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视利】接受你自己,就是一种反抗
“我是一个摇摇晃晃的人。”英国戏剧演员兼残障权利活动家佛兰切丝卡·马丁内斯(Francesca Martinez)往往用这句话来介绍她自己。“摇摇晃晃”(wobbly)指的是佛兰切丝卡患的脑性麻痹(cerebral palsy),就是中国大陆所称的“脑瘫”。
佛兰切丝卡很不喜欢那些用于形容残障的词语:她觉得这些语言把残障人医学化,强调残障人是“非正常”或者“病态”的人群。在她最近出版的题目叫“WHAT THE **** IS NORMAL”(“到底什么是正常?”)的自传里她批判了所谓“正常”和“不正常”的概念。
从温暖的家庭到调皮的小学生活,再到郁闷的中学经历。在自传中,她还讲到如何踏上了当演员和谐星的道路,如何对付周边人对她的不同反应。最重要的内容是佛兰切丝卡怎么改变了对所谓“正常”和“不正常”的认识。最近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她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总结她得出的结论:“接受你自己就是一种反抗行为。”(“Accepting yourself as youare is an act of civil disobedience.”)
最近几年,英国许多残障人士逐渐打破了“政治正确”等各种思想框架来寻找另一种社会认同,摘掉过去的“残疾”标签。我记得,在英国上小学时,小朋友们之间常常用“spastic”(脑瘫)、“cripple”(瘸子)、“weirdo”(怪人)等词来骂人。这些词多数是用于形容残障人的贬义词。我们的老师时不时提醒我们应该对“更不幸的人”表示宽容、同情、礼貌,不能随便用这样的词语来骂人。七十年代末英国开始实行一体化教育,更多的残障学生进入了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佛兰切丝卡接受的完全是融合教育)。与此同时残障人在社会里的声音变得更响亮:BBC广播公司和其他媒体中出现了残障议题节目;残障演员开始出现在肥皂剧和其他节目中,还有更激进的残障权利“斗士”领头带残障人上街游行,要求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平等待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的妇女解放、黑人民权、Gay Pride(同性恋骄傲)、残障权利等社会运动都很相似,就是把少数群体的尊严和认知放在首位。但是有时候这些运动变得很排外,给“圈外”的人一种距离感。残障人所面临的社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确是严肃的问题,不过有人开始发现用更有趣的手段来挑战保守思维比“政治正确”的教条主义更有效。
大家知道英国人比较喜欢讽刺和幽默。随便翻开英国的报纸你会发现越有地位和知名度的人(包括女王、政治领袖、体育明星等人),媒体越喜欢嘲笑和讽刺他们。可是媒体对包括残障人在内的少数群体一直持比较谨慎和礼貌的态度:不能拿残障开玩笑。
我记得以前有个别谐星曾公开嘲笑印度人、黑人、残障人等,结果遭到社会的广泛批评和谴责。毫无疑问这种“保护”意识是好意的:残障人毕竟是弱势群体,不能让他们伤心,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对待,对不对?可以说这种态度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它同时也包含了另一种歧视和不平等,因为它总是把残障人看成一种需要特别保护的可怜群体——有点像儿童或宠物那样。那么残障人是怎么样开始打破了这个局面的呢?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出现了不少黑人谐星用幽默的语言和社会标签来“讽刺”自己。实际上,他们通过幽默不仅仅在嘲笑黑人社群,更重要的他们是用自我讽刺的手段来揭露社会态度。开始有人不理解,觉得这样的幽默非“政治正确”。后来大部分观众逐渐明白,欣赏这种幽默是“跟着笑”而不是“嘲笑别人”。谁站在舞台上就可以掌握着话语权。
看到了这样的成功,近几年来,英国和美国出现了很多残障人诙谐独白的演员(或者更正确的说,他们首先是谐星,残障只是他们一个特点)。在西方舞台上诙谐独白(stand-up comedy) 有一点像中国的相声,只不过一般只有一个人站在舞台上拿着话筒说话。这些演员通过讲述自己坎坷而可笑的经历与观众产生共鸣。我发现很少有人因为他们的行为“奇怪”或者“不正常”而嘲笑他们。最受欢迎的笑话一般是那些讽刺社会态度的笑话。大概好演员像镜子,会照出每个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到底什么是正常?像佛兰切丝卡说的:“我从来没有认识过‘正常’的人;如果你以为你很正常,你一定是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