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路】小师傅暂别大武汉,大盲人独闯上海滩

来源:金盲杖   作者:张炜军   2021.05.19 10:08  浏览383
摘要:想来想去,还是将有趣摆到第一位,将那些曾经给各位学员带来过欢笑的事情分享出来,让读者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欢乐,如果在笑过之后还能引发一些思考和共鸣,就更好了。毕竟,道理或许永远都只是那么几条,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从别人的讲述中总结出自己的感悟,比直接一条一条列出的大道理肯定要好得多,也有趣得多。你们说呢?

八月初,正是武汉夏天最热的时候。由于考研和疫情的原因,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出过远门。算起来,上一次连续这么长时间待在武汉,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次的记录止于2010年6月去上海看世博会。恰巧,这一次我又要去上海了,倒不是为了避暑,事实上上海的高温相比于武汉也不遑多让,去上海是为了参加第三届金盲杖视障大学生预科班(以下视心情使用任意简称)。

9日下午,我抵达上海,并在助教老师的引导下入住酒店。晚饭后,导师和学员们初次见面,开始了破冰行动。从整体上来看,这次破冰行动或许只能算是正餐之前的冷盘,或是运动之前的热身,但在我看来,它却有着不可忽视且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般来说,由于缺乏视觉,视障人士在认识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对方说话的声音、风格等特质都会起到非比寻常的参考意义。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交流,未来一星期要共同迎接挑战的小伙伴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就都只是一个个没有立体形象的名字,甚至可能名字都记不住,所以这样一个帮助大家互相认识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破冰过程中,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些小游戏,并且做了特殊形式的自我介绍,即每一位同学在介绍自己时需要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一个形容词,然后介绍自己就读的学校等信息,之后的同学介绍自己之前都要说出前面同学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专属形容词。轮到我时,我毫不犹豫地使用了“单纯善良”这个形容词。无疑,这是我的众多鲜明特点之一,想必认识我的人都不会有什么疑义。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员们很快就对彼此有了基本的了解。起码到现在,我依然还记得几个同学比较有特点的形容词。

破冰结束后,老师开始带领我们熟悉酒店环境。未来的一星期,我们的大部分活动都会在酒店开展,想要一个人在活动场所来去自如,熟悉环境自然十分重要。每位学员都领到了两张盲文地图:一张客房楼层示意图和一张会议室楼层示意图。从这里,便可窥见活动主办方是何等的周到与细心,而之后一星期的许多细节,都在反复证明这一点。毫不夸张地说,单从这第0天的许多细节中就足以看出,这回真的来对了。

10日上午,随着开幕仪式的举行,以及本次活动的出资方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的秘书长苏蔷华老师宣布开营,为期一周的预科班正式拉开了帷幕。上午开幕仪式结束后,课程正式开始。当天的课程主要是蔡聪老师的主场。蔡老师从分享周云蓬的一首歌《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引入正题,带领大家一起分析和讨论视障群体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以及应对之策。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讲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既搞笑又心酸且无奈的经历。轮到我时,我在讲故事的同时也顺便给大家科普了一个东北话专八单词——尿性。所谓尿性,虽然听着不像好词,但其实却偏向褒义,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很牛,约等于terrific或者fantastic。而我讲的这个尿性的故事是这样的:

大学时候的某一天,我跟朋友去食堂吃饭,旁边一桌有几个似乎是工作人员的大妈正在闲聊。或许因为是新来的,她们好像对我们这类在这个学校里其实并不罕见的“稀有物种”十分感兴趣。从我们入座那一刻开始,这几位大妈就不断地问这问那,有时候我们聊到一些最近的生活、看书追剧之类的话题,她们也会积极参与,一点儿不见外。对话风格大概如下:

大妈:“孩砸,你们都看不见,怎么还自己出来吃饭啊,怎么点菜啊?”

我们:“没什么啊,出来吃个饭没那么困难的,我们可以跟打饭阿姨说我们要吃什么啊。”

大妈:“艾玛,这么尿性呢!瞧见没,人家都看不见了还自己出来吃饭呢!”

我们:……

……

大妈:“妈呀,孩砸,你们还能读小说看电视剧呢?这玩意儿啥也看不见咋知道里头演的啥啊?”

我们:“我们可以用一些软件来听书的,电视剧就听对白基本也能听懂的。”

大妈:“艾玛,真尿性啊!这都看不见了还能读小说看电视剧呢!”

我们:……

……

这顿饭真是吃得人五味杂陈,一言难尽,以至于时隔多年后,这些细节仍然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无巧不成书,毕业后我在一家公司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某次上班时去上厕所,遇到一位大概是厕所保洁的老大爷,看到我后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般,还没等我把裤子提好,就一把拉住我问道:

孩砸,你一点儿都看不见吗?”

我:“是啊大爷,怎么了?”

大爷:“那你还自己来上撤硕儿(厕所),你可真尿性啊!”

我:……

此后,我经常会在厕所里与这位大爷不期而遇,而每次的对话都是同一个模版,大爷每次都问一遍我是不是真的一点都看不见,然后感叹一下我能够自己来上撤硕儿(厕所)真的是太尿性了。看来我果然是个很尿性的人,能够自己吃饭,也能够自己上厕所。唉!

故事讲完,教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类似的经历,想必每一位视障伙伴多多少少都有过一些。而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能够一笑置之,甚至把这些经历当段子讲出来,在我看来,并非许多三流媒体常年宣传的所谓“身残志坚”或者“内心充满正能量”,更多的可能还是出于无奈,毕竟,除了一笑了之,还能怎么办呢,又或者,可能只是单纯觉得这件事情好玩,就当笑话讲出来,并没有那么多内涵和意义。要知道,盲人也是人,而不是阅读题成精,并非一举一动都富含着深刻的道理。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通过蔡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以及其他同学的分享,我解开了许多之前一直萦绕在心间的疑惑,对即将来临的新生活新挑战也更有底气去面对,最主要的是,我发现我并不孤独,也并不特殊,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许多与我经历类似、彼此可以产生共鸣的人。一节课并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听完就解决所有的问题,想通所有的事情,但起码未来再次遇到由于残障身份带来的困难和障碍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既带来欢乐又引人深思的上午。总而言之,蔡老师这节课真的是太尿性了!

下午,来自伊顿(中国)的陈卓亚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有关公益事业的各类知识。作为残障群体的一员,“公益”二字自然是从小听到大,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公益事业的客体,很少有机会主动去为别人做公益。通过陈老师的讲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该主动走出去,更多地思考自己能够参与什么样的公益活动,能够为别人做些什么。

晚上又是蔡老师的专场。这回的主题是大学生的亲密关系,蔡老师由浅入深,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和同学们一道敞开心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通过蔡老师生动而又细致、理论结合实际的耐心讲解,同学们拓宽了自己的认识,学到了许多之前从未涉足过的新领域新知识,从而使得自己本来有些懵懂的青春变得不再那么迷茫。由于这节课信息量太大,涉及到的新事物太多,加上我还是个孩子(我认真的),感觉自己并不能一下子消化这么多知识,所以这节课的具体细节有待其他课代表和优等生分享,这里不做赘述。

就这样,第一天的课程结束了,可以说一整天都被塞得满满当当,但也是干货满满。

接下来的几天也都是忙碌而充实,课程里不仅有独立出行、计算机知识以及与健视同学的人际关系这类视障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必备技能,还包括了一些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通识课程。甚至,还请来了资深媒体人曹景行老师为我们讲授疫情当下的国际关系局势。我久闻曹老师的大名,经常在网上关注他对于时事的评论。此外,对他的父亲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我也是早有耳闻,还有他的姐姐,上海电影译制厂注明配音演员曹蕾老师,我很小的时候在收音机里的译制片录音剪辑里经常听到她的声音。没想到参加这次活动,还能够遇到印象中传说一样的人物,可谓一大惊喜!

这些课程都十分精彩,也没有一点灌水的成分,但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详述,只能挑一些最有趣的部分分享一下。这就要说到我13日独立出行逛商场的见闻了。

13日上午,我们一个小组的同学拿着盲杖,跟随老师,乘坐公交车前往白玉兰广场。随后,每位学员都领到了一张任务卡,卡上有三个任务地点,要求学员独自前往,之后去往某美食广场用餐。全程有志愿者在旁跟随,但不能给与任何帮助,主要起到检查任务完成情况的作用。我的三个任务点分别是太二酸菜鱼、点都德粤菜馆和Lily女装店。

前两个地点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障碍,都是问问路人就很快到达目的地了,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寻找上下楼的扶梯上。唯一有些尴尬的是,由于这两家都是餐馆,当我向工作人员确认这里是不是我的目的地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是的先生,您几位呢?”还好我灵机一动,回复说:“我是在完成一个任务,目的地是你们这家店。我可能没法在您这儿吃饭,但我们会拍摄您店里的招牌,帮您宣传的,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合影留念。”这套话术似乎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缓解尴尬的作用,起码说完我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假装不尴尬了。然而,事实上之所以要拍摄店里的招牌,是为了证明我们真的完成了任务,而没有走错地方,并非我说的宣传(但愿这几位工作人员不要看到这篇文章)。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寻找第三个任务点Lily女装店的时候。按理说,从前两个任务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第三个任务应该很快就能完成。事实上我也没花多长时间就大概找到了目标附近的区域。我根据问路的收获走进一家店,觉得这里八九不离十就是正确答案了。然而,当我一脸严肃地询问店主这里是不是Lily女装店时,她却对我说:“你去下一家吧,下一家也是女装店。”我并没有发现她话里暗藏玄机,只觉得可能就是出现了误差,下一家就是目的地了。

我走进下一家店,询问店主。这家的店主却说:“Lily啊,是我前面那家啊,你走过了,往回走一家就是。”我感到莫名其妙,难道刚才我又多走了一家,不太可能啊。于是这回我贴着边往回走了一家,但明显感觉到,这就是我第一次进的那家店。然而这回我询问这里是不是Lily女装店时,却无人应答。直到这时候,我还是没往别处想,还觉得可能是自己又多走了,于是又往后走了一家,结果刚一进去,里面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诶,你怎么又回来了?刚不是告诉你Lily是我前面一家吗。”

我彻底蒙圈了,店主也看出我犯了难,于是走出来为我指路。根据她的引导,我走回了那家第一次让我找下一家,第二次无人回应的店,她无比肯定地告诉我:“这家就是Lily,没错的,你进去吧。”没办法,我只好又进去问,但是依然没人理我。我想,或许是真的没人吧。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举手向志愿者小姐姐确认,小姐姐自己跳了出来。她告诉我,这里确实就是Lily女装店,我第一次被轰出来去找下一家的时候,她就去问过,结果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店主拒绝配合,更不愿意跟我们合影留念。这下我才反应过来,第一次询问时,店主并没有说这里不是Lily,而是说下一家也是女装店,让我找下一家,显然是话里有话,而我却丝毫没有往那个方向去想。之后我再找回来,她更是干脆懒得搭理我了。这段波折显然是我提前未曾预料到的,我可以想到或许有的店主会拒绝拍摄,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跟我玩文字游戏,故意误导我。可能我无论怎么看都不像会买女装的人,她就懒得搭理了吧。从她的角度看,一个眼盲的猥琐胖子,拿着一根盲杖,故作正经地询问一家女装店,身后不远处跟着一个女生,但两人全程零交流,这画面或许是略显诡异,因而使她起了戒备心。

不过还好,尽管出现了这样出乎意料的小插曲,我还是按时完成了任务,离开女装店后,直奔集合点准备用餐。这回的目标地并不在商场内,需要走出去寻找目的地。时值正午,路上都是飞驰的外卖小哥,想找个路人问路十分困难,而路两旁都是小吃店,去询问这些小吃店的店主某美食广场怎么走无疑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我强忍着尴尬尝试过几次,的确有多次碰壁,但最终还是成功抵达。

下午,我们在金光集团65层的会议室里分享上午的见闻和心得体会。同学们纷纷讲出自己的有趣经历,整个分享的过程笑声不断。

通过分享,我也了解到,其实相比于我们自己,跟在我们身后的那些志愿者们或许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例如,大家普遍都会遇到的情况是,许多不明真相的热心路人看到我们后,都会指责我们身后的志愿者:人家都那么不容易了,你们既然有这个闲工夫一直跟着他们,为什么就不能上去帮一把呢?你们一直跟着就是为了看热闹吗,能不能有点爱心啊?而志愿者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解释清楚事情的真相,于是只能忍住委屈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我的志愿者小姐姐更是遇到一位脑洞大开的阿姨,以为她是聋哑人,反复跟她打手势,询问情况。不知道这位阿姨究竟脑补出了怎样精彩的故事和多么狗血的剧情。

分享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专门针对过马路的训练。我虽然之前有过少许自己独立出行的经验,但过大马路,尤其是十字路口那种,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青风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许多可供参考的宝贵经验,并不厌其烦地带领我们反复练习。同时,老师也指出,事实上这些经验都只是出于无奈的下策,如果红绿灯都有语音提示,我们过马路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红绿灯并没有这样的便利,所以未来只要有机会,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提出建议,改善现状,如果成功,起到的作用,肯定远胜过我们在这儿辛辛苦苦地总结自己的经验。

15日是终极考核的日子。

上午进行了计算机技能的考试。题目不算难,我答完之后,负责计算机课程的罗老师就让我摘下耳机,关机离开了。

下午,重头戏来了。还是每个人抽一张任务卡,然而这回的任务地点已经不限于某个商场了,而是几个不同的景点。我的目标地点是静安寺和四行仓库,完成任务后需要找一个就餐地点和志愿者一起用晚餐,全程不允许乘坐地铁和打车,只能乘坐公交或是步行。

这回我的志愿者是前文提到的这次活动的出资方黄奕聪慈善基金会的苏秘书长,自然,我的压力就有些大了。然而,苏老师却是十分亲切,也非常健谈,并没有我预想中的什么压力。一路上遇到的困难也很多,但基本都是意料之中的,没有特别奇葩的经历。只是在任务将近尾声,我们准备去一家商场找个冷饮店休息一下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有些粗暴的保安,或许是看到我们有跟随拍摄的摄影老师,就对我们开启了一百二十分的警戒。我向他问路,他不仅不告诉我,还催促我们赶紧离开。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另寻它处。总之,最后还是按时完成任务,顺利通过了考核。

16日上午的闭营仪式,基调与前几日的活动略显不同。许多同学都忍不住留下了眼泪,甚至痛哭失声。但我想,这并非所谓的煽情,而是真的不舍。

过去这一周实在有太多的欢笑,太多的开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似乎我们都有一种将之转化为段子博大家一笑的能力。在持续不断的笑声中,大家都顾不上停下来思考感动为何物,泪水又是什么味道了。

不过轮到我发表感想的时候,我还是抖了几个包袱,将气氛稍微改变了一点。我还是觉得,大家开开心心地聚到一起,也应该开开心心地告别,留下一段每当想起都会让人禁不住嘴角上扬的回忆,这样才是最好不过。随着苏秘书长宣布闭营,大家合影留念,活动正式告一段落。同学们打点行囊,陆续返程。

在回武汉的火车上,我就开始寻思该写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来总结这一星期的经历、感受和思考。

想来想去,还是将有趣摆到第一位,将那些曾经给各位学员带来过欢笑的事情分享出来,让读者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欢乐,如果在笑过之后还能引发一些思考和共鸣,就更好了。毕竟,道理或许永远都只是那么几条,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从别人的讲述中总结出自己的感悟,比直接一条一条列出的大道理肯定要好得多,也有趣得多。你们说呢?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