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马翻书:你的目光,刺眼中带伤?——《凝视》一书介绍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马志莹   2014.08.28 09:35  浏览687
摘要:啰啰嗦嗦地介绍了《凝视》一书后,小马想说:这本书我很喜欢,书中描写的各种人际互动让常是观看者、偶尔是被观看者的我心有戚戚……

Staring:How We Look

Rosemarie Garland-Thom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9-4-17

244

USD 24.95

Paperback








在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上,你幸运地抢到了一个座位,安闲地低着头玩手机。脖子累了,你抬头做做颈椎运动,忽然发现站在你前面的人有点奇怪:他的右脸还算正常,但左脸皱巴巴、坑坑洼洼的,布满了紫黑色的斑点,而且比右边萎缩了一大圈,下巴也与脖子黏连在一起,有明显的龅牙——对,就跟下图这个老头儿一样。这时,你会是什么反应?吓一跳,然后呢?继续盯着他看,想知道这是哪儿钻出来的“怪物”?想起妈妈对你的教诲“盯着人看不礼貌”,赶紧低下头假装没看见?还是迅速站起来让座,尽管对方比你还强壮?如果你是那位被盯着看的人,你又会有什么反应呢?感到浑身不自在,但还是忍住不发作,假装不在乎?默默提醒自己下次出门记得戴口罩把脸捂住?冲对方点点头,展现自己天生笑容可掬的优势?或者跟这老头儿一样,开开玩笑,模仿一下对方惊讶的神情?

这种由“不一样”引发的眼神交流(凝视/注视/盯/瞪)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想必都不陌生,尤其是对残障感兴趣的《有人》读者们。埃默里大学教授Rosemarie Garland-Thompson所著的《凝视:我们如何看(Staring: How We Look)》正是通过研究凝视这一人际互动的产生机制和互动双方的行为反应,来探索残障者和其他外表特殊者的身份认同,以及人际交往中的伦理。为了全面展示(至少是美国文化中的)凝视,作者搜罗了大量外表特殊者(主要是残障者)的视觉资料和关于凝视的记录,还采访了许多长期生活在异样目光中的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边看书,边想想我们平时都是怎么“看”的吧——

作为观看者,我们为什么会盯着别人看呢?《凝视》作者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回答了这一问题:首先,凝视是一种生理反应。动物(包括人)都是安于确定性的,当遇到新的、不确定的事物时就会反射性地吃惊、注视以寻求新信息,从而试图摆脱新刺激或者化解刺激的新鲜性,回到平静的世界。凝视等一系列惊吓反射也会提醒被观看方它正受到关注,可能面临危险。其次,凝视是被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所塑造的。现代社会是视觉中心的社会,视觉是我们获得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尤其是现代医学通过对人的外观和内部的观察,把“平均的人(the average man)”作为正常的标准,偏离这一标准的人就是不正常乃至危险的。这种医学文化塑造了我们的目光,使我们关注外表特殊者——尤其是外显残障者或在病痛之中的人——度量他们,乃至试图矫正他们。第三,凝视也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基础上。与以往穿着打扮直接反映阶级划分的贵族社会不同,在资产阶级主导的现代陌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追求平等,因此社会规范要求我们对他人外表保持“礼貌性的不关注(civil inattention)”。但同时,我们必须用目光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与承认。礼貌性的不关注与承认性的关注之间通常存在着微妙的平衡,比如我们与擦肩而过的同事通常短暂地互看一眼,点头微笑,然后各走各路。凝视打破了这种平衡,往往显示观看者对被观看者的支配地位和污名化,让被观看者不仅为自己的“缺陷”蒙羞,而且为暴露自己的“缺陷”而蒙羞。第四,凝视也是一种知识获得的方式。有时,无论社会规范如何要求,我们就是止不住盯着人看,因为吃惊和好奇已经完全把我们控制住了。在凝视中,观看者不仅发现世界上有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存在方式,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可能也是特殊的、脆弱的,甚至可能会重新思考正常与异常、健康与残障/疾病之间的关系。因此,虽然说凝视有可能会给被观看者带来污名,但它也有可能带来新的知识和人际关系。

简而言之,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求我们凝视新奇的人和物,但凝视也让观者失礼,被观看者蒙羞。我们想看,羞答答地看,看完装作没看,但总之不想被别人看。而被凝视的残障、畸形、病痛身体提醒着我们,健全只是暂时的,我们的身体也有生老病死——难道自恃五官端正的我们就不会像上面那位老头儿一样,患上脸部血管瘤,放疗后的脸变得百孔千疮?要真如此,我们该如何自处?我们对疾病和残障的下意识反应往往是恐惧。为了逃离恐惧,我们只好赶紧把视线移开,重新回到对健全的虚幻确信中。更有甚者,我们把凝视带来的尴尬和恐惧归为被观看者的责任,指责他们“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比如,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间,包括芝加哥在内的美国几个大城市都执行过“丑八怪法(ugly laws)”,禁止患病、残障、畸形者在公众场合出现,更不允许他们行乞。无论回避的责任在哪方,当残障人消失于公众视线时,他们的尊严和价值也就荡然无存。

如果凝视与忽视都有其危险,那么被观看者应该如何把自己呈现于他人的目光之中?作者通过访谈和视觉资料的研究发现了被观看者的种种反应。这些反应并无对错之分,却能揭示被观看者对特殊身份(如残障)认同的差异;而且作为人际交往的微观策略,对凝视的不同反应也会建构不同的社会关系和价值。在很多刚刚变成残障或不认同自己残障身份的人当中,“掩盖”自己的特殊身体部分是一种常用策略。比如作者提到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左手的退伍军人,为生活中的不同场合准备了9个不同的假肢:平时在家工作用功能灵活的金属机械手,出外会客则戴上外形几可乱真但功能简单的装饰手。这9只手使他的残障几乎成为秘密,但他也因此时时刻刻要在义肢的功能和外表之间做出艰难选择,常为外表牺牲功能。

面对凝视的目光,有的人选择掩盖,有的人选择退出公众视线,也有的人选择对目光中的羞辱奋起反击。上图的那位老头儿叫DavidRoche, 少年期的他为了治疗血管瘤经过多次痛苦的手术和放疗。为了获得更好的治疗,他答应向一群医生展示自己的脸部。然而当他看到医院里展示的病人照片时,他读出了居高临下的医学凝视中病人的恐惧、无助和愤怒。当他自己站在讲堂中接受医生观察时,他发现医生只把他看作一副出了毛病的生物躯体,凝视他那作为疾病标本的脸,却冷漠或焦虑地回避与他的眼神交流。观察结束,主任医生对他说:“你矫正得不错。”这一刹那,Roche对医学的愤怒爆发了,大声吼道:“不要谈什么矫正!你根本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你们从来不问我的感受!”Roche用他的大声疾呼竭力阻止他那有血有泪的主观经验消失于医学霸权之中。然而残障人对不公的愤怒却被人们看作残障人心理敏感、病态的标志——主任医生愣了愣后对Roche说:“我想是不是需要把你转介给精神科医生?”

在经历了医院事件后,Roche选择成为一名演说家,在舞台上引导大家直视他的脸和眼睛,用幽默的方式让大家走进他平凡的生活和独特的经历,反思“正常”的虚幻,认识生命的多元可变。事实上,很多残障人都通过有意识、有技巧地暴露而非掩藏自己的特殊身体,控制和引导他人的目光,使凝视从冒犯侮辱变成真诚的好奇、关切和学习。比如下面这张照片,乍看很普通,两位女士心旷神怡地在河边晒太阳,眺望着远方。但再细看照片,咦,有点奇怪,怎么左边女士的超短裙下露出了一双假肢,而右边女士的吊带背心两边没有手臂呢?但她们真的很奇怪吗?她们的差异从最普通的夏季穿着中自然地显示出来,她们也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包括正在看照片的我们的目光。一切显得那么平静,祥和,她们的生活与普通人的也许并无两样。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的大惊小怪感到奇怪?哦,顺便提一下,照片中的两位女士是德国著名残障自倡导者、研究者,Gisela Hermes(左)和Theresia Degener(右)。

比起摆拍的照片,日常生活中残障人对他人目光的引导和控制要复杂些。《凝视》一书中提到主导凝视的四步策略:第一步,被观看者自己要意识到凝视的存在,做好准备;第二步,计划好当凝视到来时如何监控目光的互动;第三步,诱导观看者结束凝视或把目光转移到被观看者希望的地方,比如用眼神与对方的目光相遇,像上图那样艺术地展现差异身体;第四步,被观看者最好与观看者展开对话,提供信息以打消对方的猜测,乃至引导对方发现和思考,就像Roche老爷爷做的那样。总而言之,通过这些控制策略,被观看者可以让观看者意识到自己在凝视别人,也意识到被看的人知道自己在看他/她,了解到他/她是个精彩、有故事的人。

凝视扎根于生理、文化和社会关系之中,因而对被观看者而言,重要的不是是否会被盯上,而是我们要如何被凝视。前面说过,这个“如何”无所谓对错,但关乎人际策略和身份认同。掩盖残障等差异固然可以让自己少被刺眼的目光灼伤,但掩盖的行为本身就在让残障者内化对自身“缺陷”的自卑,使我们在随时可能露出马脚的危险中惶惶不可终日。而主动暴露差异,对残障者而言不仅是心理解放,更是重建自我形象、实现自我成长的机会。对观看者而言,既然凝视现象普遍存在,那重要的也不是我们是否凝视别人,而是要如何凝视,毕竟凝视有可能不是固化偏见,而是带来新的知识。作为观看者,意识到有人正在吸引我们的注意,意识到我们正在凝视别人,这就是我们的凝视变成伦理行动的开始。在凝视中,我们与对面之人相遇,真诚地好奇、关切,学习一种新的、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目光,是欣赏,不是灼伤。

啰啰嗦嗦地介绍了《凝视》一书后,小马想说:这本书我很喜欢,书中描写的各种人际互动让常是观看者、偶尔是被观看者的我心有戚戚。不过我知道,这本书是以欧美中产阶级社会文化为背景的,其中关于目光互动的社会规范未必与中国的情境相符。有位残障朋友听我介绍了这本书后说,他在地铁上常被人直接盯着看,甚至凑到脸上看,哪些人才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呢!果真如此吗?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关于观看或被观看的有趣(尴尬,苦恼,愉快……)体验呢?有没有用过一些书中没有提到的策略?另外,书中几乎没有谈到隐性残障者(比如精神障碍者、听障者等、部分视障和肢体障碍者等),如果你是隐性残障者的话,你能说说你是如何面对别人可能发现你的残障这一情况的吗?你会主动暴露/告知还是刻意隐藏?关于目光,如果你也有想分享的故事,请回复“一加一文化”微信平台或致信小编吧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