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爱融乐】找到一份工作,只是第一步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融爱融乐   2014.09.03 09:45  浏览1952

馨是一名心智障碍者,她和父母最大的愿望是她能有一份工作。原来没有工作在家里待着的时候,馨的状态是非常不好的。身体发胖,经常得病,心理和精神也不稳定,爱发脾气,还一个人不停地叨唠,也不知成天在说些什么。

馨曾经在一些封闭场所参加过庇护性就业,每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工作的状态都要比在家里好得多。她的父母就一直想办法让她就业。特别是希望她能够在非障碍人士工作的企业里就业。他们知道,这对于让馨融入社会会有更大的帮助。

2013年3月,北京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开始做支持性就业项目。馨的父母闻讯后第一时间带她报名参加了。

支持性就业是目前国际上支持心智障碍者就业最先进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第一,心智障碍者能完成的工作;第二,心智障碍者与非障碍人士同工同酬;第三,是在非障碍人士工作的场所。

一谈到就业,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心智障碍者不能做什么,但支持性就业关心的是心智障碍者能做什么,根据他们的能力来开发岗位与工作内容。所以馨一报名,就业辅导员首先用量表对她做了评估,对她的理解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进行了解,根据她的个人能力制定了个人就业计划,并进行了各种培训。然后,按照个人就业计划,就业辅导员开始寻找符合馨的能力和个人意愿的工作场所。

就业辅导员起初为馨找到一份家乐福理货员的工作。但由于离家太远,下晚班回家没有公交车,最后没能成功。

两个月之后,经人介绍,就业辅导员联系到一家连锁面包店。他们在北京各地区有近三百家店,可以就近安排心智障碍者进店就业。对心智障碍者来讲,这是非常便利的条件,家长可以减少接送孩子带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这家企业承诺给心智障碍者的岗位是各分店的保洁,签劳动合同,工资是北京市最低基本工资,上有五险。

上班第一天,就业辅导员和馨及馨的父母一起来到面包店。就业辅导员对馨的工作场所进行了评估。面包店距离馨的家仅有15分钟左右的路程,路程中通过一条马路,有过街天桥,比较安全。店面有150平左右,有产品展示区域、客户用餐区域、面包加工间、蛋糕裱花间、库房和在楼梯下面的休息室;含店长,一共有七名员工;工作时间一直播放轻松的音乐,有空调调节店内温度,工作空间干净良好,比较适合心智障碍者就业。

店长热情地接待了馨一行人。她是一位非常自信的年轻女店长,办事干练,说话直截了当。听完馨的父母和就业辅导员介绍馨的基本情况后,就让馨的父母放心回家,同时她也同意就业辅导员当天可以和馨一起工作。她安排馨熟悉展柜里的面包,包括样子、名称、价格。那时候,面包师正在加工面包,不断有刚烤好的面包端上来。早班的导购小艳在不停地移动面包托盘的位置,挂上对应的价签,并用夹子调整面包的方向和位置。没有类似经验的馨一开始无法进入状态,看了一会儿价签和面包,就觉得没有意思了,站在那里不知做什么。心智障碍者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进入工作状态较慢。就业辅导员发现这与之前商议的保洁工作不一致,也意识到馨记忆价签的状态不是很好,就带她擦地和擦柜台。馨的特点是非常听话,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论做得好坏,她都认真完成。这一点让店长和当天恰巧也在这里的区域经理很满意。

就业辅导员虽然不认识区域经理,但也找机会和她交流了一会儿。介绍馨和她的父母非常渴望馨能有一份工作。面包店距离馨的家近,上下班非常方便,希望店里能接纳馨在这里工作。也谈了心智障碍者的处境——社会的不接纳使他们的生活品质非常低。在就业辅导员和馨下班离开时,区域经理和店长都十分肯定地说:“放心吧,馨是个听话的孩子,我们会让她留在这里的。”

这就是馨被普通企业接纳的故事了。但对于心智障碍者的支持性就业来说,这才是刚刚迈出的第一步。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