016年3月16日凌晨,三名少年将阿生拖到这处篮球场,后放火烧伤致死。
图为:2016年3月16日凌晨,三名少年将阿生拖到这处篮球场,后放火烧伤致死。

新京报记者 -王剑强 /广西玉林报道

【推荐理由】

你很强,但生命有尊严

撰写者

陈婧劼

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

家庭支持中心

理事会秘书兼传播经理


24岁的智障青年被比他小近10岁的3个少年凌虐致死。报道详细描述少年杀人的过程,似乎让人回忆起童年时在草丛里捉住蚂蚱或毛毛虫后好奇且兴奋的情绪,接下来被收入囊中的昆虫将被用我们能想到的方式“解剖”处死。

虽然最终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三名未成年人以14年、10年和9年有期徒刑。但我们仍旧心怀疑虑,心智障碍者的人格与固有尊严,有没有在这起案件之后,被承认,被认可,被重视,被还原?我们心忧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和人们的麻木与淡漠。在非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都需要打上问号的山区,在把心智障碍者的生命价值几乎看作为零的村镇,我们看到贫穷和残障叠加后将会对家庭造成毁灭式打击。如何从教育系统、基层政府倡导层面让农村地区能践行《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第八条和第十六条,培养村民对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权利的尊重和认同,避免心智障碍者遭受歧视、暴力及凌虐,或将是此类“‘弱者对弱者’行凶”案件对我们最大的启示。

2017年,触犯法律的人得到了应该有的惩罚,我们却无法高兴起来。因为我们更期待惩罚之后系统性的反思与改进。


7.我的抗争有意义
——我国“精神卫生法第一案”迎来重大转机
被困14年他终于能飞越“疯人院”

【新闻标题】

我国“精神卫生法第一案”迎来重大转机

被困14年他终于能飞越“疯人院”

【事件概述】

2013年《精神卫生法》实施,规定自愿住院原则,同时也规定了没有能力办理出院的有监护人办理,反之就是有能力办理出院的自行办理出院。徐为于2003年住院,期间几经申请出院不能,故在《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发起诉讼。历经初、中、高及抗诉至检查院,都以败诉收场。

图为:徐为带着女友元春走出康复院
图为:徐为带着女友元春走出康复院

图片来源:律师杨卫华个人微博

2017年,《民法总则》实施后依据被法院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申请宣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规定,提起诉讼。最终被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主出院,结束了长达14年多的失去自由的精神病院生活。

【推荐理由】

我的抗争有意义

撰写者

徐为

精神障碍自倡导者


2013年,一部法律,精神卫生法,规定了自愿住院原则,规定了无能力办理出院的住院精神障碍者由监护人为其办理。但是,法条没有对能力做出精确的定义和解释,致使执法部门在具体执法时遭遇困难。

2017年,一个人,徐为,住院14年后获得完全行为能力的评定,自主出院。这是中国精神障碍史上罕见一幕。促使执法部门在住院精神障碍者的出院问题上或主动或被动地向前迈进一步。

2017年,徐为出院,为我们留下一系列的思考,完全行为能力的评定是遵照医学标准还是人权标准?《公约》所明确的残障人士与他人平等的人格如何从写在纸上落实在生活中?法律权利能力与心智能力的彻底分离带给我们怎样的观念挑战和制度挑战?中国现状如何逐步贴近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不得以残障为理由侵害残障者自由的权利等相关规定?精神障碍者个体的、持续不断地维护自身自由的努力,能否推动以尊重个体法律权利能力的享有和行使的过程中,获得系统支持?

徐为出院,在给出部分答案的同时,留给2017年更多思考,留给2018年更多期待。


8.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钱”
——“一元购画”事件

【新闻标题】

“一元购画”事件

【事件概述】

8月29日,微信朋友圈被一幅幅“小朋友”画作刷屏。此次“一元购画”募捐活动是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名为“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项目。画作是由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等病症的特殊人群创作,用于帮助这些“小朋友”们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微信用户可以一元钱的价格购买画作,保存成壁纸使用。1500万善款短时间内迅速募集完毕,该事件即刻引起多方热议。

图为:活动期间朋友圈里刷屏的“小朋友画作”
图为:活动期间朋友圈里刷屏的“小朋友画作”

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理由】

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钱”

撰写者

解岩

残障观察发起人

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创始人兼CEO


这是一次大众爱心短时间内完成集体性宣泄的捐赠狂欢;

这是一次引发各方对心智障碍者空前关注的全民传播;

这是一场关于善心、善款和善意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多方论战,心智障碍在获得巨大关注的同时,因其影响力,也成为一个公共议题。

当荷尔蒙退去,热点转移,辩论沉寂之后,“一元购画”事件,无可争议的要被列入2017年心智障碍权利事件。不是因为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值得我们学习,或者奖赏,,恰恰是如教科书般经典的传播与成功募款,能否真正转化为心智障碍者的权利切实得到保障和实现,还是仅仅停留于此,继续等待下一个“小朋友”、“艺术”与“善良”为主题、似乎更有影响力的筹款事件出现。

2017年,我们唯恐“爱心的浪潮”一次次拍打心智障碍者的身躯,或者淹没在有总比没有好的片刻满足中,忽视了心智障碍者与生俱来的钢筋铁骨般的权利。我们不敢丝毫放松,我们不会停止思考,我们更不会放弃监督与追索,这才是我们选择“一元购画”的真实目的所在!


9.虎毒不食子 虎不毒到食子
——广州83岁黄老太杀死智障儿

【新闻标题】

广州83岁黄老太杀死智障儿

【事件概述】

2017年5月9日,广州一83岁的黄老太,趁其他家人离开之机,将其46岁的“智障儿子”杀害,随后投案自首。黄老太在供述中称,她的小儿子黎某乙,在出生后即被确诊为大脑发育不良及软骨症,不会说话,生活也不能自理,只能长期卧床,活得很痛苦。黄老太悉心照料儿子四十余年,47岁时即为此申请了退休。随着年事日高,担心自己离世后黎某乙无人照顾,遂产生了喂他吃安眠药弄死他的念头。越秀区法院于10月26日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黄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图为:庭审现场的被告席上,杀害46岁智力障碍儿子的黄老太
图为:庭审现场的被告席上,杀害46岁智力障碍儿子的黄老太

图片来源: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号

【推荐理由】

虎毒不食子 虎不毒到食子

撰写者

张莉萍

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

项目专员


一个极端却并非孤例的“因爱杀子”事件,最终予以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告一段落。法庭说“其悲可悯,其情可宥”。我们看到了一个努力平衡情、理、法的判决,然而,我们不愿看到“爱”和“杀害”被放到一起。

一个人的生命全程,教育、就业、社会生活、养老都是自然的过程,而心智障碍者家庭在每个环节经历着什么?终身照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又是怎样的考验?在心智障碍服务走过三十年发展历程的今天,一位老人仍在担心自己离世后儿子无人照顾,甚至将其杀死。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有多少缺失?

这不是一个家庭有了心智障碍者的偶然悲剧,这是一个社会对家和家庭的支持缺失的系统性悲哀。2017年,对黄老太的缓刑与轻判,彰显了我们社会的善意。但在善意之下,那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踏实的制度性的保障,才是不让这份善意如空中楼阁般崩塌最强有力的支撑。


10.越搬家越孤单
——倒计时,北京三家服务自闭症人士的服务机构
恐又面临“被”搬家!

【新闻标题】

倒计时,北京三家服务自闭症人士的服务机构恐又面临“被”搬家!

【事件概述】

近日,根据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指示精神和环境整治以及散乱污企业的清理工作,现需清理非首都功能,东旭新村要打造高端小区。位于其中的三家服务机构被认为有碍观瞻,责令尽快搬离。

图为:村委会于2017年10月16日发出的告知书,限辖区内的出租房、公寓等三天内搬离。
图为:村委会于2017年10月16日发出的告知书,限辖区内的出租房、公寓等三天内搬离。

【推荐理由】

越搬家越孤单

撰写者

陈婧劼

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

家庭支持中心

理事会秘书兼传播经理


是机构太破有碍观瞻?还是机构里的人,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是机构不够高端,还是机构里的人让高端的人会觉得看见就是一种冒犯?

是机构无人声援,还是机构里的人,注定在哪都是一座孤岛?

是机构没有为首都服务圈的稳定做出贡献,还是机构里的人对社会没有价值?

我们提出问题,我们没有答案。

因为在纸上,在嘴中,残障是一种必须关爱的正确,可在现实生活里,这种关爱的前提,还是他们最好不要总是出现。

几乎每一个做过心智障碍者社区服务的机构都有过被迫搬家的经历。

每一次搬家事件的背后,比服务机构更焦虑、更无能为力的,是那些中重度心智障碍孩子的家长们。

机构可以关闭,可心智障碍者们能去哪里?

我们被一破再破的心理底线,请有人看见!

- END -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