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鼓掌通过了什么

作者:解岩   2013.12.09 10:24  浏览2022
摘要:以综艺节目作为快速消费品的我,总是纳闷,每每一个节目结束之后,到了鼓掌环节,发现所有的鼓掌都是热烈的,而我大多时候并不认为刚刚的表演有多么出色,更有甚者、还发现在镜头前出现的鼓掌人也总是那么几个人。

以综艺节目作为快速消费品的我,总是纳闷,每每一个节目结束之后,到了鼓掌环节,发现所有的鼓掌都是热烈的,而我大多时候并不认为刚刚的表演有多么出色,更有甚者、还发现在镜头前出现的鼓掌人也总是那么几个人。

后来,当我去节目录制现场当嘉宾或者观众的时候,才知道了,节目录制前,总有个人热情地站在舞台中央,带领大家练习鼓掌。水平低一点的,就非常直接地说:“我们录几个鼓掌的镜头,请大家配合”。于是,在场的人没有不配合的。水平高一点的,就说几个笑话,利用现场观众中某个人的特点开个玩笑,博得大家哈哈一笑,进而一起跟随他起来鼓掌。水平更高的,根本不用准备,事先就把一些自己人安排在现场的不同地方,让他们充当观众,他们每一次开始鼓掌,周围和现场的观众就算是莫名其妙,也会照样跟着鼓掌。

前不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一场表演鼓掌欢呼的程度并不取决于表演的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观众间的相互影响。欢呼往往是传染性的,几个人开始鼓掌欢呼,便会在人群中扩散开来,而一两个人停止鼓掌,则又会导致大家都停下来,当“鼓掌的压力来自整个房间里的掌声,而不是坐在你身旁的个人的行为”时,鼓掌欢呼便成为一种具有标志意义的“社会传染病”。

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有人带头的仪式性鼓掌。有组织背景的政治人物登台演讲,还没开口,支持者就开始鼓掌,表示拥护和爱戴。这种鼓掌与这位政治人物在演说中要说什么完全没有关系。这种掌声当然也会在演说之后热烈地响起,哪怕演说很糟糕,了无新意,或者根本就是假大空,听众也照样会热烈鼓掌,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仪式。

电影《Game Change》(译为:规则改变),艺术化加记录性的重现了2008年,美国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与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竞争第44届美国总统的全过程。影片讲述了竞选中处于劣势的麦凯恩听从其高级竞选参谋等幕僚的建议,决定选用一名女性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以增加其竞争力。一番筛选后,阿拉斯加州长萨拉·佩林成功获选。然而,入选后的佩林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知识涉猎,都频频令竞选团队大跌眼镜。虽然经过多次特殊培训后佩林的表现有所进步,甚至帮助竞选团队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但依然没能改变麦凯恩团队的命运。

电影画面中充斥了美国式民主在政党交替和竞选中的各种演说场景,大量的选民鼓掌的镜头,特别是有阿拉斯加州长萨拉·佩林——这名女性副总统候选人发表演说的场面,说得再好,说得再糟,鼓掌都是必须的。

而最近,各地残联都忙于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也就是主席团换届。选出新一届的主席团主席、副主席,新一届的执行理事会,以及各专门协会的主席、副主席等,当然规定动作还包括听取上一届主席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出席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工作内容。这其中,鼓掌成为短短几天中最为常见的“叫醒”运动。

你认识或不认识专门协会的主席;你赞成或保留对工作报告的意见;你接受或不接受大会的结果,这些都不妨碍你热烈的鼓掌,这就是隆重的召开;高度的重视;大力的支持;热烈的欢迎;解放的思想;凝聚的力量,创新的局面……

当然偶尔也会寂静,当选票发到代表手中的时候,仔细一看,同意的啥也不用干,不同意的请划圈。于是,代表们放下了选票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略显呆滞,只剩下盲人代表,认真地摸读厚厚盲文选票上面的盲点。翻纸的声音,监票者的走动,成为会场中唯一的声响和运动。

大家似乎知道短暂寂静过后,一定是热烈的鼓掌通过,于是有人偷偷地问:“还有什么事?晚上几点吃饭?”。这里不想谈这些代表,鼓掌的代表鼓了就算完成了责任、行使了权力,以后再找机会谈他们。

电影里的掌声是鲜活的,文学中的掌声是彻骨的。前苏联大异议作家索尔仁尼琴(2008年8月去世,因为发表《古拉格群岛》等,揭露苏联劳改营生活的文学作品而闻名,在70年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古拉格群岛》中说了这么一件事,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城召开政治会议,当局要求人们都必须参加。便衣警察像以往一样,渗入了大厅里的群众之中,众多的演讲之后,进入晚会的最高潮:歌颂伟大领袖斯大林。歌颂完毕,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掌声持续了三四分钟还不停歇。人人都知道秘密警察在监视谁先停止鼓掌,于是六分钟、七分钟……掌声还在继续,老年人的心脏跳得厉害,九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大家害怕起来,没人知道这将如何结束。这时,一位坐在讲台上的造纸厂厂长鼓起了勇气,停止鼓掌坐下,奇迹发生了,宁静降落在整个大厅内,大家如同从噩梦中醒了过来,停止鼓掌。一星期后,造纸厂厂主以玩忽职守的罪名被捕,判监禁十年。审判结束,法官走过他身边时对他说:“下次涉及斯大林同志时,你可要小心,不要率先停止鼓掌。”

是的,在某些时候,政治仪式的鼓掌确实直击人心、甚至是恐怖,但是,越来越多的发展成你根本发现不了那个带头鼓掌的人是谁。你找不到那个“托”,因为大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争先恐后的举手鼓掌,并报以露八颗牙的笑容和仰视的目光。从有人带头,到不由自主,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和被动的状态下,每个参与者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鼓掌?为谁鼓掌?都不重要,仅是完成,从仪式性、礼貌性,进而衍伸为绝对忠诚,以掩盖和隐藏其背后的恐惧或谄媚。

鼓掌通过了每个参与者的表演,而不是通过了你作为代表、参与者所参加会议的内容或结果;鼓掌通过了会议组织者或领导的意志,而不是通过了你作为代表、参与者所反映的问题或事实;鼓掌还通过了各路参与者所参加的仪式,而不是通过了这个会议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鼓掌通过固然是好事;固然是和谐的;固然是团结的,但更是与会者激烈争论的;是利益各方妥协的;是当下对受益者最适合的,鼓掌通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强拆”每个人心里的那堵墙,释放来自“整个房间里的掌声”。

行文至此,我期待你的鼓掌,恳请你的鼓掌,哪怕是礼貌性的,哪怕是在自己内心偷偷的……

背景链接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29条: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

缔约国应当保证残疾人享有政治权利,有机会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享受这些权利,并应当承诺:

一、确保残疾人能够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直接或通过其自由选择的代表,有效和充分地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包括确保残疾人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和机会,除其他外,采取措施:

(一)确保投票程序、设施和材料适当、无障碍、易懂易用;

(二)保护残疾人的权利,使其可以在选举或公投中不受威吓地采用无记名方式投票、参选、在各级政府实际担任公职和履行一切公共职务,并酌情提供使用辅助技术和新技术的便利;

(三)保证残疾人作为选民能够自由表达意愿,并在必要时根据残疾人的要求,为此目的允许残疾人自行选择的人协助投票;

二、积极创造环境,使残疾人能够不受歧视地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有效和充分的参与处理公共事务,并鼓励残疾人参与公共事务,包括:

(一)参与涉及本国公共和政治生活的非政府组织和社团,参加政党的活动和管理;

(二)建立和加入残疾人组织,在国际、全国、地区和地方各级代表残疾人。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