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2015年中国残障十大权利事件

来源:残障历程   作者:残障历程   2021.02.27 14:10  浏览1634

2015年的十大权利事件中,从普遍意义上关注了残障人的人格尊严,社会对残障人的刻板印象与歧视,社会应当如何提高对残障的认识,也从教育、就业、健康、参与政治与社会生活、无障碍与获得合理便利等具体方面进行了与《残疾人权利公约》相关的分析。

1.摇摇晃晃的人间,无法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

——“脑瘫诗人”余秀华走红

【事件回顾】

2015年1月,一位来自湖北的“脑瘫诗人”余秀华的两本书开售,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同时在网络上,她也突然间红了起来。起因并非是她是一位脑性麻痹的诗人、农民和女性,而是因为2014年10月她曾创作的一首诗歌《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喜欢其诗歌的人惊艳于其歌的质朴与滚烫,质疑她的人则认为她的出名源于大众对她的怜悯。

图为:余秀华面前几摞码的高高的诗集等着她签名。
图为:余秀华面前几摞码的高高的诗集等着她签名。

不管外面风雨如何,出现在各城市的签售现场和访谈节目中的余秀华始终非常淡定。她以农民、女性和诗人三重身份自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她的诗歌中有关于残障的思考,《摇摇晃晃的人间》一名也显然带着以残障为卖点的考虑,但她并不愿在公众面前谈及她的残障。

【公约条款】

  • 1.尊重隐私

    《公约》第22条:“残疾人,不论其居所地或居住安排为何,其隐私、家庭、家居和通信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不得受到任意或非法的干预,其荣誉和名誉也不得受到非法攻击。残疾人有权获得法律的保护,不受这种干预或攻击。”

  • 2.参与文化生活、娱乐、休闲和体育活动

    《公约》第30条:“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使残疾人能够有机会为自身利益并为充实社会,发展和利用自己的创造、艺术和智力潜力。”


2.残障的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

——出生缺陷阻断,人大代表提案,被冒犯的残障

【事件回顾】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多名人大代表建议阻断“缺陷婴儿”出生,其理由是中国每年新增“缺陷婴儿”90万,每年约有10万弃婴,其中99%为病残儿童。“缺陷婴儿”所在的家庭面临着逾百万元的抚养、医疗费用,“这意味着每年全国有几十万家庭、近百万人口卷入到与病残长期相伴的人生痛苦中”。

图为:中央立着一个放大镜,放大镜的一边,健康的婴儿被一双手接过,另一边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被乌鸦刁走了.
图为:中央立着一个放大镜,放大镜的一边,健康的婴儿被一双手接过,另一边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被乌鸦刁走了.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该提案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发残障人士及其家长的强烈不满。感觉受到冒犯和贬损的他们,与坚持优生优育的公众和专家,展开了一场口水仗。

【公约条款】

  • 1.残疾儿童

    《公约》第7条:“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残疾儿童在与其他儿童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在一切关于残疾儿童的行动中,应当以儿童的最佳利益为一项首要考虑。”

  • 2.生命权

    《公约》第10条:“缔约国重申人人享有固有的生命权,并应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切实享有这一权利。”


3.我不是你们的立志榜样,谢谢

——武汉书记赞智障工人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事件回顾】

2015年3月,关于武汉争创文明城市过程中涌现出的动人故事的一篇新闻报道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转载和讨论,其标题大多为《智障工人当面背诵核心价值观,武汉书记:谁还背不了》,讲述了一个细节,武汉市委书记春节走访过程中,十数名智障工人流利背诵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人事迹。

图为:楚天都市报2015年3月3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图为:楚天都市报2015年3月3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就此事武汉市委书记做出感慨,连智障人士都能背,还有谁背不了。新闻一出,心智障碍者成为网友嘲讽的对象。诸如“就是给智障背的”、“背了就真智障”了的话语,将其推到尴尬境地。

【公约条款】

  • 1.平等和不歧视

    《公约》第5条:“缔约国确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权不受任何歧视地享有法律给予的平等保护和平等权益。缔约国应当禁止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保证残疾人获得平等和有效的法律保护,使其不受基于任何原因的歧视。为促进平等和消除歧视,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步骤,确保提供合理便利。”

  • 2.提高认识

    《公约》第8条:“缔约国承诺立即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以便:提高整个社会,包括家庭,对残疾人的认识,促进对残疾人权利和尊严的尊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消除对残疾人的定见、偏见和有害做法,包括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定见、偏见和有害做法;提高对残疾人的能力和贡献的认识。”

  • 3.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承认

    《公约》第12条:“缔约国重申残疾人享有在法律面前的人格在任何地方均获得承认的权利。缔约国应当确认残疾人在生活的各方面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法律权利能力。”


4.越过传播的边境,走入代言的雷区

——“人人都是笨小孩”宣传活动惹波澜

【事件回顾】

2015年4月,在第8个世界自闭症日前夕,壹基金等慈善机构在微博上发起了#人人都是笨小孩#公益话题接力活动,邀请包括明星在内的每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笨点点”、“倔点点”、“怪点点”和“慢点点”,唤起同理心,呼吁关注、包容和接纳自闭症群体。

图为:“人人都是笨小孩”之济南市市中区雨爱特殊儿童支援中心线下社会公益倡导活动现场照片。
图为:“人人都是笨小孩”之济南市市中区雨爱特殊儿童支援中心线下社会公益倡导活动现场照片。

然而,这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却引起了许多质疑,主要是因为使用“笨小孩”一词是否标签化,污名化,引发了社会公众和自闭儿童和家庭的争议。

【公约条款】

  • 1.平等和不歧视

    《公约》第5条:“缔约国确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权不受任何歧视地享有法律给予的平等保护和平等权益。缔约国应当禁止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保证残疾人获得平等和有效的法律保护,使其不受基于任何原因的歧视。为促进平等和消除歧视,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步骤,确保提供合理便利。”

  • 2.残疾儿童

    《公约》第7条:“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残疾儿童在与其他儿童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在一切关于残疾儿童的行动中,应当以儿童的最佳利益为一项首要考虑。”


5.是真相还是万能替罪羊,被遗忘的精神障碍者尊严

——宝马车撞人肇事者被认定为精神障碍引发的网络风波

【事件回顾】

2015年6月,南京市秦淮区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辆闯红灯宝马轿车将一辆马自达轿车撞成两节,造成两人当场死亡。不久以后,南京交警发布通报称,经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鉴定,犯罪嫌疑人王季进为“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图为:“南京交警”于2015年9月6日发布关于案件的后续情况通报称:根据南京脑科医院8月31日出具的司法鉴定: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图为:“南京交警”于2015年9月6日发布关于案件的后续情况通报称:根据南京脑科医院8月31日出具的司法鉴定: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由此,“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成为网络热词,各种质疑声此起彼伏——鉴定机构所称的“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究竟有何依据?精神障碍人如何能够考取驾照并上路驾车?行为人的家庭背景对鉴定意见有何影响?……疑点重重的鉴定意见,可能再次将精神障碍者当作软柿子和替罪羊。

【公约条款】

  • 1.一般原则

    《公约》第3条:“本公约的原则是:尊重固有尊严和个人自主,包括自由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及个人的自立;不歧视;充分和切实地参与和融入社会;尊重差异,接受残疾人是人的多样性的一部分和人类的一份子;机会均等;无障碍;男女平等;尊重残疾儿童逐渐发展的能力并尊重残疾儿童保持其身份特性的权利。”

  • 2.平等和不歧视

    《公约》第5条:“缔约国确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权不受任何歧视地享有法律给予的平等保护和平等权益。缔约国应当禁止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保证残疾人获得平等和有效的法律保护,使其不受基于任何原因的歧视。为促进平等和消除歧视,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步骤,确保提供合理便利。”

  • 3.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承认

    《公约》第12条:“缔约国重申残疾人享有在法律面前的人格在任何地方均获得承认的权利。缔约国应当确认残疾人在生活的各方面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法律权利能力。”


6.被人虐待只因你不该来

——智障学生遭遇校园欺凌,专家建议其就读特殊学校

【事件回顾】

2015年6月,在从化读初二的智力障碍学生小亮(化名)遭同宿舍的六名男生用烟头插在鼻孔和耳孔。

图为:智力障碍男生小亮遭同宿舍的六名男生用烟头插在鼻孔和耳孔。
图为:智力障碍男生小亮遭同宿舍的六名男生用烟头插在鼻孔和耳孔。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母亲将图片发给班主任反映后,次日被叫到学校,竟发现有智力障碍的儿子不仅遭同学插烟头戏弄,更被人用被子包裹放倒在地,用木棍抽打。心理咨询师建议,此类残障学生最好进入特殊学校就读。专家的建议得到了诸多公众的认同,认为这是一种保护;但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种专家建议仍旧是以医疗视角来看待残障人士。

【公约条款】

  • 1.免于剥削、暴力和凌虐: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6条:“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行政、社会、教育和其他措施,保护残疾人在家庭内外免遭一切形式的剥削、暴力和凌虐,包括基于性别的剥削、暴力和凌虐……残疾人受到任何形式的剥削、暴力或凌虐时,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包括提供保护服务,促进被害人的身体、认知功能和心理的恢复、康复及回归社会。上述恢复措施和回归社会措施应当在有利于本人的健康、福祉、自尊、尊严和自主的环境中进行,并应当考虑到因性别和年龄而异的具体需要。缔约国应当制定有效的立法和政策,包括以妇女和儿童为重点的立法和政策,确保查明、调查和酌情起诉对残疾人的剥削、暴力和凌虐事件。”

  • 2.教育权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24条:“缔约国确认残疾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在不受歧视和机会均等的情况下实现这一权利,缔约国应当确保在各级教育实行包容性教育制度和终生学习,以便:充分开发人的潜力,培养自尊自重精神,加强对人权、基本自由和人的多样性的尊重;最充分地发展残疾人的个性、才华和创造力以及智能和体能;使所有残疾人能切实参与一个自由的社会。”


7.习大大一出手,人人都跟着走

——习主席访美期间打出“人”字手势引发手语服务关注

【事件回顾】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美期间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打出了一个“人”字手势,并说,“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

图为: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时,双手用食指打出了一个“人”字手势。
图为: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时,双手用食指打出了一个“人”字手势。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这一“人”字手势和听力障碍人的手语手势颇为相似,因此立即引发了公众对残障人手语服务的关注和热议。借此机会,许多听力障碍人对国内的电视手语服务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也对诸如法律服务、旅行导航等更多元领域的手语和其他无障碍服务提出了热烈期待。

【公约条款】

  • 1.无障碍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9条:“为了使残疾人能够独立生活和充分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无障碍地进出物质环境,使用交通工具,利用信息和通信,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和系统,以及享用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其他设施和服务……缔约国还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便:……提供各种形式的现场协助和中介,包括提供向导、朗读员和专业手语译员,以利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设施的无障碍。”

  • 2.获得信息的自由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21条:“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包括下列措施,确保残疾人能够行使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包括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自行选择本公约第二条所界定的一切交流形式,寻求、接受、传递信息和思想的自由:……承认和推动手语的使用。”

  • 3.教育权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24条:“缔约国应当使残疾人能够学习生活和社交技能,便利他们充分和平等地参与教育和融入社区。为此目的,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为学习手语和宣传聋人的语言特性提供便利。”


8.公益广告不公益,还是残障拖了文明的后腿?

——安徽某地公益广告给残障戴上道德低下的帽子

【事件回顾】

2015年11月,在安徽某地,当地日报社制作了一面“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上面写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然而问题的关键在最后一句:“不要做道德上的残疾人。”而且,设计者为了强调,“人”字还特意少了一捺,成了半个“人”。

图为:2015年11月,安徽某地,当地日报社制作了一面“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上面写有“不要做道德上的残疾人。”的字样,“人”字还特意少了一捺,成了半个“人”,在残障人的抗议和反对声中,不到3个小时,这则广告就被当地日报社撤下。
图为:2015年11月,安徽某地,当地日报社制作了一面“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上面写有“不要做道德上的残疾人。”的字样,“人”字还特意少了一捺,成了半个“人”,在残障人的抗议和反对声中,不到3个小时,这则广告就被当地日报社撤下。

这一广告牌在残障领域引起了激烈反感,不少人指出:残障人在身体功能上和其他人相比,可能存在某些差异,但这和道德灵魂的高低贵贱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差异,也不应妨碍他们过上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把残障当残废,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可能是那则广告出炉的背后原因。令人略有欣慰的是,在残障人的抗议和反对声中,不到3个小时,这则广告就被当地日报社撤下。

【公约条款】

  • 1.平等和不歧视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5条:“缔约国确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权不受任何歧视地享有法律给予的平等保护和平等权益。缔约国应当禁止一切基于残疾的歧视,保证残疾人获得平等和有效的法律保护,使其不受基于任何原因的歧视。为促进平等和消除歧视,缔约国应当采取一切适当步骤,确保提供合理便利。”

  • 2.提高认识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8条:“缔约国承诺立即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以便:提高整个社会,包括家庭,对残疾人的认识,促进对残疾人权利和尊严的尊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消除对残疾人的定见、偏见和有害做法,包括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定见、偏见和有害做法;提高对残疾人的能力和贡献的认识。”

  • 3.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承认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2条:“缔约国重申残疾人享有在法律面前的人格在任何地方均获得承认的权利。缔约国应当确认残疾人在生活的各方面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法律权利能力。”

  • 4.保护人身完整性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7条:每个残疾人的身心完整性有权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尊重。


9.没有我们的参与,不要做有关我们的决定

——“盲人把盲杖举过头顶寻求帮助”从谣言到澄清

【事件回顾】

2015年11月,央视2套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播出专题栏目,辟谣“盲人把盲杖举过头顶是要寻求帮助”这一广为流传的谣言。

CCTV-2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采访多位视障伙伴,进行辟谣,图为节目画面截图。
CCTV-2财经频道“是真的吗?”栏目,采访多位视障伙伴,进行辟谣,图为节目画面截图。

在之前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关于盲杖的特殊使用方式——当盲人把手杖举过头顶时,表示他正遇到困难在寻求帮助。有朋友呼吁:“如果在街上看到盲人打出这个信号,请大家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条流言在网络上先是经历了爱心人士的集体转发,迅速又出现了专业人士的认真辟谣,最终有了视障人士站出来澄清。实际上,这种谣言只不过是因为不了解盲人罢了。

【公约条款】

  • 1.提高认识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8条:“……发起和持续进行有效的宣传运动,提高公众认识,以便:培养接受残疾人权利的态度;促进积极看待残疾人,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了解;促进承认残疾人的技能、才华和能力以及他们对工作场所和劳动力市场的贡献。在各级教育系统中培养尊重残疾人权利的态度,包括从小在所有儿童中培养这种态度;鼓励所有媒体机构以符合本公约宗旨的方式报道残疾人;推行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权利的培训方案。”


10.拿什么拯救你,残障人士的出行权利

——瓷娃娃在昆明机场下机遭拒

【事件回顾】

2015年12月,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官方微博发帖称,该机构员工成骨不全人士孙月(轮椅使用者)当天飞抵昆明长水机场时,地面没有窄行轮椅,空乘人员和机场工作人员相互推诿,拒绝提供合理便利协助其下机,导致其行程被耽误了半个多小时。

图为: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官方微博转发该机构员工成骨不全人士孙月(轮椅使用者)的微博动态并称该员工此前曾多次乘飞机出差都十分顺利,想不到在昆明长水机场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图为: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官方微博转发该机构员工成骨不全人士孙月(轮椅使用者)的微博动态并称该员工此前曾多次乘飞机出差都十分顺利,想不到在昆明长水机场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此事一出,立刻引起各大社交媒体与平面媒体竞相报导。东方航空微博随后也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道歉声明。此事并未就此而止,过往诸多遭遇航空公司及机场不公待遇的残障人士纷纷发出声音,而这个事件的焦点很快便转移至对民航总局的制度以及残障人士航空出行权利的讨论。

【公约条款】

  • 1.无障碍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9条:“为了使残疾人能够独立生活和充分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无障碍地进出物质环境,使用交通工具,利用信息和通信,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和系统,以及享用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向公众开放或提供的其他设施和服务。”

  • 2.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承认

    《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2条:“缔约国重申残疾人享有在法律面前的人格在任何地方均获得承认的权利。缔约国应当确认残疾人在生活的各方面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法律权利能力。缔约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便利残疾人获得他们在行使其法律权利能力时可能需要的协助。”

- END -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