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学会向孩子求助,而不是要求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韩瑶   2015.04.08 10:48  浏览2080

或许是我们亲手创建的组织因她而起的缘故,总之在接受的若干大小采访中,小家伙难免会成为受邀对象。而在采访中我们无一幸免所回答的问题便是:

“能讲一讲一心是如何帮助你们生活的,她和同龄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吗?”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半开玩笑地说:

“她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给我们添乱。”

捧腹大笑过后记者们难免会补充道:

“一心有什么成熟于其他孩子的地方吗?我看一心好像特别懂事,面对各种环境从容应对。这些和你们的残障与引导有没有关系?”

我心里大叫救命,然而我是这样说的:

“如果非要与别的孩子比较,我只知道她和我一个视障同学家里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一心没有接受过任何照顾我们和帮助我们的训练。”

“那她会不会经常帮助你们呢?”

“倘若我们向她求助,且她又愿意的话,会。”

说这话我是有用意的。因为我们是向她求助而不是要求,求助也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另选他人或自己动手。但前提是我们绝对不能说我们是视障人,你要帮助我们。尽管起初我不喜欢这样引导她,但后来因为好奇曾做过实验,当我如此对她求助时,往往会换来她倔强的抵抗或是装没听到,我才知道小家伙也不喜欢这样。

我也曾在电话里与加入“视障人育儿工作坊”群的视障妈妈讨论。当初组建这个群绝大多数的意义在于求助。那时一心但凡弄出点超过我视力范围的事情我都在无意识地求助他人,哪怕是她把饼干渣掉到了地上我都恐慌。我甚至联想到未来,甚至在怀疑我究竟是否可以应对她越来越多的游戏、阅读,甚至未来接送幼儿园、学校、补习班,我还想到了如何为她辅导功课、批改作业,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见她的朋友……遗憾的是她们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小家伙们通常会很不喜欢,这也让我很是纠结。

我开始反复尝试和小家伙沟通的有效方案。慢慢的,我发现:在外出的时候,倘若我对她说:

“不要松开妈妈的手,不然妈妈找不到你,妈妈看不见。”

这时,她就会宁死不让我牵她的手,甚至不能忍受我的手接触她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但我却发现,往往在这个时候,她却能接受除我之外包括她爸爸在内其他人的手。

我想或许是我的自卑、我的不安、我的没有安全感激怒了她。于是我尝试着在她心平气和的时候转化一次口吻:

“一心,来,妈妈告诉你一件对于你很重要的事情。”

往往在这个时候,一心都能奇迹般地洗耳聆听我的啰嗦,这种效果是用责备、恐吓和棍棒都无法达到的。然后我就对她说:

“你知道在外面如果你跑丢了会有什么后果吗?就是你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同时再也不能回家,不能玩你所有的玩具……”

这时她竟然会奇迹般地点头。停顿一下我再说:

“所以,一旦出去,你就一定要死死地抓住大人的手,坚决不要松开。行不行。”

她会爽快地说“行”。

我再补充道:

“如果你发现他们不见了,就要立刻大喊他们,把他们找回来,好不好?”

“喊‘爸爸!妈妈!’”

“就是这样!记住了吗?”

“记住了!”

都说教育的源头是善良,但事实证明在一心同学身上最有效率的教育却是利益。经过那一次长长的谈话后,我只要在每次出门时重复这样两个问题,小家伙就会一路上心甘情愿地、死死地拉住我的手,哪怕是我下了逐客令让她可以跑都没有用。这两句话便是:

“如果丢了会怎样?”

她会用无比伤心的语调说:

“就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那你应该怎样看住爸爸妈妈呢?”

她就会熟练地回答:

“拉住爸爸妈妈,喊!”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