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真假残障平等

作者:傅高山   2013.12.10 17:06  浏览627

首先,什么样的人有资格谈论“残障平等”?如果你欣赏并且在微博上转发评论过“关爱残障人士”这样的话语;如果当你读到“残疾大叔的逆袭!25年前双手截肢 自制铁手变‘超人’”感到心有共鸣;如果你总是把霍金、贝多芬挂在嘴边,碰到一个非残障人,就把这两位搬出来论证“谁说残障不如人”,那么你是没有资格谈论“残障平等”的。

上面那些问题的共性在于,先天地就已经自动把残障降了一等,降为弱势群体,需要被特殊保护额外照顾。如果残障人自己就没有把残障放在一个平等的位子——在社会参与过程中,自己把自己降格为健全人的残次品;在工作上,自己把自己视为理所应当得到非分照顾的一方,张口就来的是“怎么可以这么欺负一个残障人!需要大家的爱心!”,那么又有什么基础要求平等?

所以,残障人实现平等,首先应是一个心理上自信的人,在心理上把残障人和健全人放在一个平等的,尤其是人格尊严上绝对平等的位置,然后才能去追求残障的平等权。否则,自卑的人追求的是残障的特权,而自负的人追求的是残障的霸权。

自信的人面对歧视和妖魔化,会实事求是、不回避自身族群不足的现实,同时也客观地指出现实并没有那么的不堪。不自信的人往往才会尤其在意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因此会特别喜欢在这种“集体项目”上寻找安慰和阿Q似的骄傲。仿佛如果大家都说残障人好,自己也脸上有光。其实集体的好坏和你个人的好坏无必然的逻辑联系。相反,每个被歧视的人的表现,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为你的表现会直接决定对方是更确信和加深还是消除并反思对你所在族群的歧视。与其歇斯底里,不如做好自己。真应了那句话:你怎样,残障就怎样,中国就怎样。

再回到“残障平等”——就是残障人和非残障人是平等的。那么,什么是平等呢?大多数残障人都不理解平等的真正含义。于是,一两百年来,大多残障人所做的都是同一件事——残障人要和健全人“一样”,健全人能受教育,那么残障人也要受教育,健全人能出去工作,残障人也要出去工作,这些当然都是很好的;但是现在发展到“健全人用手吃饭、用脚走路、用笔写字、用嘴说话”,那么“残障人也要用手吃饭、用脚走路、用笔写字、用嘴说话”。总之,他们眼中的“平等”就是要健全人能怎样,残障人也要能怎样,而且要完全一样。真正的平等并不代表要都一样。粗糙地追求绝对值上的平等恰恰导致了更大的不平等,因为它忽略了现实先天性的差异。就像体育考试,简单地让各项体育考试都参照同样的标准其实并不是平等的表现。唯有承认现实,基于现实去追求相对的平等、均等的机会,才是平等的真正含义。

总之,真正的平等意味着残障并非先天弱势,造成残障弱势地位的原因是从生命早期阶段开始的教育及无障碍环境的欠缺,到发展阶段的工作、就业中各个方面遭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限制以及不平等;真正的平等,并非只是残障人关注残障人的平等,而是关注环境、制度以及在人们态度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因为这样的不平等最终将阻碍每一个人。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