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解岩小解2014年 总第05期

来源:《有人》杂志   作者:解岩   2014.07.01 14:37  浏览557
摘要:解老师,看完您写的文章,我是又郁闷又羡慕,不知道您作为一个后天残障的人,是怎么调整过来的?还有,对我这个道理都懂但就是没有勇气的人,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孤鹜不飞:

解老师,您好。阅读了您上期《有人》杂志写的那篇随笔《请向我的拐杖道歉》,真心佩服您的勇敢。说实话都过去十多年了,我还是无法正视自己的残障,更别说在外人面前……主要还是受不了别人另类的眼光,有色眼光,他们的眼光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我是一个残障人。我知道我不应该在意这些,我知道他们看习惯了就好了。可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做得到。我还记得刚刚残障那会儿,甚至连门都不敢出,只想找个没人的地方躲一辈子就好了。后来好歹是好点了,可每当我有点信心的时候,总会有人来提醒我一下,我是个残障人。我现在渐渐的又开始抗拒出门了,除非是为了孩子的事,我尽量不出门。难道是因为我老了?

解老师,看完您写的文章,我是又郁闷又羡慕,不知道您作为一个后天残障的人,是怎么调整过来的?还有,对我这个道理都懂但就是没有勇气的人,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解岩小解:(备注:解答部分文字已做删减)

不知道是编辑给我的时候不全,还是你就是没写,读了几遍你的提问,就是没看到你是何种残障,因何致残?仅从这一点看,残障给你带来的压力和障碍,还真不是一般的大。更何况无知者无畏,你不是无知,你很有知,有知者有畏,这次这个问题,不好答。

幸好我和你有同样的经历,后天致残,只是我一步步看着变残,你或许因为意外,一下子变残。不管了,接下来,不妨以我的经历,咱们一起复盘往事,拉开拉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起初,刚刚入院的我对于现状一无所知,接踵而来的是同事、亲戚搞得病房和新闻发布会似的,很是热闹。可是,到了晚上没人了,就剩我一个人的时候,恐惧和怨恨占据了整个夜晚,等白天醒来,继续假装坚强。

慢慢的,来的人逐渐少了,从检查到开始进入治疗,恐惧和怨恨从夜晚占领了白天,以至于整天都沉浸在无以言表的低迷、无助和暴躁之中。家人看着心急如焚,但就是没有任何办法,唤醒我对生的渴望。

日子一长,人就多少有些疲沓,对病情和现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放眼周围的病友们,大家情况都差不多,这么一比,心里逐渐好受起来。虽说这样的比较不正常,可在那个时候,这种比较还真是支撑我继续下去的动力。整个人的情绪也从那个时候开始转变,人想说话了,也想换着样吃点东西了,医生、护士来了也能开个玩笑了。人的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但绝对不是以前的我。

从医院回到家里,这才是真正漫长的转变过程。你也提到了不愿意出门,同样我大概有1年多没下过楼。周围都是熟人,下楼干什么,除了不断的解释,就是不断的解释,人家的目光都是次要的。家里的气氛也怪怪的,家人想说又不敢说。是呀,谁出了这事,周围的人都会这么担心。最后,无论出家门是自己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门终归是要出的。

随着出门的次数多起来,我遇到的情形和你提问所描述的几乎一样。于是这个时候,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人调头又回到了家里,就此搁浅;有的人假装没所谓,但屡屡受伤,一旦遇到有人触碰其残障的痛处,就全力反击;有的人虽然也会受伤,也会难过,也会保护自己,但慢慢地接纳现在的自己,逐渐回归到自己认可的轨迹中。

上述五个阶段,其实在专业上是康复(OT,心理康复)或者重建的必经之路。不同的人走到的阶段不同,甚至有人第一阶段都没过,而这五个阶段,也是循环往复的,螺旋上升,特别是融入社会以后。之所以用我的例子帮你梳理这五个阶段,原因是就你的提问,我真的给不了你答案,或者说满意的答案。平日在一加一,同事聚在一起也会经常讨论类似的情况,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每个人走出来的路是不一样的,的确无可复制。

如果真要给你建议,我只想说,以后多和残障社群的人聊聊天,多和大家接触接触,一起分享经历,哪怕一起痛哭也是一种发泄,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还是你自己说了算。

最后,还是想骂你一句,也是提醒:你的纠结不在于外人怎么看你,你怎么没自信,而是你的本心其实是看不起残障人的,所以你排斥,你找借口。别反驳,自己体会,你懂的。


分享给朋友: 
称呼* 邮箱   评论*